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豫東大地,鐵軌在烈日下閃爍著金屬光澤。一列復興號高鐵呼嘯著駛過商丘車站,與百年前那列冒著黑煙的蒸汽機車在時空中交錯——這是兩個時代的對話,更是一部用鋼軌書寫的紅色史詩。
從朱集站4股半道的簡陋月臺,到如今鐵路樞紐的壯闊圖景,商丘火車站見證著商丘的百年變遷。
這里,也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在商丘建立的第一個黨組織——商丘車站黨組織。
商丘車站黨組織經常開展活動的地方——車站機修房(資料照片)
一
19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第一年,也是商丘黨史“紅色百年”的起點。當年12月,在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羅章龍的見證下,商丘車站黨組織正式建立,程圣賢、王連陛、姚鼎三等先進鐵路工人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商丘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這一黨組織的誕生并非偶然。當時的商丘車站,作為隴海鐵路上的重要站點,工人長期遭受帝國主義的殘酷壓迫,生活苦不堪言。1921年11月,在黨的領導下,隴海鐵路工人掀起大罷工浪潮。商丘車站工人積極響應,推選程圣賢為罷工負責人,選派王連陛前往洛陽參與罷工工作。11月20日,隨著火車汽笛長鳴,全路罷工開始。商丘車站工人在誓師大會上莊嚴宣讀罷工宣言,高呼“不達目的,決不復工”。7天的艱苦斗爭,最終換來了罷工的勝利,商丘工人階級也在這場斗爭中深刻認識到團結的力量,階級覺悟得到極大提升,為黨組織的建立筑牢根基。
自此,商丘車站成為革命的前沿陣地。簡陋的機修房里,秘密傳閱的《工人周刊》《勞動周刊》傳遞著馬克思主義真理;昏暗的煤油燈下,黨員們謀劃著革命的未來。他們不懼風險,無畏犧牲,將革命的思想傳播到商丘的各個角落。
鄭徐高鐵上的列車與商合杭高鐵上的列車駛入商丘。 魏文慧 攝
二
百年櫛風沐雨,百年砥礪前行。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商丘實現了從苦難到輝煌的跨越,尤其是鐵路建設領域,成就斐然。曾經僅有283平方米法式票房、4股半道的朱集站,已華麗轉身為全國矚目的重要鐵路樞紐。隴海、京九兩條“鋼鐵巨龍”在此交匯,形成普速鐵路“十字”骨架;鄭徐高鐵、商杭高鐵相繼通車,讓商丘無縫融入全國高鐵網絡,構建起高速鐵路“十字”通道。商丘站、商丘東站、商丘南站等多個現代化車站,如同鑲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每日迎送八方來客,吞吐萬千貨物,在全國鐵路運輸體系中占據關鍵地位。
近年來,商丘鐵路建設持續發力,不斷刷新“進度條”。雄商高鐵曹商特大橋跨黃河故道連續梁順利合龍,不僅展現了商丘在鐵路建設上的“硬核”實力,更為完善區域鐵路網結構、提升交通樞紐能級注入強勁動力。未來,隨著更多鐵路項目的規劃與落地,商丘將進一步拉近與全國各大城市的時空距離,成為推動中部崛起、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引擎。
鐵路建設的飛速發展,也為商丘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活力。依托交通樞紐優勢,商丘積極布局現代物流、商貿服務等產業,加速形成以鐵路經濟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如今,繁忙的貨運專列滿載著商丘特色產品駛向全國,客運樞紐的人流如織也為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商丘正以鐵路為紐帶,書寫著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商丘高鐵站 魏文慧攝
三
從1921年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交通樞紐,商丘的每一次跨越,都凝聚著基層黨組織的智慧與力量。2025年,商丘聚焦“兩高四著力”,以“1+9行動”為牽引,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為高質量發展和高效能治理筑牢戰斗堡壘。
商丘實施的“1+9行動”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主線,將基層組織建設細化為具體攻堅任務。在鐵路建設與樞紐經濟發展中,“黨員先鋒崗”活躍在施工一線與服務窗口,雄商高鐵建設期間,黨員技術骨干帶頭成立攻關小組,破解跨黃河故道連續梁合龍等技術難題,保障項目高效推進;在鄉村振興戰場上,民權縣王公莊村依托“黨支部+繪畫產業”模式,將農民畫打造成年產值超億元的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在城市治理領域,“黨建網格”“紅色物業”延伸至社區樓棟,商丘城區街道、辦事處通過“黨員樓棟長”制度,累計解決老舊小區改造、停車難等民生問題數千件,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商丘通過創新“黨建+項目”“黨建+產業”“黨建+民生”等融合模式,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推動樞紐經濟發展、特色產業升級、民生持續改善同頻共振。如今,一個個堅強的基層黨組織,正以星火燎原之勢,照亮商丘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奮進之路,續寫著新時代的紅色華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