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公職人員以為違規飲酒而被處分的例子接二連三,光是最近兩三個月內就出了好幾起。
最近,網絡上鋪天蓋地宣稱某地要實行“全時段禁酒”的消息也有鼻子有眼。
其實,說“全時段禁酒”有點夸張,也不太準確,但公職人員5種飲酒行為卻是實實在在被重點關注。
作為公職人員,一定要繃緊弦、瞪起眼,明白哪些酒能喝,哪些酒不能喝,不要因為一時貪杯而造成終身悔恨。
1、酒后駕駛
很多人應該知道,中部某省一位縣應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工作日中午喝了酒,開車去上班,結果裝死路人!酒后駕駛讓對方一個家毀了,他自己也從穿制服的公家人直接變成了穿囚服的犯人。
還有上例中臨省的一個副鎮長,第一次酒駕被罰了還不長記性,第二次直接醉駕駕駛公家的摩托車又出事,把自己的公職搭了進去。
酒駕醉駕危害極大,對公務員來說,酒駕醉駕的后果遠超普通人。一旦因為醉駕被判刑(拘役以上),根據黨紀國法,基本就是“雙開”(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沒商量!
想想寒窗苦讀、層層選拔好不容易考進體制,就因為一頓酒就沒了,真的不值!
2、酒后失德
近幾年,公職人員酒后去高檔消費場所,甚至失態失德,因此受到黨紀政紀處分的案例時有發生。
公務員不同于普通百姓,公職人員代表的是政府形象。酒后撒潑、言行失當、騷擾他人... 這些行為既不符合身份,而且丑態一旦被拍下來或者傳出去(尤其在社交媒體時代),瞬間就能成為全網熱點。
往大了講,會損害政府形象,老百姓會覺得,“這幫人喝了酒就這樣?平時能是啥好官?” 這種負面印象一旦形成,想挽回就難了。可以說“一杯酒,傷民心”。
另外,酒后師德往往是腐敗的“前奏”或“伴生”: 酒后失德往往和更嚴重的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問題糾纏在一起,成了腐敗的“催化劑”或“遮羞布”。
3、工作時間或假期值班期間飲酒
公職人員工作時間喝酒這個毫無疑問不被允許,同樣的,節日值班和正常工作日性質一樣,要遵規守紀、履職盡責,一樣不能飲酒。
危害在哪? 值班、上班時間喝酒,問題非常嚴重:
值班期間飲酒暴露特權思想和監管漏洞,總覺得自己在“特殊時間”、“特殊地點”喝點沒事,這就是特權思想在作祟!值班期間、異地出差這些特殊時段,對干部的監管不能留有死角。
4、培訓學習期間飲酒
最近剛發生的培訓學習期間,集體飲酒出事被處分的新聞大家都知道,咱就不贅述了。
培訓學習本意是提升能力,花著納稅人的錢來培訓,結果錢都花在酒桌上了?這不僅是浪費公共資源,更是把嚴肅的學習場合變得烏煙瘴氣,完全背離了培訓的初衷。
此外,在這種集體學習期間的飲酒聚會,還容易滋生“圈子文化”,助長歪風,課堂變酒桌,大家的心思還能在學知識、長本事上嗎?恐怕都忙著“聯絡感情”、搞關系去了。
這種風氣很容易滋生小圈子、山頭主義,甚至為以后的請托辦事、利益輸送埋下伏筆。
5、公務接待飲酒
公務接待是為了工作,堅決不允許飲酒。此外,違規接受管理服務對象宴請并飲酒,那更是違規違紀,嚴重的甚至涉嫌違法犯罪。
公務接待之所以嚴謹飲酒,是因為公務接待如果走了樣,往往容易放縱“四風”問題發生,造成“由風及腐”。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管理對象不會平白無故請你喝酒,多半是看中你手中的權力。
公務接待一旦放開喝酒的口子,就容易互相攀比,什么高檔酒都敢上,造成巨大的浪費。
此外,公務接待是為了工作,如果飯桌上上了酒,酒桌上談事情、做決策,能保證公平公正嗎?清醒時該堅持的原則,在酒精作用下可能就松動了。這對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市場環境都是破壞。
之所以對這5種行為重點關注,是因為這些行為,真的不是小事!從方向盤到辦公室,從值班室到培訓教室,再到飯桌,任何一個環節的“酒”出了事,輕則丟飯碗、毀名聲,重則害人性命、滋生腐敗,最終損害的是老百姓對政府的信任根基。
說到底,公務員身份,手里握著的是公權力,肩上擔著的是公共責任。這杯酒,端起來容易,但里面盛著的風險和責任,可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管住嘴,守住心,清醒履職,這才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最大的負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