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紫棋決定不再等了。
與前公司“版權之爭”持續6年后,2025年6月,鄧紫棋在社交平臺發文,宣布重錄舊作,并表示過去六年,她未能從自己的100多首舊作中,拿到“一分版稅”:
“試想一下,如果你已經六年零八個月,沒有收到應得的工資,你會怎么樣?”
這年,是鄧紫棋出道的第17年。某種程度上,鄧紫棋是互聯網時代與粉絲經濟來臨前夜,最后一批在短時間內飛速爆火、極速飛升,收獲極大關注的明星——
這樣的敘事在當下并不稀奇,但放在“流量”一詞還尚未成型的2014年,卻是小概率事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還需要明星本人有足夠多的實力與人格魅力。
從個人配置來看,無論是才華、性格還是外貌,鄧紫棋的爆紅,完全經得起市場檢驗與大眾推敲。
但和才華一樣引人矚目的,還有爭議。
成名之后的幾年里,關于鄧紫棋的負面討論,也從各個維度趕來:人品、外貌、戀愛腦、與前公司的利益沖突。
這一切曾將她反復拍打在地,她甚至一度冒出“留下遺信,自證清白”的想法,正因如此,后來再聊起這些過往,鄧紫棋說:
“這是一個死而復活的故事。”
這是一場長達6年的重生。
6月12日,鄧紫棋發布微博,宣布發行重錄專輯,取名《I AM GLORIA》,并在每首歌名后加上了“重生版”三個字。
鄧紫棋宣布重錄專輯發行
此時,距離2019年,鄧紫棋在社交媒體發布一紙長文,以一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向合作長達11年的經紀公司蜂鳥提出解約,已過去6年零3個月。
對鄧紫棋而言,這次切割并不輕松。
畢竟,作為“原生公司”,15歲那年,蜂鳥就與鄧紫棋簽下第一份合同,之后的十多年里,鄧紫棋也從不否認公司對她的挖掘、培養與助推。
她形容自己與蜂鳥兩位創始人張丹與lupo之間的關系為“不可分割的黃金三角”,將他們視為生命中最信任的人,交付全部真心。
曾經的“蜂鳥鐵三角”:張丹,鄧紫棋,lupo
不可否認,在最初,他們之間確實曾真心相待,然而,面對巨大的名與利時,真心偶爾也會變形。
后來,在公開信中,鄧紫棋將多年來與公司的摩擦一一舉出:
比如經濟公司多次嚴重違約,個人巡回個唱受到不公平對待,以及公司未獲得鄧紫棋同意,便替她簽下合約,將她的名字拿去注冊了商標。
更為惡劣的是,鄧紫棋還發現,自己所創作的包括《泡沫》《光年之外》等103首歌曲,版權都歸蜂鳥所有。這意味著,一旦解約,她便無法再公開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除非獲得蜂鳥授權。
那段日子成為鄧紫棋人生中全面坍塌的時刻:
“每一天都有無數的人跟我撒謊,你以為他是家人的,他可以欺騙你,你以為跟他稱兄道弟的,他也原來是在利用你,我現在就在提醒自己,不要這么容易相信別人。”
多次溝通無果后,鄧紫棋鐵了心要在合同結束前離開,然而好聚容易,好散難。
面對“搖錢樹”的覺醒,蜂鳥公司自然也不甘示弱,反訴鄧紫棋違約,要求她賠償1.2億港幣。
除此之外,不僅不支付她解約前6個月的勞務費,且在之后的6年里,拒絕結算鄧紫棋的合法版稅,并將輿論戰反復打響。
一夜之間,咖位如鄧紫棋,也走上了漫漫討薪路。
但相比金錢,更加損耗的,是一輪又一輪輿論戰,在這六年里,鄧紫棋多次因為與前公司的隔空對線,被推上熱搜。
就連這次鄧紫棋重錄專輯,蜂鳥都立刻反擊,要求她下架作品。對此,鄧紫棋回應:“我不知道還要回應什么,我和我的律師團隊都無奈的攤手笑了。”
鄧紫棋回應版權之爭
在歌壇,版權歸屬之爭,創作歌手“失去自己的歌”早已不是新鮮事,早在幾年前,吳青峰就曾因歌曲版權,與恩師對簿公堂,幾近崩潰。
就連他的樂隊也被迫失去姓名,從蘇打綠改為魚丁糸。好在吳青峰打贏了官司,贏回了“蘇打綠”的名字,但曾經歌曲的版權,卻無法奪回。
同為創作歌手,吳青峰最終取得了勝利,但鄧紫棋與蜂鳥的這場版權大戰,距離到達“大結局”還有不少章節。
與之相關的沖突,也將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橫貫在她的人生中。
如同一場漫長的復仇,但對于這一切,鄧紫棋已經能夠坦然面對,畢竟放棄幻想后,才是她人生真正的開場。
鄧紫棋在2023年演唱會唱《句號》
背景圖為“蜂鳥鐵三角”
復仇故事的起點,要回到2006年。
那年鄧紫棋15歲,在中國香港真光女書院讀中學,參加了一場校園歌手比賽,拿下冠軍。
頒獎典禮上,將獎杯送入她手中的,是比賽評委、蜂鳥音樂老板張丹,也是日后,鄧紫棋音樂事業中,曾與其綁定最深的人。
鄧紫棋舊照
張丹曾反復在采訪中講起,遇見鄧紫棋之初,自己的真誠:“我們在沒與她簽合同時,就為她發行了歌曲。”
如今看,相比日后鄧紫棋為蜂鳥帶來的收益,這份“真誠”,確實物有所值。
比賽半年后,峰鳥為鄧紫棋遞上了一份長達15年的合約,因為未成年,合約只能交由母親代談。
后來,鄧紫棋寫下當年簽約的時刻:
“母親不擅英文,合約卻是全英文的,當年僅憑信任,母親以為那些我創作的版權,真會如同口頭闡述的一樣,將是屬于我的,便讓我簽下了合約。”
最初簽約那幾年,是鄧紫棋與蜂鳥的蜜月期。
蜂鳥公司體量不大,旗下藝人不多,很長一段時間,鄧紫棋是這家公司唯一的金字招牌。2008年,鄧紫棋推出第一張專輯《G.E.M》,專輯中的5首歌,每首都由她參與,或作曲或作詞。
鄧紫棋第一張專輯封面
這張專輯很快走紅,大批年輕人涌入唱片行購買。
網絡上,她的專輯被炒到1500塊一張,供不應求,有一些正規的唱片行,甚至將專輯的原價從58塊哄抬為219塊。
能唱、會跳、擅長創作,初出茅廬的鄧紫棋,開始收獲大量關注。
在短短幾年內,她拿下多個新人獎,還在2011年,成為首位登上香港紅館開唱的90后女歌手。
和如今不同,彼時正是互聯網最初的發展時期,歌手與觀眾的交流,多數還是通過博客的形式。
為了拓寬知名度,公司定期給鄧紫棋一臺攝影機,讓她隨便拍什么都可以,只要展現生活中的一面。
那時鄧紫棋最愛展示的技能,就是對著鏡頭做金魚臉,展現金魚的各種表情,這也成為其早期最大的形象標簽之一。
鄧紫棋早期用攝像機拍攝的視頻
雖然在香港發展好,但她的知名度,卻始終未能從香港流入內地。
那幾年,負責鄧紫棋內地宣發的工作人員,曾不斷打給各大電視臺,推薦鄧紫棋:“歌很好聽,人也很可愛。”
但得到的回應多數相同:內地沒人認識,不敢貿然邀請她參加節目。
直到2013年年末,《我是歌手第二季》開始籌備,總導演洪濤聽說在港樂圈,有一位名叫鄧紫棋的巨肺小天后,便特地前往一場音樂節,觀看鄧紫棋表演。
洪濤說:“她發出第一聲聲音時,我就對她產生了信心。”
鄧紫棋舊照
一周后,他打電話給經紀人張丹,邀請鄧紫棋成為《我是歌手第二季》的首發歌手。
鄧紫棋的工作人員如此形容這段旅程的開端:“我們跑到那邊,感到陌生,一臉天真,不知道發生什么。”
那時沒有人料想到,之后短短幾個月內,名氣會排山倒海般涌來,而漩渦也在這一過程中,被悄悄埋入。
2014年1月,《我是歌手第二季》正式開播。
作為彼時湖南衛視的王牌節目,《我是歌手》不僅被放置在每周五晚10點的黃金時段播出,請來的歌手,也都極具資歷與知名度。
身處其中,鄧紫棋無疑是最透明的歌手。縱使出道6年,但在內娛,她的處境接近于“三無狀態”:無關注,無名氣,無代表作。
不止觀眾,參賽的歌手,大多數都不知道鄧紫棋是誰,就連鄧紫棋都認為,自己手握著的是“被淘汰的劇本”。
鄧紫棋的音樂制作人lupo講述首登《我是歌手》
然而當《我是歌手》播出后,一切都變了。
節目播出第一期,鄧紫棋就憑借一首原創歌曲《泡沫》一戰成名,24小時內,微博粉絲就暴漲17萬,到達170萬。
之后的13場比賽里,作為歌手,她的業務能力多次被“競演第一”的成績認證,性格上,鄧紫棋自帶一種不同娛樂體系的幽默,讓她更加可愛與生動。
種種因素疊加下,鄧紫棋成為了《我是歌手第二季》的最大贏家,總決賽結束第二天,她的微博粉絲就達到了1000萬。
從內娛“查無此人”,變為那年最紅的“金曲小天后”。
乘著紅氣,第二年,鄧紫棋便登上央視春晚,自彈自唱了原創歌曲《多遠都要在一起》,參加《中國好聲音》,擔任夢想導師,甚至在那年的中國福布斯名人榜上,位居第11位。
鄧紫棋登上央視春晚演唱《多遠都要在一起》
但名氣向來是順風時為推力,逆風時則能將人拍到谷底。
也是這一年,鄧紫棋再次被湖南衛視邀請,參加《我是歌手第三季》最后一集的巔峰會表演。
結果在錄制前兩天,總導演洪濤突然發布了一條微博:“你不換歌,我們換人,晚安。”
雖然并未指名道姓,但種種跡象,將一切討論指向了鄧紫棋。
之后,故事的脈絡開始被復原:鄧紫棋團隊想要演唱自己的原創歌曲,節目組卻希望她能夠唱改編歌曲,雙方僵持不下,最終將一切推到如此境地。
一時之間,關于鄧紫棋耍大牌、忘恩負義的評判撲面而來,她打電話給工作人員,一邊哭一邊說道:“你有沒有看到啊,16多萬評論,有一半都是在罵我的。”
事件很快上升到對鄧紫棋個人的攻擊。
大眾開始攻擊她身材不好、愛穿皮褲,性格差,喜歡炒作。
如同陷入了一個循環里:因為被網暴,壓力太大,鄧紫棋總想吃得更多,短短一年里,她的體重就增長了10公斤。
就連她最親近的一個工作伙伴,都曾對她說:“設計師的衣服不適合你穿,在模特身上的一個小細紋,在你身上就是一個粗線條。”
胖了以后,她又掙扎著減肥,三餐都換成水煮西蘭花,還曾一天內吃了16個番茄。一旦上稱發現自己體重增長,接下來的3天,她就會只喝水。
出現在公開場合,她也在硬撐。
她沒有特意脫下皮褲,卻穿得并不開心:“那段時間我穿皮褲其實并不自信,但我還要裝作很自信。”
身體與精神被推到臨界值,鄧紫棋的腦海中一度冒出想要寫下一封遺書,以用來自證的念頭。
另一方面,作為經紀公司,蜂鳥也未保護好鄧紫棋,反而全盤收下這份黑紅流量,不斷給她接商演、簽代言。
公司甚至曾直白地對她說:“你只是一個被創造出來的商品。”而商品的價值,就是在價高處,被售賣。
鄧紫棋去看心理醫生,被指出,她正在經受著“精神虐待”。
困局持續了許久,直到有一天,鄧紫棋看了一部名為《超大號美人》的電影,突然意識到,人生的終極命題,或許從來不是向外求索,而是向內。
她不再努力減肥,寫下一首名為《差不多姑娘》的歌,時刻提醒自己:差不多的人生,或許最好。
也開始在重建中,與過去的人生,做起清算。
十幾歲時,鄧紫棋被問到最大的夢想,她不談錢,不提名,只說要成為“亞洲最好的歌手”。
出道以后,在采訪中,她又曾反復提及,音樂就是自己的生命。
而在經歷長達兩年的網暴,與最親密的合作伙伴切割,以及反反復復的事業起伏后,鄧紫棋決定收回這句話。
從2015年起,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鄧紫棋就會出現在熱搜上,時間久了,甚至連她自己都會懷疑:
“如果我是大家,看到一個人天天出現在熱搜上,我可能也會覺得是不是這個人有問題。”
另一方面,這種經歷又和她過往人生是極為割裂的。
在成為歌手前,鄧紫棋的人生走得簡單,4歲前,她生活在上海的一個音樂世家:母親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外婆是音樂老師,外公在樂團吹薩克斯。
后來跟隨家人移居中國香港,面對的又是更多元的音樂內容,她開始學鋼琴,13歲考出專業8級,很快通過比賽嶄露頭角。
那時的鄧紫棋,總覺得自己身處一場巨大的童話里,也正因為此,進入娛樂圈后,她常常對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產生疑問:
“我自認為是一個正直的人,不明白為何會遭遇這一切。”
人生顛簸那幾年,家庭成為她的力量來源。
她會和媽媽一起拍視頻,每周走10分鐘的路,回爸媽家吃飯,陸陸續續意識到,除了音樂,自己的人生還有許多事情,值得去體驗。
生命與音樂之間不應該劃上等號,生命應當大于音樂。
鄧紫棋與母親
她嘗試不同的事情,做簽約作家,花十幾個月的時間,寫下20萬字的科幻小說《啟示路》,也開始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生活中。
她說:“我學會忍耐,咬緊牙關,努力邁出新腳步,新團隊、新身份、新專輯、新巡演、新小說……一切一切都需要學習,能做的我都做了。就連放下、原諒、甚至祝福。”
鄧紫棋宣布寫完小說
有些事情,鄧紫棋早已不再堅持,但有些事情,她決不愿放棄。
回看鄧紫棋的創作經歷,“愛”幾乎是逃離不了的母題,比如她在13歲寫下的第一首歌曲《睡公主》,是因為喜歡別校男生,想要唱給他聽。
紅透兩岸的《泡沫》是因為分手,《where did you go》是在紀念初戀,《我的秘密》來自一段沒有結局的暗戀。
后來在《我是歌手》上,她又翻唱了周杰倫的《龍卷風》,用來和當時的愛情告別。
幾乎每段感情,都成為了鄧紫棋創作的原材料,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她都被詬病為“戀愛腦”。
對此,鄧紫棋坦然接受:“我覺得大家不懂什么是愛,這是我的人生,你自己別這樣就行了,你別理我,沒有人可以改變我對于愛的價值觀。”
鄧紫棋與男友
別人怎么想,如何看,鄧紫棋早已不再在乎。
二十幾歲時,她會因為被網友追著罵,傷心到躲在房間里七天不出門。
如今,她33歲,變得更堅強。
多數時候,受到了傷害,都能很快調整,不讓情緒在身上做太多與太久停留。在鄧紫棋看來,情緒需要向前走,她也是。
當然,曾經受過的傷,并未成為無堅不摧的盔甲。
無論鄧紫棋覺得自己多么強大,前行的道路上,依舊會出現一些東西,讓她再次感到緊張與痛苦。也讓她一次又一次摔倒、受傷與不斷掙扎。
只不過,和過去相比,她爬起來的速度變快了,這意味著,同樣時間單位里,她或許能夠到達更遠的地方。
更不用提,對于重新站起來這件事,鄧紫棋很擅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