據央視新聞援引英國《金融時報》24日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幕僚長比約恩·塞伯特表示,在7月9日歐美貿易談判最后期限之前,歐盟內部需協調好立場,做好對美采取更多關稅反制措施的準備,以對美形成“切實威脅”。塞伯特表示,馮德萊恩準備對美采取關稅反制升級措施,以爭取更好的協議。他希望歐盟成員支持對價值95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征收一攬子關稅的方案,并表示歐盟也在準備針對服務業的措施,包括對美國科技公司征稅,以及限制美國企業獲得公共采購合同。
我們都知道,特朗普發起全球關稅戰,本質就是想對其他國家收稅!結果呢?目前就英國一個國家與美國簽訂了關稅協議,主要原因是中國在關稅上反擊了美國,同時也為世界樹立了榜樣!特朗普本想用關稅逼盟友“二選一”,結果反倒把朋友推向中國。東南亞工廠借著RCEP規則把“中國造”貼個標簽就繞開關稅!英國更是喊出要加大與中國貿易往來,馬來西亞總理號召東盟抱團抗美。歐盟現在也是不裝了。直接亮出950億歐元的對美征稅清單,從科技公司到公共采購全在打擊范圍。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幕僚長比約恩·塞伯特(資料圖)
據報道,清單涵蓋波音飛機、汽車和波本威士忌等商品,這些措施旨在回應特朗普的“對等關稅”。部分成員主張采取更強硬立場,認為這有可能迫使特朗普讓步。一名歐盟外交官表示:““我們自己不采取任何措施,就滿足于10%的關稅,這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企業和民眾不會接受。”而在前不久參加完七國集團(G7)峰會返程途中,特朗普仍對記者堅稱,他認為歐盟還沒有提供“公平的協議”。他說:“他們要么達成一筆好交易,要么就按我們說的多少就付多少。”
這些措施的出臺,對于美國而言,顯然會造成一部分實質性沖擊,但更重要的是,這標志著歐盟在對美關系中策略性耐心的逐步耗盡。長期以來,歐盟在面對美方頻繁變動的貿易政策時始終保持著相對克制的態度,希望通過談判、妥協和“規則框架”來維護跨大西洋關系的基本穩定。然而,此次反制措施的迅速出臺與高強度設定,卻表明了歐盟不再滿足于被動回應或者延遲應對,而是在戰略層面逐漸轉向主動進攻與對等博弈。換句話說,歐盟正在嘗試重構與美國的互動模式。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就在歐美因關稅撕得不可開交時,中國在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一席話,如同一縷陽光照進了動蕩中的全球市場。幾句話,勝過千言萬語:“貿易戰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蠢事”。世貿組織更是警告,“關稅戰若失控,全球GDP或蒸發6.75萬億美元”。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赤裸裸的現實。美歐貿戰一旦蔓延,將帶動一連串關稅報復、供應鏈斷裂、投資信心崩潰,全球經濟難免陷入新一輪衰退。而此時,穩定、負責任、致力于多邊合作的中國,無疑成為全球最可依賴的力量。
2025年6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在第十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他指出,一些國家以“去風險”為由干預市場,國際分工格局被迫調整,產業鏈供應鏈友岸化、近岸化、本地化趨勢增強,重復建設增多,拉低了經濟運行效率。不過如今也有很多積極力量在尋求共識、強化連接,努力對抗不穩定不確定風險。深層次看,對立破壞往往源自短視的計較,積極進取的背后才是長遠的考量。我們不會也不能回到一個個封閉隔絕的孤島,需要搭起一座座新的合作共贏之橋。
中歐貿易合作(資料圖)
在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的當下,中國市場的穩定性和政策連貫性已成為不少跨國企業的商業避風港。歐美之間的關稅問題,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貿易爭端范疇,成為全球經貿秩序重構的重要預演。美國的高關稅政策既抑制自身增長又推高通脹,對歐洲經濟也必然會造成巨大的沖擊,最終結局將是兩敗俱傷。在此背景下,中國通過達沃斯論壇傳遞的開放合作方案具有特殊意義。揮舞關稅大棒難以解決結構性貿易問題,而建立基于規則的開放型世界經濟,才是應對全球挑戰的有效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