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毛主席不該是你這樣的,這話不是別人說的,是楊尚昆親口說的,語氣不重,但砸得人心里直響。
那時候是在83年,毛主席90周年誕辰紀念演出剛結束,舞臺上那位“毛主席”,觀眾一片叫好,掌聲、淚水,全都給了他。
但第二天,楊尚昆單獨把這位“毛主席”叫去了家里,說了這句話。
這人是誰?古月,一位從云南部隊走出來的軍人,沒學過表演,沒上過戲校,甚至連他自己是哪年、哪天出生都不太清楚。
小時候在孤兒院長大,被解放軍南下時接走,從此就成了部隊的人。
他說,自己好像是九月生的,具體哪天記不住了,那就寫個9月9號吧。
可巧了,這天正是毛主席后來去世的日子。
這種事,說不上神不神,但命運真就跟他這么拴上了。
幾十年后,他站在舞臺上,穿著中山裝,神態動作都拿捏得緊,背影一出來,觀眾就先嘩了。
可楊尚昆盯著他看了很久,吃飯時突然來了一句,“你現在的樣子,不像毛主席。”古月一下愣住了。
演出那么成功,怎么就不像了?
其實這不光是外在像不像的事。
楊尚昆又說,你在臺上神采飛揚,一下場就拘謹得不行,你這狀態,演得再像也差點勁兒。
毛主席在什么時候都是挺胸抬頭、從容大氣的,不拘不謹。
你要真想演好,不光靠表情動作,還得連他平時說話、聽人講話的樣子都學進去。
古月聽進去了。
他開始琢磨毛主席聽話時的習慣——不盯著人看,而是側耳聽著,眼神往下,神態穩。
他在生活中也開始這么做,慢慢地,進了戲,出戲也不出神了。
演技沒變,氣場卻全變了。
古月被選上演毛主席,是78年那陣的事。
那時候全國找特型演員找得焦頭爛額,文化部和總政一塊下的通知,要求是:像、真、能演。
可找來找去,都差點意思。
有人說云南部隊有個軍人,長得神似毛主席,就是沒演過戲。
一聽這,胡可直接飛云南去看。
看完人,眼睛都亮了,當即就帶回北京試鏡。
定妝照一排,到葉劍英那桌上一放,他看了半天,指著古月那張照片說:“就他。”從那一刻起,古月的命,就和毛主席捆一起了。
他演過無數次毛主席,站過天安門、拍過《開國大典》,每次演出前,他都一遍遍揣摩,生怕演錯一個動作,給毛主席抹了黑。
在《大決戰》那次拍攝中,他還真就碰上了毛主席的小女兒李訥。
那天拍的是毛主席和李訥的戲,李訥看到古月那一瞬間,楞住了。
她后來拉著古月的手,哽咽著說,像,太像了。
臨走時,直接撲在古月身上哭了出來。
古月那一刻沒繃住,也跟著紅了眼眶。
他說,那時自己真感覺自己不是在演,而是在替毛主席活一段。
可光有外形還不夠,楊尚昆那句話,就是敲打他別沾沾自喜。
演一個人,光靠臉不行,得把那個人的勁兒、氣質、骨頭里的東西也拿出來。
楊尚昆說得明白:“你不能只在舞臺上是毛主席,你得在生活中都像他。”這話聽著重,但是真話。
古月是個肯吃苦的。
他從來沒把自己當演員,而是當傳承的人。
他知道自己演的是毛主席,不是自己。
每次演出結束,他都得問問導演、觀眾,有沒有哪不對的地方,有時候一場戲下來,他能自己在鏡子前站倆小時,就為了一個手勢、一個眼神。
他不是那種舞臺上光鮮,生活中瀟灑的人。
他跟人吃飯都規規矩矩,說話也慢,習慣聽完對方再說。
他說,這樣演戲時自然就穩了。
2005年,古月突然走了。
沒有告別,也沒有預兆。
那年他還跟人說,年底還有一場關于開國的演出,劇本都看好了。
他走之后,很多人說,舞臺上再也沒那個“毛主席”了。
他這一輩子,沒得過什么大獎,也沒怎么上過熱搜,但他的背影、他的走路姿勢、他的表情,留在了幾代觀眾的腦子里。
他演的不是毛主席的全部,但在很多人心里,那就是毛主席。
《炎黃春秋》雜志文章《“毛澤東”奇人奇事奇遇錄》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歷史檔案
古月生前采訪資料匯編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報道,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