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伊朗狠的人,說到底都是看過伊朗真本事的!
伊朗對美國恨得咬牙切齒早就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經過特朗普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復“戲耍”,伊朗現在的耐心也所剩無幾了。
眼看著伊朗先發制人,通電全球稱:要對美國、以色列“一把手”下達追殺令。
伊以沖突以來,愈演愈烈,局勢迎來升級信號,誰成想這最坐不住的人竟然成了法國總統馬克龍,主動給伊朗打去電話。
那么,馬克龍現在出來“蹦跶”是為點啥呢?難道他是想趁著美國、伊朗、以色列三家混戰的間隙,出來收割韭菜嘛?
伊朗和以色列、美國之間這場無休無止的沖突,暫時沒辦法迎來結局,早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從特朗普選擇在伊朗跟前演戲那一刻起,美以這回能走的退路也等于直接被他親手堵死了。
6月27日,特朗普罕見在人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他一邊稱美國總統是個“危險的職業”,一邊用略帶“調侃”的語氣告訴大家:如果早知道當總統這么危險,可能他就參選了。
特朗普這話說出來,總有些又當又立的意思。畢竟,他不是第一次當總統,也沒人逼著他“二進白宮”。
特朗普之所以敢對大家推心置腹地說出這種話,說到底就是因為這兩件事:
6 月 29 日,號稱“伊朗最激進的宗教領袖”之一的什葉派大阿亞圖拉馬卡雷姆?希拉齊發布了宗教裁決。
他毫不避諱地表示特朗普、內塔尼亞胡是“真主之敵”,并對他們二人發出了“死亡威脅”。
而且除了他,伊朗另一位頂級神職人員努里·哈梅達尼也公開表達了對特朗普的“警告”,要求全球范圍內的穆斯林采取行動,把特朗普這位“美國總統”當成打擊目標。
特朗普到底怕不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但聽見這番死亡威脅,特朗普說不憂慮那肯定是假的。
畢竟,伊朗此前就公開發布過“全球追殺令”的計劃,結果還真成功了。
時間追溯到1989 年,當時作家薩爾曼?魯西迪不幸成為了伊朗追殺令的“打擊目標”。
此后的33年里,這事隨時間的流逝,漸漸被淡忘了。
可到了2022年,薩爾曼?魯西迪不幸殞命的消息就跟個驚雷一樣傳遍了全世界。
據傳,他是在紐約被人刺殺的,雖說嫌疑人稱自己是在“執行霍梅尼的法特瓦”,但因為這事美國國內還是人心惶惶了一段時間。
現在,美以元首榮登這“全球追殺令”,無外乎三個原因:
1.借宗教裁決強化自身權威,號召信徒對抗美以。
2.回應美以制裁與打壓,以極端手段形成威懾。
3.通過塑造 “共同敵人” 凝聚國內支持,爭奪地區話語權。
這件事足可以看作是伊朗對美國步步緊逼態度的一次強力威懾,不論結果如何,這都將成為伊以沖突的一個重要拐點。
而接下來,美國、以色列與伊朗的博弈形勢或可能也會變得更加嚴峻。
不過,現在全世界都在盯著伊以局勢,有的國家甚至開始擔憂局勢惡化影響到自己在中東的“利益”。
要說誰才是現在最“緊張”的,那法國總統馬克龍必定能算一個。6月22日,關心局勢的馬克龍專門跟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通了個電話。
借著這次通話的契機,佩澤希齊揚上來就來了一招先入為主,開口就指責美國襲擊伊朗核設施的行徑帶有侵略性質,揚言讓美國必須為這侵略行為付出代價。
而馬克龍也沒選擇坐以待斃,他對著佩澤希齊揚開口就承諾,要為促成中東和平出一份力,叮囑伊朗不要輕舉妄動,遵守停火協議。
如今8天過去,伊以局勢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6月29日,馬克龍再次行動與佩澤希齊揚通了電話,要求伊朗:釋放被德黑蘭拘押的兩名法國公民,并重返核談判桌。
不知道在這個七月,馬克龍能不能用實際行動來完成自己的“諾言”?
若是他能出面充當調停人, 還做出了些許成績,那法國接下來不管是在歐洲,還是在中東的話語權,或將都能更進一步。
接下來,馬克龍到底成功與否,不妨讓我們一塊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