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日本美食,很多人想到的是壽司、拉面、壽喜鍋等食物。
但是如果你在日式料理店里,也能找到法式、意式以及其他西方菜肴(如咖喱和油炸食品)。
而這些改良過的西式料理,其實幾乎都是19世紀末進入日本,并且流傳至今的。
而它們有一個專屬的名詞:洋食。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日本洋食那些事吧~
要追溯洋食的起源,讓我們回到明治時代。
1853年,海軍準將馬修·佩里抵達浦賀,由此,日本從一個封閉的封建社會迅速走向現代化。
電影《最后的武士》以及動漫《浪客劍心》都和那個時代有關,可以說它是日本歷史的一個戲劇性轉折點。
日本政府選擇開放國門,積極吸收西方元素,包括飲食也是如此。
在那之前,日本式有肉食禁令的。這和佛教傳入、神道教的興起等宗教因素,以及天武天皇在公元675年頒布的在特定年份禁止殺生和食肉的詔令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當然,也有人在吃野味,只是這些都是“公開的秘密”,不能被公開討論的事實。
直到1872年,明治天皇宣布將牛肉和羊肉納入日常飲食,并鼓勵民眾效仿,肉食禁令隨之解除。
然而,在明治初期,只有特權階級才能品嘗到精致的西餐。此外,黃油、牛奶、牛肉和豬肉等食材在日本仍不易獲得,使得普通民眾最初很難品嘗到西餐。
1923年,日本發生了關東大地震,很多餐館被毀,生意停頓,許多廚師也失業了。
于是,東京和橫濱的廚師們決定開設自己的洋食餐廳。隨著外國向日本援助大量食物,面粉、玉米和黃油等食材對普通民眾來說也變得更容易獲得。
廚師們將有限的可用西方食材與他們熟悉的日本食材和烹飪方法相結合,發展出適合日本人口味和習慣的西式日本料理,這就是后來被稱為“洋食”的料理。
昭和時代,餐館和百貨商店激增。百貨商店里出現了大量來自歐美的進口商品,這改變了日本人的飲食生活方式。
番茄醬和蛋黃醬等西式調味品在日本烹飪中變得更加普遍。
即食冷凍洋食食品,如軟包裝咖喱、可樂餅和漢堡肉排,開始出現在家庭餐桌上。
家庭烹飪書籍和女性雜志開始刊登許多關于洋食的文章和食譜,而這些菜肴都很適合搭配米飯。
百貨商店內的餐廳入口處玻璃柜內展示了各種各樣的洋食樣品,成為了另一個吸睛點。那時候,在百貨商店餐廳吃洋食成為了風向標。
在學校里,肉醬意面、咖喱飯、面包卷和炸魚等洋食餐點也被納入菜單,這進一步確立了洋食在日本飲食文化中的獨特地位。
以下是一些經典的日本洋食↓
咖喱飯
19世紀末,英國皇家海軍軍官把咖喱帶到了日本。當時日本海軍正因維生素B缺乏癥出現大規模的腳氣病,當小麥(一種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以咖喱的形式加入到他們的飲食,僅僅幾年,腳氣病就被根除。
從那時起,日本海上自衛隊形成了每周五供應日式咖喱的傳統,據說每艘自衛隊艦艇都有自己秘而不宣的食譜。
1876年,札幌農學院(現北海道大學)的美國教授威廉·克拉克又在咖喱中加入了土豆、胡蘿卜和洋蔥。
焗飯
焗飯是一種烤制的砂鍋菜,以米飯打底,上面覆蓋白醬、奶酪和各種配料。
20世紀30年代,橫濱新格蘭酒店的首任主廚薩利·魏爾發明了這道菜。背后故事是這樣的:一位入住該酒店的瑞士銀行家生病了,要求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主廚將雜燴飯(用肉湯和蔬菜烹制的米飯)和奶油醬烹制的蝦混合在一起,然后放入烤箱烤至金黃色。
那不勒斯意面
這是一道獨特的日本菜,事實上它與那不勒斯或意大利毫無關系。它是用番茄醬調味的、炒得像烏冬面一樣軟的意大利面,搭配蔬菜和肉類。
二戰后,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領導下的美軍在橫濱設立了基地。在食材匱乏的情況下,新格蘭酒店的主廚入江茂忠看到美軍人員吃意面配番茄醬,由此獲得靈感。
入江將番茄醬換成了番茄泥,并加入了炒洋蔥、火腿和蘑菇。隨后這道菜受到日本人的歡迎,番茄泥又被番茄醬所取代。
不過,如果讓意大利人吃日本版本的那不勒斯意面,他們肯定吃不慣——因為這里的意大利面被煮過頭了,軟度堪比烏冬面。然后面條又經過了翻炒,也是模仿炒烏冬的做法。
炸豬排
炸豬排(Tonkatsu)由“Ton”(豚,豬)和“Katsu”(カツ,源自法語“cotelette”,指切成薄片的小牛肉、豬肉或羊肉,裹上面包屑油炸)組成。
這道經典菜肴可追溯到1899年銀座的煉瓦亭,當時這家店為顧客提供“豚肉のカツレツ”(炸豬肉排),做法是先用黃油煎炸豬排片,然后在烤箱中烤制。這道菜總是配以蒸蔬菜。
而油炸技術是后來出現的。在日俄戰爭(1904-1905)期間,因為嚴重的勞動力短缺,煉瓦亭的主廚將肉裹上類似天婦羅的面糊,然后進行油炸。蒸蔬菜后來被卷心菜絲取代,這樣準備起來更方便,而且全年都可以供應。
蛋包飯
蛋包飯(Omurice)一詞是“omelet”(煎蛋卷)和“rice”(米飯)的融合詞,不過它的起源還是比較有爭議的。
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它源于銀座的煉瓦亭,另一種認為它源于大阪的北極星,這兩家都是至今仍在營業的著名洋食餐廳。
煉瓦亭的版本是將打好的雞蛋與米飯和肉末混合,煎成煎蛋卷的形狀。最初這是煉瓦亭的員工餐,后來顧客看到后也想要品嘗,于是1901年這道菜被列入菜單,名為“ライスオムレツ”(米飯歐姆蛋卷)。大約1908年,番茄醬開始流行,于是成為了配菜。
北極星的版本是用番茄醬調味的米飯,加入蘑菇和洋蔥末,包裹在薄薄的蛋皮里,類似于我們今天所知的蛋包飯。據說大約在1925年,一位北極星的顧客想要吃易于消化的食物,于是北極星創造了這道菜。
可樂餅
這是法式炸丸子的另一種版本。與法式版本不同,可樂餅中的土豆泥通?;旌狭诵K的肉和蔬菜。然后裹上面包屑后油炸至金黃色。
作為一種受歡迎的日本小吃,你可以在大多數超市的熟食區、甚至在便利店找到可樂餅。它們甚至可以放在烏冬面或蕎麥面上食用。
如今的洋食
時至今日,洋食仍然隨處可見,在“Famiresu”(ファミレス,休閑連鎖餐廳)、咖啡館(カフェ)、喫茶店(Kissaten,老式日本咖啡館)、酒店餐廳,甚至在便利店都有供應。
許多餐廳仍然供應他們的招牌洋食,數十年來,這些菜肴深受很多名人的喜愛,例如上文提到的煉瓦亭和北極星。
洋食在日本家庭料理里也占據一席之地。家庭主婦們經常烹制洋食,比如蛋包飯或咖喱。對孩子們來說,炸豬排和可樂餅等油炸食品都大受歡迎。
對大人們而言,它讓人回想起童年的記憶,那些周末的家庭餐食,就像電視劇《深夜食堂》中的角色點炸火腿排或白汁燉肉那樣。
這些日本化的西方食物既不完全屬于歐洲,也不屬于和食,但已成為日本料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它們也被深深地打上了那段歷史的烙印。
以上就是日本洋食的內容~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