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很喜歡戚夫人,行軍打仗中常把她帶在身邊;就像項羽,不論走哪里都會帶上虞姬。
相反,劉邦的原配呂雉一路顛沛流離,或留守家鄉(xiāng)照顧公婆,或在項羽軍營為囚,又或者在后方為劉邦招兵買馬、穩(wěn)固根基。
可是,不管呂后付出多少,劉邦皆看不到,也不放在心上,在他心中陪自己征戰(zhàn)的戚夫人更重要。
當劉邦說:“如意類我”后,戚夫人就動了心思,想讓劉邦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為此,她時常啼哭,擔心劉盈即位自己和兒子日子不好過。
知妻莫過夫,劉邦也害怕自己掛了后,戚夫人母子遭毒手。他就封劉如意為代王,安排國相周昌輔佐他。
可惜,戚夫人還是沒看明白,她繼續(xù)不高興,日夜啼哭,以為?男人?心一軟?就?同意?了?。
看到這里,不覺得戚夫人手段有點低。換做聰明人,會耍點小心思,以迂回之術(shù)破局;而非一味信奉“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莽撞行事。
就比如像晉獻公的驪姬那樣,懂得迂回。
驪姬,是驪戎人。
公元前672年,晉獻公討伐驪戎,驪戎不敵,為求息戰(zhàn),進獻一對傾城姐妹,這其中便有驪姬。
驪姬姿色艷美,一入宮便得到晉獻公專寵,還生下兒子奚齊。
也許,驪姬這么過下去也不錯。但壞就壞在,晉獻公不昏聵,他愛屋及烏,越發(fā)看奚齊有國君之相。
盡管,申生早已被立為太子,且無失德之舉,晉獻公還是想改立奚齊。
換太子這絕非小事,晉獻公私下里對驪姬商量,想廢太子,改立小兒子奚齊。
聽到這話,哪個女人不開心,不拍手叫好?但驪姬不同,她泣哭不止還勸諫道:“不可、萬萬不可,晉國以及各個諸侯國都知道我們有一個好太子申生,他又有賢能,百姓也歸附他,你現(xiàn)在廢嫡立庶,這是逼我去死。”
這配方,是不是很熟悉,高段位綠茶術(shù)。
晉獻公聽后,覺得驪姬識大體,更加寵愛她。
然而,這都是在唱戲。知道晉獻公的心思后,驪姬開始暗地里安排人四下散播謠言,詆毀太子。
不僅詆毀,驪姬還離間晉獻公父子倆個。
一天,她召來太子說,昨日自己夢到太子母親齊姜,叫他去曲沃祭拜一下,然后把貢品帶回來孝敬晉獻公。
申生趕緊照吩咐去辦,還帶回貢品胙肉。湊巧的是,晉獻公不在宮里,外出狩獵去了。胙肉就被就在王宮。
兩天后,晉獻公回來,看到胙肉就想吃。結(jié)果被驪姬攔住了,她說:“這肉從曲沃帶回來的,中間又不知道經(jīng)過多少人的手,我們先試試有沒有毒。”
果然如驪姬所料,廚師拿胙肉喂狗,狗死了;又給仆役吃,仆役也沒活下來。
原來,胙肉早被驪姬暗中做了手腳。
不過,她裝的很不錯,聲淚俱下:“太子怎如此狠心?竟要弒君謀位!您已是暮年之人,他就等不及了嗎?”
不等晉獻公開口,她開啟白蓮花模式說:“太子之所以這么做,皆因我與奚齊礙眼。妾身愿攜孩子遠走他鄉(xiāng),您若遭不測,我們母子必成他砧板魚肉。當初您要廢儲,我執(zhí)意阻攔,如今真是追悔莫及!”
太子申生聽聞風聲,驚恐之下逃往新城。晉獻公盛怒難消,當即處死太子師傅。
有人勸申生辯白:“明眼人都能看出是驪姬下毒,您為何不解釋解釋?”
申生苦嘆:“國君離了驪姬寢食難安,辯解無用。”又有人勸他流亡他國,以待時機。
申生卻慘然搖頭,自覺聲名盡毀,無人肯納,最終絕望自盡。
待晉獻公離世,奚齊如愿登上君位,驪姬多年謀劃終得償所愿。
前有驪姬的作業(yè),戚夫人不照抄,只是一味啼哭哀怨,男人怎會有好心情,再多寵愛也會消磨殆盡。
更何況,戚夫人的對手是呂后,絕非恪守孝道、不知反抗的太子申生。
呂雉被項羽囚禁數(shù)年,能全身而退;又能為劉邦鞏固后方,實力不容小覷。
當?shù)弥獎钜庥牧⑻訒r,她請來商山四皓輔佐劉盈,徹底斷絕了劉邦易儲的念頭。
相較之下,戚夫人戚夫人與呂后玩手腕,實在是太嫩了。
所以,戚夫人輸?shù)牟辉?/p>
但半個世紀后,有一個女人比她還蠢,把一手好牌徹底打的稀巴爛。這個人就是漢景帝的寵妃栗姬。
西漢時期,以孝為先。漢景帝劉啟還是太子時,薄太后為穩(wěn)固薄氏家族地位,將娘家遠房孫女指婚于他。
礙于禮制,劉啟只得照做,登基后又立她為后。然而,自太子時起,劉啟便對薄氏毫無寵愛,二人始終未有子嗣。
相反,深受劉啟喜愛的栗姬,接連誕下三個兒子劉榮、劉德、劉閼,即位后立劉榮為太子。
待薄太后薨后,漢景帝便廢黜薄皇后。為此,皇后之位虛懸。
本以為立皇后,不過是遲早的事,但這時出了點小插曲。
館陶長公主劉嫖為讓女兒陳阿嬌更富貴,便向栗姬提出聯(lián)姻。
栗姬一聽,頓時火冒三丈,她心想:你為鞏固自己的權(quán)勢,天天給我老公送美女,與我爭寵;現(xiàn)在又把自家女兒嫁我兒子。
栗姬說也不是沒道理,她為了鞏固自己的權(quán)勢,常給哥哥漢景帝送美女。
這在漢代快成傳統(tǒng)了,后來的平陽長公主也效仿,劉徹寵愛半生的衛(wèi)子夫也來自公主府。
嫉妒讓栗姬不考慮后果,她干脆拒絕劉嫖的聯(lián)姻請求。
在栗姬那里吃癟后,劉嫖在漢景帝的十四個兒子中篩選一番,只有王娡生的劉徹符合條件。
當她說出自己想法后,王娡當即同意。還把自己的三女兒隆慮公主嫁給劉嫖次子陳蟜。
自此,劉嫖與王娡有了共同目標,扶劉徹上太子之位。劉嫖在景帝面前詆毀栗姬背后咒罵受寵后妃、褒獎劉徹聰慧。
盡管劉嫖百般造勢,景帝始終未松口易儲。而真正讓景帝動搖的,竟是栗姬親手埋下的致命隱患。
一日,漢景帝突染重病,御醫(yī)診治后皆認為命不久矣。
病榻之上,景帝想起呂后掌權(quán)后屠戮高祖子嗣的往事,心憂不已,便將栗姬喚至跟前,懇切叮囑:“待朕百年后,望你能善待眾皇子。”
不料,栗姬生起氣來,出言不遜,表示自己不愿意照顧他們,恨不得他們都死了。
漢景帝城府深沉,聞言并未發(fā)作,只是讓栗姬離開。也許是氣得不行,本已垂危的景帝,病情竟奇跡般好轉(zhuǎn) 。
這件事被劉嫖和王娡知道后,就拉攏禮官上奏,請封栗姬為皇后。
禮官他不知道漢景帝和栗姬有間隙,以為立功的機會來了,就上奏“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如今太子的母親還沒有封號,應(yīng)當被封為皇后,以證中宮。
不說還好,這一下撞到槍口上,漢景帝大怒,一氣之下廢掉太子劉榮,改立為臨江王。
長公主聽后,非常高興,她繼續(xù)在漢景帝面前夸劉徹。漢景帝也覺得劉徹不錯,又以王娡夢到太陽入懷的祥兆。
于是,公元前七年(前150年)四月,他冊封王娡為上皇后,過了幾日立劉徹為太子。
栗姬深知漢景帝因自己之前的言行心生嫌隙,既無法面圣辯解,又目睹恩寵漸失,終在憂憤中離世。
最后:
栗姬手握一把好牌:得帝王專寵、育皇嗣嫡子、又無呂后這般勁敵,本可穩(wěn)坐中宮、母儀天下,卻將一手好局打得稀爛。
劉嫖來聯(lián)姻,她本可答應(yīng),再徐徐圖之,可她沒這么干,她也許想讓娘家人更多富貴,又或許不想被劉嫖拿捏,單純的看不慣劉嫖的作為;
面對漢景帝病榻托孤,她也可以應(yīng)承下來,等漢景帝駕崩后,再搞事情,可她卻口不擇言,斷送最后一線生機。
所以說栗姬蠢,比戚夫人還要蠢。
她自以為兒子劉榮當上太子,就是板上釘釘?shù)氖拢瑓s不知最后拍板的還是漢景帝。
她錯把太子之位當作定局,卻不知事未成,一切皆有變數(shù),卻忘了圣意才是最終裁決。
這份盲目自信與短視莽撞,讓她一步錯,步步錯。最終凄慘收場,徒留后世一聲嘆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