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若有心臟,那一定是耶路撒冷。”——19世紀英國詩人Disraeli
當你站在耶路撒冷舊城的圣殿山之巔,視線可以穿越三千年文明,但耳邊卻依舊能聽見新聞里今日的炮火。為什么?因為這座城市,從未真正屬于任何一方,卻又被每一方宣稱擁有
神圣之城:三大宗教為何都認它為圣地?
對猶太人而言耶路撒冷是《圣經》中“所羅門圣殿”的所在地。西墻(又稱“哭墻”)是猶太人流亡兩千年來唯一保留下的圣殿遺跡,是他們朝圣和哀悼的終極場所。對現代以色列國家而言,耶路撒冷是他們民族復興的象征。
對基督徒而言耶穌在耶路撒冷這里接受審判、被釘十字架、埋葬并復活。圣墓教堂被認為是耶穌安葬與復活之地,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朝圣目的地之一。
對穆斯林而言,古蘭經記載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從麥加到耶路撒冷的“遠寺”(即今天的阿克薩清真寺),再升上七重天。這使耶路撒冷成為僅次于麥加和麥地那的第三圣地。
換句話說:三教信仰都在此交匯,三方都認為“這片地,是我神圣的地”。
歷史迷局:耶路撒冷的統治者更換了幾百次
從公元前到今天,耶路撒冷的“主權”大概更換了超過30次以上:
公元前1000年 以色列王國大衛王建立耶路撒冷為都城
公元前586年 巴比倫 所羅門圣殿被毀,猶太人開始第一次流亡
公元前538年 波斯帝國 允許猶太人重建圣殿
公元70年 羅馬帝國 第二圣殿被毀,開始“大流散”
7世紀 阿拉伯帝國 建立圓頂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
1099年 十字軍 血洗穆斯林與猶太居民,建拉丁王國
1517年 奧斯曼土耳其 統治400年,基本維穩
1917年 英國托管 成為英屬“巴勒斯坦托管地”核心
1948年 以色列建國 西耶路撒冷歸以色列,東耶路撒冷為約旦占領
1967年 第三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控制整座耶路撒冷
今天的耶路撒冷:一座被分裂的城市
西耶路撒冷:現代化的以色列首都猶太居民為主,政治、經濟中心所在。以色列政府、議會、最高法院等均設于此。
東耶路撒冷:以阿拉伯人為主的老城,包含“圣殿山”“哭墻”“圣墓教堂”“阿克薩清真寺”等所有宗教核心。國際普遍認為其為“被占領領土”,應歸還給巴勒斯坦建國使用。
爭議焦點:以色列視整個耶路撒冷為“不可分割的首都”;巴勒斯坦認為東耶路撒冷才是其未來國家的合法首都。
為何這座城市如此敏感,動一下就“全球震動”?
原因一:它不是地理問題,而是信仰+身份認同誰“擁有”耶路撒冷,就是誰的神在“占上風”,對信徒而言難以接受“妥協”。
原因二:城市微小,沖突密集整個舊城只有1平方公里,但包含最敏感的宗教場所,巡邏、封路、游行幾乎每日上演。2021年、2023年、2024年多次以巴爆發沖突,導火索就是阿克薩清真寺附近的警力部署或宗教節日沖突。
原因三:牽一發而動全球,每次耶路撒冷緊張,就意味著以色列、巴勒斯坦、阿拉伯國家、美國、伊朗等力量將快速卷入。例如:美國2017年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引發全球多國抗議
耶路撒冷能否“共享”?
聯合國歷次方案中,曾設想耶路撒冷國際化、東西分治、宗教共享等,但無一真正落地。或許耶路撒冷的命運,不在于歸誰所有,而在于人類能否在這片寸土之上真正實現:對不同信仰的尊重,對歷史創傷的理解,對未來和平的想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