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今年9月的抗戰勝利閱兵式。
特朗普將赴北京參加閱兵,中美俄全球三巨頭,即將會師九三大閱兵?
北京九月,一場重要閱兵式即將舉行。這不僅僅是一場歷史紀念活動,它牽動著華盛頓、布魯塞爾和東京的神經,甚至讓整個亞太地區的國家都開始重新評估未來局勢。
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確認將出席北京九月的閱兵式。但一個關于特朗普也可能來的傳聞,讓全球多方勢力都感到緊張。北京九月的這場閱兵,還沒開始,就已經讓全世界的牌桌都緊張了起來。
根據日媒的報道,中方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今年9月的抗戰勝利閱兵式。這一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全球關注——如果特朗普真能成行,歷史性的中美俄三國元首同臺亮相,北京將迎來全球目光的聚焦。唯一不開心的,恐怕是日本了。那么,特朗普真的會來嗎?
而從特朗普的“特立獨行”來看,他參加九三大閱兵也不是不可能,特朗普不是純粹的政客,你得把他當成一個商人來看。他對中國的興趣,與其說是政治抱負,不如說是一場精心盤算的交易。
早在白宮當家時,他就嚷嚷著要訪華,后來貿易戰一打岔,這事就黃了。但他心里一直惦記著。最近的風聲說,他團隊琢磨的這次訪華,排場可能比當年訪問沙特還大,打算拉上一大幫硅谷和華爾街的大佬,奔著實實在在的合同和投資來的。這樣的做法就很特朗普。既要賺足眼球的面子,更要揣滿口袋的里子。
這種盤算并非空穴來風。最近中美關系確實有點微妙的回暖。雙方悄悄簽了份“諒解協議”,你放開稀土出口,我松綁高科技限制。這背后急什么?急的是五角大樓的稀土庫存都快見底了,軍工復合體等米下鍋。
更何況,歷史上還有個“二戰盟友”的由頭能用。當年美國畢竟幫過中國抗日,特朗普若能站在天安門城樓上,不正是把這段“血火情誼”拿來為自己的政治秀鍍金嗎?你看,就連北約開會,美國都罕見地施壓刪掉了聲明里“中國挑戰”這類刺耳的詞。這哪是示弱,分明是生意人開價前,先遞上的一根雪茄。
那北京呢?當然樂見其成。一場80周年的閱兵式,如果能把美俄兩國的頭面人物都請來,這本身就是一次無與倫比的外交勝利。
這不僅僅是紀念歷史,更是劃下現實的道道。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拉出來走一圈,把大國領袖請到觀禮臺上坐一坐,就是要把肌肉亮出來,讓那些想在亞太地區動歪腦筋的勢力,好好掂量掂量。什么叫“負責任的大國”?就是我有能力維護和平,也有胸懷坐下來跟你談。
三巨頭同臺,傳遞出的信號是清晰的:中國不是任何人的附庸,而是世界棋局里一個誰也無法繞開的棋手。這對于中國推動建立一個更多元、更平衡的國際新秩序,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普京的確認出席,則讓這場大戲的劇本更厚重了。
對當下的俄羅斯來說,這場北京之行堪稱雪中送炭。在被西方全面孤立的困境里,能和中美領導人平起平坐,共同出現在全球聚光燈下,這本身就是對俄羅斯國際地位的一次強力拉升,也是普京向國內民眾展示“我們朋友遍天下”的最好證明。
中俄的“血盟”歷史,更是普京手中一張重要的牌。兩國都曾在二戰中付出巨大犧牲,也都對當下由西方主導、并不完全公平的國際秩序抱有微詞。他們都反感某些國家一邊參拜戰犯,一邊歪曲歷史的“騷操作”。普京的到來,既是對歷史的紀念,也是對現實利益的鞏固。
但劇本再好,也得看演員配不配合,場外因素大不大。特朗普的北京之行,面前至少橫著三座大山。
第一座山,在他自己家里。華盛頓的鷹派們可不希望看到他去為中國的強大“背書”。這些人會用盡一切辦法,從輿論上、政治上給他使絆子。
第二座山,是美國的盟友。尤其是日本,一聽到風聲,媒體就已經炸了鍋。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場合,讓美、中、俄領導人“親密同框”,這畫面對日本來說簡直是噩夢,無異于公開打臉。
最微妙的是第三座山。中俄高調紀念反法西斯勝利,本身就帶著一層“敲打日本、警示歷史修正主義”的意味。特朗普如果真的來了,站在一個批判“某些國家把戰犯當盟友”的場合,他該是什么表情?這象征意義過于復雜,一不小心就可能“自討沒趣”。
別忘了,特朗普自己當年也想搞個盛大的閱兵式,結果辦得一團糟,淪為全球笑柄。讓他上門欣賞中國的頂級閱兵,這位好面子的前總統,心里恐怕也得犯嘀咕。
要說因為這個消息最焦慮的,莫過于歐盟。消息一出,布魯塞爾立刻邀請中國外交高官訪歐,生怕被中美關系回暖的快車甩下去。歐盟的尷尬就在于,既不想當美國的“小跟班”去圍堵中國,又怕中美俄三大玩家上了牌桌,自己連湊局的資格都沒有。
亞太地區的鄰居們心情則五味雜陳。日本和韓國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一旦美國老大調整航向,他們這些年“選邊站隊”的賭注可能就要打水漂。而東南亞國家則暗自松了口氣,中美緩和,他們“兩邊下注”的空間就更大了,不用再天天被逼著做選擇題。
神經最緊繃的,恐怕還是臺灣。任何中美高層的互動,都像一顆炸彈投進他們敏感的池塘,總擔心自己會成為大國博弈中那個被交易的籌碼。
這一石激起的千層浪,恰恰說明了今天的世界格局有多么脆弱和聯動。一個未經證實的傳聞,就能讓全球的權力天平劇烈搖晃。
特朗普來或不來,其實已經沒那么重要了。這個傳聞本身,就像一次壓力測試,清晰地照出了各方的心態、底牌與焦慮。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大國領袖們選擇在哪個路口相見,或是在哪個路口錯過,都將深刻地刻印在未來之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