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而美”法案強行推進之際,馬斯克不僅公開與特朗普決裂,還揚言組建“美國黨”,誓言“狙擊”參議院內支持法案的議員。
曾是特朗普金主的馬斯克,如今轉身成最強敵人,連帶撼動了美國兩黨根基。共和黨內部矛盾激化,民主黨密切關注事態走向,而中間派選民則在悄然集結。
美國兩黨主導的日子,或許真的要走到頭了。
馬斯克與特朗普之間的恩怨,并非一朝一夕醞釀而成。他們曾一度站在同一戰壕,馬斯克為特朗普的連任籌款捐贈高達2.75億美元,還接受任命,擔任“政府效率部”的特別雇員。在短短130天里,他協助政府削減了1150億美元財政赤字,贏得不少保守派的掌聲。
但合作的蜜月期并未持續太久。隨著特朗普第二任期規劃逐漸浮出水面,一份名為“大而美”的法案成為馬斯克無法接受的分水嶺。
法案中提出的內容讓馬斯克感到震驚:不僅要全面廢除電動車的7500美元抵稅政策,還將削減7000億美元醫療補助,提升食品援助領取門檻至64歲,甚至還提高了遺產稅免稅額至1500萬美元。
這些條款看似是為了縮減政府開支,實則是對中低收入群體的巨大打擊,對清潔能源企業如特斯拉更是一記重拳。
馬斯克他深知,一旦法案落地,特斯拉未來三年將面臨超過20億美元的積分損失,2025年利潤恐腰斬。更重要的是,法案將美國財政赤字推向更高臺階,預計未來十年新增債務達3.3萬億至3.8萬億美元,每年僅利息支出就超過千億美元。這種“瘋狂燒錢”的行為,在馬斯克看來,與其曾倡導的財政責任精神背道而馳。
6月5日,馬斯克在社交平臺X上發起投票,詢問是否應成立一個代表中間派的新政黨“美國黨”。563萬人參與投票,80.4%表示支持。這個結果讓他心中已有定局。如果“大而美”法案在參議院通過,他將毫不猶豫地走上政治前臺,組建新黨,與共和民主兩黨分庭抗禮。
而特朗普并未將這場風波看得太重,最初他仍認為馬斯克不過是情緒化的發泄。6月6日,兩人開始在社交媒體上交鋒,馬斯克以“大而美”法案為切入口,猛烈批評特朗普“摧毀未來產業”。特朗普則回敬稱馬斯克“沮喪”“行為不當”,暗指其反對法案只是出于對電動車補貼的私利。
但現實的發展,遠比口水仗激烈。6月28日,參議院以51票對49票的微弱優勢通過法案。這場投票一度陷入膠著,原本是47票贊成,50票反對,關鍵時刻,幾個搖擺州議員的立場突然轉變。副總統萬斯早已待命準備在50對50時投下決定性一票,卻最終未被啟用。
面對這個結果,馬斯克徹底爆發。他在凌晨發布長文,稱這是一場“政治遺言式”的時刻,宣布將立即成立“美國黨”,并列出支持法案的議員名單,誓言在初選中“逐個擊破”。
他將共和黨稱為“豬黨”(Porky Pig Party),怒斥其虛偽、貪婪、背叛國家。“他們只會瘋狂花錢,卻不管下一代死活。”這番言辭瞬間在政壇引發地震。
特朗普始料未及,他的小算盤被徹底打亂。原計劃通過法案向保守派展示財政緊縮與軍費擴張的決心,從而為2026年中期選舉積累政治資本,但如今卻引來了馬斯克這樣一個“科技界教父”的全面反撲。
要知道,馬斯克在中間選民中的影響力遠超傳統政客,他不僅掌控著X平臺的輿論流量,還擁有龐大的粉絲基礎和技術官僚聲望。
6月30日,參議院進入“馬拉松式”修正案階段。各參議員不斷提交修正案,拖延法案最終通過的時間。與此同時,馬斯克團隊已經開始籌備“美國黨”的組織架構,布局初選戰場。他指出,若無法在制度內制衡瘋狂的政策,那就必須用選票把這些人換下去。
長期以來,兩黨壟斷了議會與總統寶座,第三方政黨始終難以撼動根基。但“美國黨”的出現有別于以往的自由黨、綠黨。
馬斯克具備技術、資本、輿論三重優勢,尤其是在搖擺州的中間派選民群體中,他的理念得到了廣泛歡迎。
民調顯示,68%的中間派傾向于支持“技術官僚主導國家治理”,他們厭倦了兩黨的無休爭斗,更希望看到實事求是、理性高效的治國方式。
共和黨內部已現裂痕。一些議員在面對選區壓力時開始動搖,特別是那些在2024年險勝的議員,深知馬斯克的支持或反對足以影響他們的政治命運。
民主黨則在觀望,他們一方面歡迎共和黨分裂帶來的選票紅利,另一方面也擔憂“美國黨”會在關鍵州分流中間派選票,反而削弱民主黨的勝算。
連一些保守派媒體都承認,“大而美”法案的確存在過度開支的問題。尤其在廢除新能源補貼方面,引發了產業界的強烈不滿。特斯拉的股價短期內大幅波動,新能源板塊集體下跌。馬斯克的警告聲在市場上得到了印證。
眾議院將在7月4日前進行最終投票,民主黨在此階段態度曖昧,不少議員私下表示法案內容“不符合時代發展方向”。而馬斯克則持續在X平臺上為新黨造勢,呼吁美國人“結束舊時代的政治游戲”。
放眼未來,馬斯克的行動或許會徹底改寫美國政治版圖。一旦“美國黨”成型并參與選舉,將打破兩黨長期壟斷的格局。中間派的崛起將迫使共和、民主兩黨重新調整政策方向,更注重實效與責任,而非黨爭與利益交換。
對于中國而言,這場美國內部的政治博弈,不失為一個冷靜觀察、戰略應對的窗口期。美國財政繼續擴張,社會福利緊縮,將導致內部不穩定加劇。而新能源補貼的削減,對中美新能源市場產生連鎖反應。中國企業應抓住機遇,在全球新能源產業鏈中進一步擴展影響力。
馬斯克的“政治叛變”,不僅出乎特朗普的意料,也讓美國兩黨措手不及。在這場以財政法案為導火索的政治地震中,美國或許真的要迎來一個“第三極”的新時代。而中國,正需冷靜布局,靜待變局之下的戰略契機。
信息來源:
馬斯克再次威脅:如果“大而美”法案通過,馬上成立“美國黨”
2025-07-01 10:00·界面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