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走完獨庫公路后,我的這次摩旅似乎就成了趕路,雖然沿途看見有趣的風景還是會盡量停下腳步,卻已經少了很多之前那樣去“探索”的興致。而最主要的原因無非就是急著回去賺點“窩囊費”回點兒血,這趟旅途中接連收到幾位甲方的召喚信息,明面上損失雖然不大,但有些基本上也就沒了后續合作的可能,這年頭攝影師其實比川藏線路邊的牦牛還多,沒人會無緣無故去慣著誰,尤其對于我這種不諳人情世故和不擅交際的貨色來說。
祁連山國家公園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地跨甘肅與青海兩省,是中國十大國家公園之一,總面積5.02萬平方千米,其中甘肅片區3.44萬平方千米,青海片區1.58萬平方千米,涉及多個縣市、鄉鎮和村落,生態系統和自然景觀豐富。可想而知,一路上會經過多少不同地域文化的人文景點和風光,然而我只是急匆匆地穿越,說是“走馬觀花”都有點不及格。
據了解,公園范圍內的地質構造大部分屬于昆侖秦嶺地槽褶皺系中典型的加里東地槽,由一系列西北至東南走向的高山、溝谷和山間盆地組成。山地南北兩側和東部相對起伏較大,平均海拔為4000米以上,最高山峰(疏勒南山團結峰)海拔5808米;山間盆地和寬谷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兩側洪泛、沖積平原及臺地發育良好,海拔均在1400米以上;多年凍土的下界高程為3500-3700米,大多數山地和河流上游發育有冰緣地貌。東部地貌以流水侵蝕為主,西部地貌風蝕作用明顯;海拔4500米以上為現代冰川發育區,現代冰川和古冰川的寒冬風化及強烈剝蝕,形成該地區地貌類型的多樣性。
根據2017年國土調查結果,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區草原總面積283.66萬公頃,有溫性草原類、溫性荒漠草原類、高寒草甸草原類、高寒草原類、溫性荒漠類、高寒荒漠類、低地草甸類、山地草甸類、高寒草甸類九大類。草原植被平均蓋度多在50%以上,西部荒漠草原植被平均蓋度在25%左右。林地總面積63.1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4.16%。在這樣的大環境里騎行,恰逢天氣又不錯,怎么可能不愜意呢?從來來往往的大巴車和私家車上看,到這里旅游的人可真不少。
圖文原創: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轉發、分享、內容指正、評論、關注和贊賞,希望媒體或個體尊重原創,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歡迎有正義感的網友讀者看見“盜版”向內容平臺舉報和投訴。需要實景照片和視頻素材可約,本人獨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務,歡迎洽談,附贈所有拍攝素材。
當然,我在這段路程的摩旅自認為是非常不合格的,可能當時確是受了某些刺激著急了吧,畢竟是個凡人,修為還沒到真能割舍一切的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