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來說,臺灣問題關乎核心利益,容不得半點松動!
而臺灣這盤棋,終局早已寫定,只是有些演員還在賣力地走過場,不愿謝幕。
想談臺灣,繞不開歷史。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降書上清清楚楚寫著,將臺灣、澎湖歸還中國。
那一刻,是侵略者歸還贓物,是失地物歸原主,是歷史的正義。
這塊土地,就此堂堂正正地回家了。
歷史的歸歷史,法理的歸法理。
國際上總有那么幾個人,揣著明白裝糊涂,翻來覆去念叨著“臺灣地位未定論”這本破經。
這套說辭,本身就是冷戰時期美日兩國為了各自的戰略私利,精心炮制的一個謊言。
他們最愛拿一九五一年的《舊金山和約》說事,說和約只寫了日本放棄臺灣,沒寫交給誰。
這確實是當年美國人埋下的一個雷,想玩一手模糊戰略。
可惜,歷史的車輪沒給他們留下太多操作空間。
二十年后,聯合國的一記重錘,讓他們所有的小動作都成了笑話。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通過。
這一決議的核心,從根本上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全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
從此,國際社會的主流共識被徹底焊死: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任何關于“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企圖,都在法理上破產了。
就連當年挖坑的美國人,私下里也得承認。
時任國務卿杜勒斯公開表示:“臺灣在法律上屬于中國,只是我們不想公開承認罷了。”
一句話,道盡了政治上的虛偽。
如果說歷史和法理是宏大敘事,那經濟的融合,就是最接地氣的人間煙火。
炮彈打不穿的心防,人民幣可以。
當高雄的漁民因為石斑魚能賣到大陸而喜笑顏開,當臺灣的年輕人發現對岸有更廣闊的舞臺時,一種“靜默的統一”其實早已發生。
數字不會撒謊。
大陸連續多年是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吸納了臺灣超過四成的出口額。
這意味著臺灣每賺十塊錢,就有四塊多是大陸給的。
這背后,是無數家庭的柴米油鹽,是無數企業的生死存亡。
當金門的十萬百姓擰開水龍頭,流出的是來自福建晉江的清水時,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賴,比任何政治口號都更有力量。
更有趣的是“用腳投票”的年輕人。
過去十年,大批臺灣青年紛紛跨海而來,在大陸創業、打拼、追夢的人數翻了好幾倍。
他們不是被誰逼著來的,而是被這里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吸引。
從北上廣深到成都廈門,不少人在這里讀書深造、職場打拼,甚至成家立業、生兒育女。
這種看似平凡、卻深入人心的融合,就像毛細血管一樣,無聲地滲透進每一個生活細節,逐漸改變著島內固有的觀念和底層敘事。
可以說,是經濟的磁力在牽動人心,把曾經的疏離一點點拉近。
但偏偏有人看不清形勢,嘴上喊著“和平”,背后卻天天鼓吹“全民皆兵”的劇本。
島內某些勢力仍沉迷于“以武拒統”的幻想,以為靠喊口號就能硬撐到底。
問題是,現實可不講人情。
臺灣的防務布置,早就是一層窗戶紙。
整個島嶼沒什么戰略縱深,面積就三萬多平方公里,現代戰爭中連緩沖都沒有。
一旦開打,解放軍導彈幾分鐘內就能精準打擊所有關鍵節點,指揮系統瞬間癱瘓,就像武林高手剛亮相,就被點了死穴,還沒來得及擺個架勢,戰斗就已經結束了。
更要命的是能源。
臺灣超過九成的能源依賴進口,石油儲備僅夠用一個多月。
這意味著,解放軍甚至不需要發動大規模登陸作戰,只需要形成嚴密的海上封鎖,切斷其能源和物資補給線,臺灣就會像一個被拔掉電源的機器,自己停擺。
這種仗,還沒開打,勝負的天平就已經傾斜了。
走到今天,其實路已經擺在面前,說白了,就兩條:一武一和,選哪條,全看島內自己怎么走。
“武”這一條,是《反分裂國家法》早就定好的紅線。
但中華民族向來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真刀真槍,是迫不得已的選項。
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和平解決。
為此,大陸釋放出了足夠的善意與耐心,提出“一國兩制”,不是為了征服誰,而是要給臺灣一個安心的家。
核心,不是強迫,而是包容。
給你體制上的空間、經濟上的活力和文化上的延續,把我們共同的根和魂,重新接起來。
它允許臺灣保留現行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甚至在統一后保留一定程度的武裝力量。
在經濟上,臺灣可以更好地融入大陸市場,享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貿易紅利。
這幾乎是人類歷史上,一個中央政權對一個地方區域能給出的最寬厚的條件。
它充分尊重了臺灣的現實,希望用“文明的再融合”,來完成這場遲到了七十多年的團圓。
說到底,臺灣的終局,不會是某些人幻想的“烏克蘭模式”,更不是“阿富汗模式”。
它將是一場由經濟融合鋪路、法理共識框定、民心所向收官的歷史必然。
分久必合,是刻在中國人基因里的歷史律令。
真正的統一,不是在硝煙中完成,而是在百姓吃飽飯、生意有得做、親人能團聚的溫暖中,自然生長出來的。
臺灣的回家路,或許有風雨,但終點的燈塔,從未熄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