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一部名為《I,Robot》的電影在美國上映,當時最吸引我的既不是精彩的劇情,也不是人類和機器人能否和平共處這一宏大命題,而是片中主角駕駛的奧迪RSQ。
在片中,這款概念車可以自動駕駛,車主上車后可以看報、睡覺、玩游戲,之后車輛就會自動將你送達目的地。
這種未來感十足的炫酷想象一度讓剛步入小學的我十分癡迷,幻想如果有一天出租車也能這樣,那該多酷?
如今20余年過去,那個小時候的自己已經留在了過去,不同的是,無人駕駛出租車卻正在成為現實。
2025年6月22日,十輛特斯拉Model Y(參數丨圖片)化身Robotaxi,行駛在得州奧斯汀的街道上,這不僅是馬斯克布局Robotaxi的開始,也是特斯拉在經歷多國銷量下滑后的自救。
與此同時,百度Apollo蘿卜快跑已經在中國武漢地區建立了成熟的運營模式,并且以武漢為大本營,逐漸向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多個地區蔓延,甚至連遠在海外的阿聯酋貿易之都迪拜,都能看見蘿卜快跑的身影。
在蘿卜快跑進入迪拜后不久,哈啰出行聯合螞蟻集團、寧德時代兩大行業巨頭,成立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正式進軍Robotaxi賽道。
全球無人駕駛出租車市場,在2025年盛夏驟然升溫,進入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
在這場關乎未來出行的爭奪戰背后,也決定了諸多行業巨頭的發展,隨著巨頭們的陸續入場,這場萬億規模的戰斗已然打響。
三種路線,三個挑戰
Robotaxi的火爆,離不開龐大的市場前景。
據高盛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有50萬輛Robotaxi,Robotaxi市場規模也將從2025年的5400萬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470億美元,Robotaxi不僅是一片藍海,更是一塊誘人的“蛋糕”。
這塊蛋糕的構成,則是基于我國龐大的出行服務。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全國一共發放了748.3萬本網約車駕駛員證,其中10月份,全國網約車訂單量超過10億單,再加上傳統出租車,市場不可估量,這也是吸引巨頭下場的重要原因之一。
至此,巨頭們的目標已經十分明晰,那就是搶占傳統出租車、網約車的市場份額,在Robotaxi這一新物種大規模普及之前,迅速積累先發優勢,實現商業化落地。
而在實現這一目標上,企業的技術路線可以分為三種。
首先是多傳感器“重裝軍團”,代表性的就是百度Apollo蘿卜快跑,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各種傳感器硬件能上則上。
畢竟無人駕駛出租車,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技術可靠,只有安全冗余,才能成為乘客出行最堅固的盾牌,代價就是成本昂貴。
然后是純視覺的“輕騎兵”,代表性的就是特斯拉。與特斯拉造車的邏輯相同,特斯拉Robotaxi同樣放棄了激光雷達陣列,以近乎量產車的樸素形態登場,但由于首批僅有10輛,因此可靠性仍需驗證。
最后是新選手的整合路線,如本文提到的哈啰出行、螞蟻集團、寧德時代。
哈啰出行近年來不止做兩輪市場,還進入了順風車、租車、打車市場,在Robotaxi火爆的當下,哈啰也渴望開拓新業務,提前進入這一藍海。對于螞蟻集團而言,Robotaxi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乎他們的AI、算法等技術的落地進度。
再看寧德時代,現如今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競爭激烈,根據SNE Research,2024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裝機量達339.3GWh,同比增長31.7%,占市場整體份額的37.9%。
在寧德時代之后,還有比亞迪、LG新能源、中創新航、SK On、松下等企業虎視眈眈。尤其是比亞迪、國軒高科、欣旺達,分別在2024年創下了37.5%、73.8%、74.1%的同比增長。
由此可見,對于哈啰出行、螞蟻集團、寧德時代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市場份額,只有擁有龐大的市場份額,才能實現業務擴張。
而哈啰Robotaxi除了采用多方整合之外,采用的也是激光雷達路線。
三巨頭的“底牌”
通過上文的分析,不難看出三大巨頭所面臨的挑戰。
對百度Apollo蘿卜快跑而言,多硬件的方式能大幅提高安全,卻存在成本高昂的問題,但到了現在,這一情況已經得到了解決。
此前蘿卜快跑在武漢使用的Robotaxi,是其第五代Robotaxi,單車成本高達48萬元,但是隨著規模的增加以及激光雷達硬件的下滑,蘿卜快跑的Robotaxi也開啟了降本之路。
前段時間,百度第六代無人車Apollo RT6正式交付蘿卜快跑,其搭載了百度Apollo第六代智能化系統,單車成本僅20.46萬元,成本直接下降了60%。
另一方面,激光雷達的單價也已經越來越低,已經從幾萬元下降到了幾千元,在汽車市場中已經從20萬元、30萬元的車型下放到了10萬元出頭的車型。
由此可見,隨著市場規模不斷增加,蘿卜快跑的單車成本只會越來越低,成本困境顯然已經困不住蘿卜快跑。
除此之外,蘿卜快跑還具備一個先發的優勢,那就是規模。目前蘿卜快跑已經落地了十幾個城市,不僅建立了大量的道路數據庫,武漢市的運營也已經趨于成熟。
此前,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裁王云鵬曾表示,2024年蘿卜快跑在武漢就已經接近盈虧平衡,預計2025年實現盈利。
成本降低、規模未來可期、即將盈利,這將是蘿卜快跑打贏這場生死戰的最大底牌。
而特斯拉Robotaxi則需要面對的是視覺路線的可靠性。要知道,特斯拉Robotaxi依舊采用的是純視覺路線,事實上,馬斯克并非不想裝激光雷達,而是沒辦法裝,因為在當年,一套激光雷達方案要高達10萬元,顯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簡單來說就不是走量的產品。
在這種情況下,馬斯克只能選擇純視覺路線,雖然現如今激光雷達成本已經大幅下降,但特斯拉已經跑通了“視覺+端到端大模型”的路線,并且在算法優化上,特斯拉也擁有絕對的優勢。
最后是出行數據,這也是特斯拉絕對的優勢。截至2024年,特斯拉已經累計生產超800萬輛車,這約800萬車主的行駛數據,將成為特斯拉無人駕駛的龐大底氣。
此外,馬斯克此前還表示車輛可以在車主休息時自己出去接單賺錢,如果特斯拉Robotaxi經過市場驗證,那么或將出現大量車主開通FSD業務,加入特斯拉Robotaxi車隊,不僅可以提高FSD訂閱量,還能提高特斯拉Robotaxi的市占率。
由此可見,特斯拉的優勢在于成熟的視覺方案和端到端大模型,以及出行數據、潛在車隊等。
最后是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背后的三大股東各有挑戰,但其優勢也來自于資源整合。
以哈啰出行為例,其在單車領域深耕多年,已經成長為共享單車行業量大巨頭之一,擁有龐大的出行數據,如某時間段某地區的短途出行密度、以及車輛分布區域等,這些兩輪市場的出行數據有望反哺Robotaxi市場,幫助哈啰建立成熟的車輛投放體系。
螞蟻集團依靠的則是其大模型、算法等方面的優勢,而寧德時代依靠的,則是電池與智能滑板底盤。
在電池方面,寧德時代作為行業龍頭,可靠性不必贅述,并且寧德時代還擁有巧克力換電這一優勢,如果應用到Robotaxi中,則可以大幅減少充電時間,讓車輛接單更加高效。而其滑板底盤則可以支出底盤與駕駛模塊的深度集成,為自動駕駛提供安全底座。
至此,三家巨頭的優勢也就十分清晰了。
尾聲
那么這三家企業誰的希望最大?
盈利,永遠是商業戰場的風向標,再動人的故事,再美好的前景也比不上一份漂亮的財報,而現如今,蘿卜快跑已經走到了盈利點,或許就是下一個領跑的Robotaxi企業。
當然,特斯拉與哈啰這些后來者也同樣有機會,畢竟市場的大門還沒關閉,Robotaxi還沒有迎來完全的大規?;占?,誰也不能保證通過市場認證的特斯拉Robotaxi和具備強大整合優勢的哈啰出行會給我們創造怎樣的驚喜。
但無論如何,Robotaxi市場的鼓點都已經敲響,這份萬億市場考卷的答案,已經隨著每一次輪胎的轉動逐漸浮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