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健康之聲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塔爾·小康A
當一家醫療企業的利潤表被投資收益主宰,其財報便成了資本市場的魔幻現實樣本。2024年10月31日,九安醫療股價逆勢漲停的背后,是三季報披露的詭異分裂:營收下滑23.79%至20.92億元,凈利潤卻大漲52.63%達13.69億元。拆解這份“失血造血并存”的財報,一條危險的轉型路徑逐漸清晰——主業持續萎縮,利潤全靠炒股支撐。
投資收益撐起八成利潤,主業斷崖式下跌
美股造富神話,前三季度公允價值變動收益5.93億元(同比暴增3885%),投資收益5.43億元(增長83%),合計占凈利潤比例超82%。其中第三季度單季投資凈收益達7.3億元,主要來自美股小鵬、理想、蔚來等新能源車企股價紅利;醫療業務崩塌,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同比下滑37.86%,核心試劑盒收入持續萎縮。2024年上半年營收僅13.5億元,較2022年同期縮水219億元,回歸疫情前水平。
218億理財迷局:借錢投資的危險游戲
手握疫情財的九安醫療,開啟A股罕見的“理財狂潮”:理財規模驚悚,2023年宣布動用不超過218億元自有資金理財(相當于2022年凈利潤的1.36倍)。截至2024年6月,交易性金融資產飆至86.77億元,較2021年暴增18倍;資金鏈詭異錯配,在豪擲百億理財的同時,公司長期借款激增441%至15.97億元,短期借款達13.5億元。而可自由支配現金僅8.63億元,難以覆蓋短期債務,形成“手握百億資產卻借債度日”的財務悖論;資管團隊反客為主,董事長劉毅高調宣稱組建專業資管團隊,投資版圖覆蓋9家創投基金,資管業務已成實質“第二主業”。
監管重錘落下:理財違規暴露治理黑洞
激進財技終遭監管鐵拳:雙函齊發,2025年1月,因6000萬募集資金在“空窗期”違規購買理財未披露,公司及時任財務總監孫喆被天津證監局及深交所連續處罰,暴露內控重大缺陷;薪資結構異化:2024年上半年銷售人員薪資總額暴跌45%,管理人員薪資卻逆勢大漲87%至1.28億元,權責倒掛引發治理質疑。
轉型困局:衛星上天,主業落地
后疫情時代,九安醫療陷入戰略迷失:噱頭難掩頹勢,2024年9月高調發射“九安一號衛星”布局健康氣象監測,但醫療主業持續萎縮。傳統糖尿病業務被董事長直言“花不完那么多錢”;股價過山車警示,曾創14倍漲幅的“妖股之王”,如今較高點跌去49%。隨著新能源股波動加劇,理財收益的可持續性存疑;產品質量隱患, 2025年1月新增臨床器械質量投訴(雖和解),主業品控風險未除。
當利潤表淪為美股K線的影子,當理財規模超過全年營收,當衛星升空而血壓計落地——九安醫療的魔幻財技,正在書寫A股最危險的轉型寓言。深交所的監管函能喚醒這場資本迷夢嗎?答案或許藏在下一個季度的美聯儲議息會議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