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鄉輝縣,有一位名叫陳培海的音樂老師,他的故事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交響樂,充滿了驚喜與希望。
時間回溯到2015年6月,那時的陳老師正沉浸在教孩子們唱歌的樂趣中。可突然,他的聲音戛然而止,就像樂章中突然出現的靜默。他以為只是普通的咽炎,去鄉衛生所拿了藥,但嗓子卻像被上了鎖,疼痛日益加劇。
轉眼間到了7月,放暑假了,本以為是嗓子休息的好時機,卻沒想到情況愈發糟糕。陳老師說話的聲音小得需要人湊近才能聽清,這讓他心急如焚。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聲帶麻痹,但治療了一段時間,嗓子還是不見好轉。
7月10日,陳老師來到了輝縣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一個沉重的打擊降臨——他被確診為食管鱗癌,而且病縱膈淋巴結轉移,浸潤了喉區神經。專家會診后,給出了一個讓人心寒的建議:放化療,因為已經擴散,無法手術,而且預計只剩下四個月的生命。
接下來的日子,陳老師開始了艱難的化療和放療之路。4次化療、30次放療,他的身體被折磨得不堪一擊,走路都搖搖晃晃,嗓子疼得只能吃流食。剩下的兩次化療,他的身體實在無法承受,醫生只好讓他回家休養。
回家后,陳老師的咳嗽愈發嚴重,夜里常常咳得無法入睡。他身心俱疲,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能繼續化療。就在這時,親朋好友們紛紛來看望他,其中一位曾患食管癌的老師呂有順給了他一線生機。呂老師告訴他,自己也是在袁希福院長那里吃中藥恢復的。
2015年9月25日,陳老師帶著一絲希望來到了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找到了袁希福院長。服藥后不久,10月19日的復查結果顯示縱膈內有了小淋巴影。但僅僅服藥20付后,陳老師的精神氣色就有了明顯改善,咳嗽減輕了,夜里也不再因為咳嗽坐起來,饅頭、丸子都能吃了,身上也有了力氣。
又服用了半月中藥,陳老師的咳嗽消失了,聲音嘶啞也好轉了。這時,他的右大腿前側突然出現了一個核桃大小的包塊,硬硬的推不動。他在當地找了個中醫針灸、拔罐,出了血和黃水后,包塊竟然基本消失了,也不疼了。
時間到了2016年3月16日,陳老師復診時聲音嘶啞進一步好轉。他說現在一干活胸口就不舒服,但平時會打羽毛球鍛煉身體,也回到了學校上班,只是沒有帶課。之后,他開始春秋兩季鞏固用藥。
2016年5月2日,陳老師在當地醫院復查,食管、淋巴結都未見異常,彩超也正常。原主管大夫告訴他“好了”,無需再治療。更讓他高興的是,他的聲音也恢復正常了,家里人都為他感到欣慰。為了表達感謝,他們特意制作了一面錦旗,在5月6日復診時送給了袁希福院長。
之后的幾年里,陳老師的生活逐漸回到了正軌。2018年6月,因為左胸疼,他到醫院復查,結果除了右肺有些慢性炎癥外,其他都還好。2019年3月4日復診時,他告訴袁院長,自己除了偶爾干咳外,其他都挺好,已經退休半年了,平時接送孫子上學,堅持鍛煉。
2021年4月初,旅游回來后,陳老師突然咳嗽,聲音嘶啞。他趕緊到新鄉醫學院一附院檢查,還好CT結果和去年一樣,未見明顯異常。4月19日,他到希福醫院復診,袁院長給他開了20付藥。
轉眼間到了2024年4月26日,陳培海受邀參加了“鄭州希福中醫第六屆百位抗癌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暨2024龍年中國行”開封首站活動。他登臺分享了自己的治療心路歷程,從絕望到希望,從病痛到康復,每一個細節都讓人動容。分享結束后,他還用笛子吹了一曲《感恩的心》,悠揚的笛聲在會場回蕩,表達著他對生命、對袁院長、對每一位幫助過他的人的深深感激。他說:“我期待大家都如雨后繽紛的彩虹,經歷風雨后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生活。”如今,陳老師身體硬朗,晚年生活豐富多彩,吹笛子、彈琴、釣魚、散步……他的故事就像一首生命的贊歌,激勵著每一個還在與病魔抗爭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