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 發自 副駕寺
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供應商的錢,到期給不了。
平均1天虧1.1億,一刀血裁2萬人,日產的經營危機早已不是秘密,但最近曝光的內部文件顯示,日產的情況可能更加糟糕,計劃拖欠供應商貨款,甚至一拖就是三個月。
日產的供應商貨款問題由來已久,當年還盈利時,就因非法扣款被調查,如今巨額虧損,又想出了“延期付,賠利息”的辦法。
車圈大佬一語成讖,日系三強一把火,點燃「車圈恒大」困境。
日產拖欠供應商貨款,點燃「車圈恒大」困境
據路透社報道,日產內部流出的文件顯示,日產要求歐洲供應商,同意自己延期支付貨款,將原定6月應支付的款項拖欠至8月15日,部分款項甚至要推遲到9月份。
擺在日產供應商面前的有兩條路:
第一條是接受延期要求,日產會給他們欠款和利息,到時拿到的錢會多一點。
第二條是要求現在付款,這樣供應商很快會得到錢,但錢并非來自日產,而是來自匯豐銀行,日產未來再連本帶利還匯豐銀行錢。如果是你,你會怎么選,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不管怎么選,兩條路的結果都是,今時今日的日產是不會給供應商打錢的。實際上,這是日產今年第二次要求延期付款,上個財季結束時,日產也提出了類似的要求,只是當時沒有被曝光出來。
這也并非是日產第一次因為供應商貨款問題引發關注。
日產去年3月就因非法扣除36家供應商的部分款項被調查,合計涉案金額3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被查后,日產全額退還了非法扣除的款項。
兩次風波間隔短短一年,日產的境況大變。
非法扣款被曝光時,日產整個財年還是盈利的。如今卻已陷入巨額虧損,債務被評定為“垃圾”級別,點燃「車圈恒大」困境。就在此時,日產新任CEO緊急走馬上任,嘗試力挽狂瀾。
裁員兩萬人,季虧近百億
2025年4月,日產新任CEO伊萬·埃斯皮諾薩(Ivan Espinosa)正式上位,他今年46歲,是日產史上最年輕的CEO,上任后迅速大刀闊斧地改革。
一個月后,日產宣布了一系列降本舉措:
- 全球裁員2萬人,比原定計劃擴大一倍不止,約占總人數的15%
- 在日本本土啟動自愿離職補償計劃
- 原來在全球的17家工廠,關閉7家,電池工廠建設計劃終止
日產預計,這些舉措能夠削減5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48.5億元成本。這一切都是為了挽回惡化的財務狀況。
6月24日,日產在股東大會上透露,預計4-6月營業虧損為2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9.3億元,也就是1天虧1.1億元。虧損主要是因為,公司的汽車業務產生了負5500億日元的自由現金流,約合人民幣負273億元。這是導致拖欠貨款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報道援引日產員工消息,日產各部門都在追求增強自由現金流,這是“CEO自上而下的指示”。苦一苦供應商,本季度自由現金流就能增加。
風雨飄搖中的日產,除了想辦法自救,也在尋求外部解決方案。本田CEO三部敏宏近日在股東大會上透露,本田與日產已正式重啟合作磋商。雙方還將在電動車領域推進合作。
截止2025年3月,日產持有現金及其等價物為2.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93億元,同期有7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48億元的債務即將到期,日產的債務已被三大評級機構評定為“垃圾”(junk)級別。
不過日產還沒有山窮水盡,它的希望就在中國。
日產的希望在中國
中國是日產的第二大市場,在華銷量甚至曾經超過豐田,軒逸和奇駿都是當年細分市場的統治者,性價比十足。后來因為轉型不及時,分別碰上了秦PLUS和宋PLUS等一眾國產新能源競品,再加上自己又整出三缸的花活,銷量迅速從巔峰期的156萬輛跌至去年的69萬臺。
日產在中國市場感受到了殘酷,但也看到了希望,這里有成熟完善的供應鏈,有大量優秀的智能車人才,日產交權中國本土團隊,聯合Momenta等,在今年推出了一款純電轎車,東風日產N7,車長超4.9米,售價11.99-14.99萬元。
最新成績是,45天交付過萬輛:
雖然和「大定破萬,按秒計算」的國產新能源比起來,算不上火爆,但對比合資陣營的轉型產品,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東風日產N7也成為日產轉型的代表作,日產在這款產品上驗證了方法論,后續顯然會有更多車型跟上,重復N7的道路,嘗試再造爆款。
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全球最有活力的智能車沃土,日產轉型的希望在中國,日產自救的希望也在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