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柯橋街道紅梅社區,一家街道級樂齡飯堂自2023年10月開業后,迅速成為柯橋城區的“網紅打卡地”,服務范圍覆蓋周邊6個社區,日均人流量超150人。這家飯堂究竟藏著怎樣的“流量密碼”?記者在飯點走進這家位于紅梅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的樂齡飯堂,探尋其背后的故事。
主廚的紹興菜“出圈記”
讓食客吃出家的味道
踏入飯堂,飯菜香氣與熱鬧氛圍撲面而來。食客們有序排隊打菜,白切雞皮黃肉白、紅燒大排色澤誘人、炒三丁鮮香四溢,一道道家常菜整齊擺放在餐臺上。后廚中,主廚張萌輝仍在馬不停蹄地忙碌,為這場舌尖上的盛宴精心籌備。
這位 “80 后”廚師自 2009 年從安徽老家來到柯橋,深耕廚師行業多年,早已成為新柯橋人。平日里,他熱衷于鉆研網上的紹興菜教學視頻,不斷精進廚藝。張萌輝自豪地介紹:“做飯關鍵得摸準本地人喜好,干菜肉、三鮮、酸菜魚這些經典菜色,以及茭白、南瓜等本地季節性蔬菜,都是大家的心頭好。在烹飪上,我們秉持少油少鹽的健康理念,堅持只用新鮮食材。每天下午,我們會根據時令和食客反饋制定菜單,第二天一早,新鮮蔬菜就會準時配送到位。不少食客都說我做的紹興菜比本地人還正宗!”
張萌輝不僅廚藝精湛,更將顧客需求放在心上。有位常來的老人隨口提了句想吃霉莧菜梗,第二天這道菜就出現在餐臺上。這樣的暖心瞬間在飯堂里時常發生。在食堂點餐欄上方,一面寫著 “食堂如家暖 飯菜似親情” 的錦旗格外醒目,落款時間是今年三月。經了解,這是紅梅社區一戶四口之家贈送的。這家父母平日工作繁忙無暇下廚,兩個孩子尤其鐘愛張萌輝做的魚香肉絲,一家人幾乎一周有至少4晚的晚餐都在飯堂解決。孩子的父親感慨:“在這里吃飯,就像在自家廚房一樣自在。” 這份對顧客需求的用心,讓樂齡飯堂的每一道菜都飽含溫度,吸引著越來越多食客慕名而來。
政策暖心惠民
構建社區“愛心大家庭”
樂齡飯堂的“火爆”,不僅源于令人垂涎的美食,更在于其暖心的服務為飯堂增添了別樣的溫情底色。針對70周歲以上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飯堂推出貼心的套餐優惠,90周歲及以上老人更能享受免費套餐,60周歲以上老人額外點餐也能根據年齡段享受不同折扣。這些實實在在的福利,讓樂齡飯堂成為老人們相聚的溫馨場所。
采訪當天,記者看到飯堂后面的圓桌區域熱鬧非凡。一桌年紀相仿的阿姨們正開心地舉杯慶祝,其中一位老人邵紅花笑著說:“今天是我生日,我們幾個老姐妹就約在這里聚餐熱鬧一下。這個飯堂對我們老年人太方便了,價格實惠,飯菜也可口。我們小姐妹一起聚餐,這里都是首選,真的辦得特別好!”在飯堂的其他餐桌,也總能看到三五老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品嘗美食,一邊閑話家常,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樂齡飯堂的溫暖還在不斷傳遞與延續。為實現這份愛的“雙向奔赴”,近日,紅梅社區黨委聯合樂齡飯堂發出招募令,邀請外賣小哥、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參與愛心送餐。參與公益的愛心小哥將獲得飯堂贊助的愛心餐券,讓善意在傳遞中循環生長。如今,已超過15位新就業群體加入送餐隊伍,他們穿梭在社區樓宇間,不僅送去熱騰騰的飯菜,更傳遞著這座城市的溫度,讓樂齡飯堂真正成為了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
柯橋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薛妙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