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現在很多年輕球迷,可能都快不記得孔令輝了。五十歲的人,發福了,回老家吃殺豬菜,網上偶爾露個面,都快成了“誰誰誰的爸爸那種傳說人物。但要是往回倒二十年,在中國體育的主流記憶里,孔令輝絕對是個主角。
他身上的變化,其實不只是個人的故事,我始終覺得,這背后能看到點我們整個乒乓球體系的影子。
從“乒乓王子到“消失的主帥,轉折讓人感慨
孔令輝這一路,起點真不低。六歲開始打球,父親是教練,從省隊、青年隊到國家隊,16歲就被蔡振華調上一隊。90年代,國乒男隊剛剛開始“新老交替,孔令輝跟劉國梁這對“雙子星,真是撐起了中國乒壇的門面。
說他高光,絕對不夸張。1994年亞錦賽,男單、混雙、男團三冠王;95年世乒賽,殺進決賽,決勝局贏了劉國梁,拿了第一個世界冠軍;同年世界杯再奪冠,成了佩爾森后第二個一年雙冠的選手。然后亞特蘭大奧運會男雙金牌,悉尼奧運會男單冠軍,大滿貫全套到手。
這在當時,真就是“天之驕子,也沒人覺得他會有今天這樣安靜的結局。
背景帶過:功成名就后,人生卻開始失控
但運動員的高光,往往轉瞬即逝。2004年雅典奧運沒能入選單打名單,雙打也早早出局。退役后當教練,2013年成了女隊主教練,帶隊成績也不差,2014年世錦賽團體24戰全勝,里約奧運女單、團體金牌都拿下。
可偏偏就是在人生看似順風順水的時候,出了岔子。2017年賭場欠債200多萬,爆出來以后,主教練位置一下停了,整個人就淡出了視野。你說是性格問題也好,是環境誘惑也罷,反正一個時代的主角,突然變成了邊角料,多少讓人唏噓。
體系里的人,也難逃“人性這道關
很多人說,孔令輝的失敗是“自作自受,也有人希望他能東山再起。但我更愿意從體系的角度看這個事。國乒這些年,出了不少天才、冠軍,也出了不少“失足的例子。從鄧亞萍、劉國梁到孔令輝,都是體系里出來的“精英,但離開賽場,離開集體,面對誘惑和壓力,能穩住的其實不多。
這不是誰個人的錯。國乒的體系特別強,訓練、比賽、人生路徑都被規劃得明明白白。你在隊里,啥事都有人管,到了退役或者走到更高崗位,突然就要自己做決定、自己扛責任了。
人的脆弱和欲望,這時候就一點點暴露出來。
有判斷,但不下死結:孔令輝的經歷,是警示也是無奈
我一直覺得,孔令輝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成績再好的人,也可能在人生的某個路口,踩空一步。國乒的系統,確實造就了很多冠軍,但也讓這些人缺少“自我管理的訓練,尤其是面對社會誘惑、心理落差的時候。
他欠債、被停職、至今未婚,這些都只是表面。說到底,是體系給了他起飛的跑道,也讓他習慣了“被安排,等到沒有人安排的時候,很多人就迷茫了。
回歸常識:別只羨慕冠軍,更要關注“退役之后的人生
這事說到底,還是那個老話:體育不只是贏球。中國的乒乓球體系,太強調成績,太看重“冠軍光環了。可運動員終歸要退役,人生要自己走。
孔令輝的故事,是一次提醒:我們要的是冠軍,但也別讓冠軍只會打球、不會生活。
最后,沒必要給孔令輝下個“失敗者的結論。人生誰沒走過彎路?希望他能慢慢找回自己的節奏,也希望我們的體系,能多給點空間,讓“冠軍們在離開賽場后,還有底氣和能力過好普通人的生活。
冠軍光環終會褪色,能扛住日常瑣事的,才是真正的強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