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天下父母心。無論生活的怎么樣,每個父母堅定的認準一件事,希望給到子女最好的。
哪怕是上了一天的班,已經很累了,哪怕是要克服困難,只要能滿足孩子的需要,父母也都樂意去做。
毛隆博接受采訪。圖/極目新聞
在湖北武漢,就有這樣的一個男孩,得到了父母十二年如一日的特別的愛,他叫毛隆博。
毛隆博來自武鋼三中,參加了2025年高考,取得了688分的好成績,在極目新聞的采訪中,他坦言:感謝爸媽從小學到高中十二年每天給他做飯送飯,吃到家里的飯菜心情就舒緩了。
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
優秀的孩子,必然來自有愛的家庭
毛隆博可以說從小就是一名學霸,更是一名有責任的少先隊擔當。
他在華僑城小學就讀的時候,就擔任了華僑城小學陽光少年理事會副理事長、華僑城小學生態委員會學生成員、華僑城小學生態文明實踐基地“華陽湖”巡護隊隊長等職務。
上小學的毛隆博。圖/武漢文明網
根據武漢文明網的報道,他在擔任“華陽湖”巡護隊隊長期間,每隔兩周,就要和隊員們對華陽湖進行水質監測。取樣、消解、加入試劑、倒入比色瓶、調零、讀數、記錄,對化學需氧量COD和總磷的含量進行測定,雖然監測步驟較為繁瑣,但他和隊員們一絲不茍。
小小年紀,更是獲得了武漢市“新時代好少年”等非常多的榮譽。
這些成績的背后,必然有父母背后的愛和支持,讓他無后顧之憂,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份愛卻絲毫未減。
陪伴是最最長情的告白,發自內心的陪伴更令人動容
毛隆博是物理競賽生,曾兩次獲得物理競賽全國一等獎,再加上這次高考取得的成績,必然和他父母的教育有關,而讓大家沒想到的是,成長的路上,他最感慨的父母十二年如一日的做飯、送飯。
圖/極目新聞
做飯、送飯看似平常,但從小學就開始的這項行動,幾乎陪伴了他的主要學習階段。
在夏天,武漢可是著名的“三大火爐”之一,酷暑的高溫可想而知,在冬天,也要冒著嚴寒和霜凍上路,更別說遇到暴雨等惡劣天氣。
但這些都沒有阻擋住他父母的腳步,風里來、雨里去,就算是下了夜班,也依然會給他做飯、送飯,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
今年,毛隆博的目標院校是北京大學。
我相信,這也許是父母陪伴他的一種方式,在學校吃到“媽媽的味道”確實能讓他心安。
圖/極目新聞
還記得上初中的時候,我們都是寄宿生,每周六早上放假,周日下午返校,在返校前,媽媽總是將炒好的菜幫我裝滿玻璃瓶,放進書包,帶到學校。
在天氣熱的時候,無法長時間保存,帶過去的菜可能只能吃一頓。
那時,我看著媽媽忙活半天,曾勸她不用那么辛苦,學校里面也可以買得到新鮮的飯菜,但媽媽依然樂此不疲的堅持著這個舉動。
以此心度彼心,可能就是家常便飯,但那飯菜里承載的是父母無盡的愛,就好像父母在身邊陪著自己,不知不覺平添了幾分力量和自信。
圖/網絡
結語
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實則是父母用歲月熬煮的深情。
他們或許不懂量子物理,寫不出華麗的鼓勵信,卻能用一粥一飯搭建起最堅實的后盾。
那些冒著熱氣的飯菜,是父母跨越時空的擁抱,是平凡生活里最動人的情書,更是支撐孩子穿越風雨、奔向星辰大海的永恒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