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記者王景曦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陳荻雁
近日,包括北京在內的華北平原地區遭遇了同期少見的高溫悶熱天氣。北京頻繁降雨、悶熱潮濕,據北京市氣象臺預報,今天(7月4日)后半夜至明天上午將有較強雷陣雨襲擾京城。未來8天(7月5日至12日)也基本每天都有雨,多為分散性降雨。如此悶熱多雨,是南方的梅雨擴張到北方來了嗎?
北京市氣象局官方微博信息顯示,北京自6月26日之后,分散性陣雨、全市范圍降雨穿插出現,分散性降雨居多。截至7月3日,基本上連續7天都有雨水,今天還將有一場較強雷陣雨。另據預報,未來8天(7月5日至12日)也基本每天都有雨,多為分散性雷陣雨或者陣雨。這樣來看,北京過去7天、未來8天都有雨,潮濕天氣將持續半個月。
▲ 圖/北京市氣象臺
北京有多潮?7月2日,“北京回南天”登上熱搜。網友發布內容顯示,北京這兩天濕度較大,地鐵步行通道的墻壁、地板上凝結出了水珠,很像南方潮濕的“回南天”。7月3日,“北京濕度超過深圳”“北京出門像被牛舔了一口”等詞條引起網友共鳴,不少市民表示,這樣潮乎乎、濕乎乎的感覺,在干燥的北京很少遇見。“跟蒸桑拿一樣,但往年的桑拿天來得沒有這么早。”市民張女士說。
據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孫倩倩解釋,最近北方多地悶熱天氣主要是因為副熱帶高壓提前北跳,其邊緣的偏南風將熱帶地區的濕熱空氣輸送到華北、東北等地,導致持續濕熱天氣。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等地此時出現這樣悶熱的天氣在常年同期是少見的,常年在大暑期間才會出現的情況,今年明顯提前了。
接下來,北京仍將維持多雨狀態,但這并不意味著北京也出現了“梅雨”。孫倩倩表示,只能說今年的情況異于常年,華北體驗到了類似梅雨的感覺,但不能說梅雨開始向北蔓延。
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中旬,梅雨主要出現在我國的江南區、長江中下游區、江淮區到韓國、日本列島一帶。梅雨季節的氣候特點表現為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時數少、多云、風力較小等。由于長時間的時雨時晴高濕天氣,家中器物容易發霉,民間亦稱為“霉雨”。
一般來說,長江中下游的典型梅雨持續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當梅雨出現時,到處濕乎乎、衣服晾不干、家具冒水珠。目前來看,北京的潮濕多雨情況和真正的梅雨相差甚遠。
北方悶熱天氣何時能結束?這還得看副熱帶高壓系統的位置調整。展望后期,副熱帶高壓5日后會減弱東退,同時4號臺風還可能北上,不過目前臺風路徑還不確定,至少未來一周,北方多地還將持續這樣悶熱的天氣。
值班編輯 王丹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