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宣布成立一家新公司——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奕派汽車科技公司(下稱奕派科技)。
據了解,新公司將是一家全價值鏈的事業體,推進東風自主乘用車業務整合與發展。從業務職能上看,新公司將承擔東風自主乘用車板塊的主要業務,涵蓋研發、制造、供應鏈、營銷和服務等環節,未來將獨立運作,集中資源推進品牌、渠道和運營體系建設。
其背景在于眼下汽車新四化漸行漸進,尤其是電動化和智能化浪潮已經成為主流,而東風此前也提出了“三個躍遷、一個向新”的發展目標,成立新公司也是落實東風戰略的關鍵步驟。
眾所周知,目前東風乘用車旗下擁有三大品牌,包括風神、奕派、和納米,其中風神是東風乘用車成立最早的品牌,扮演著銷量基石的角色,其產品也在主攻10萬-15萬區間。以5月銷量為例,其中銷量最高的當屬風神L7(參數丨圖片),今年5月份國內零售量為4186輛,此外奕炫為2167輛,皓翰1217輛,皓極、風神E70則僅有數百臺。東風風神當月零售量累計8166輛,是三大品牌中最高的。
再來看看東風奕派,東風奕派定位主流科技電動品牌,主銷產品價格在 10 萬 - 20 萬元區間,其在5月份國內零售量僅有4120輛。目前東風奕派的注銷車型主要有eπ008和eπ007,其中eπ008 5月份零售量僅有2763輛,而eπ007則更為慘淡僅有1357輛。
此外還有定位為國民純電專業品牌的東風納米,目前推出的產品則主要聚焦在10 萬元以下市場,其5月份國內零售量為4553輛,其中納米01當月零售量為3944輛,納米06為609輛。
而在東風集團公布的產銷快報中,集合三大品牌的東風乘用車5月份銷量為18483輛,同比大幅上漲,而今年1-5月累計銷量81373輛,同比增長了18.5%。這意味著東風乘用車在整體銷量上是有所上漲的,但是也應看到,三個品牌累計不足2萬臺的單月銷量,和一線自主品牌其實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要知道頭部自主品牌單一車型的銷量可能就是東風乘用車三個品牌單月銷量之和了,所以對于東風乘用車而言,雖然先后推出了3大品牌并且給出了不同的定位,但實際銷量卻并不能算樂觀,眼下雖然同比有所增長,但也是此前基數較低所致。
更何況,今年早些時候,東風汽車集團曾在財經交流會上表示,東風汽車2025年銷量目標3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100萬輛,海外出口50萬輛,較2024年銷量增幅達58%,同時東風還希望打造出至少2款年銷10萬輛的大單品。但是目前來看,東風汽車旗下的東風日產、東風本田以及神龍汽車等合資板塊均在走低,而東風柳汽1-5月累計銷量也在下滑。
而東風汽車集團股份公司的產銷快報也顯示,今年1-5月東風汽車股份累計銷量為67.2萬余輛,同比下滑了17.1%,而其母公司東風汽車集團1-5月累計銷量則為84.66萬輛,同比下滑18.8%。換言之,雖然東風汽車集團在2025年給出了更高的銷量目標,但是結合今年前五個月的整體銷量來看,在沒有大的改變的情況下,這一目標不僅難以實現,甚至2025年東風整體銷量還有下探壓力。
再回到東風汽車的自主品牌來看,考慮到嵐圖的高端定位本身體量就相對有限,以及東風猛士的小眾定位,那么走量的重擔將更多的集中在以奕派、風神、納米為代表的東風乘用車的身上。尤其是其高層所希冀的“年銷10萬輛的大單品”最應在東風乘用車旗下的品牌產品中出現。
但遺憾的是,2025年已經過半,雖然東風乘用車旗下品牌、產品眾多,但尚未出現能夠持續月銷破萬的爆款單品。尤其是和頭部友商的自主品牌相比,東風乘用車雖然“孩子不少”,但是也面臨“打架難”的煩惱。
個人認為,此次東風汽車成立奕派科技公司進行資源整合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如何真正實現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高效協同并非易事。尤其是應當進一步明確新公司與其他品牌之間的差異化定位,避免出現內部品牌相互競爭、資源分散的情況將十分重要。
拉開距離觀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成立新公司也只能算是“藥引”,整合資源或許是“藥方”,但能否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并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才是“藥到病除”的關鍵。產品上如何根據和華為達成的戰略合作,推出更具性價比的搭載鴻蒙座艙以及華為的ADS智駕輔助技術的產品,同時結合自身的技術積淀進行自主創新,并且在宣傳上跟上市場節奏、搶占更多消費者心智,在品質上提升產品層級都是東風乘用車亟需解決的課題。
乘聯會銷量數據顯示,5月車市整體零售量為193.2萬輛,同比增長13.3%,今年1-5月累計零售881.1萬輛,同比增長9.1%,其中新能源車銷量占比已經超過了50%,并且在新能源車中自主品牌占比超過70%,這意味著,合資品牌的壓力是明顯的,而東風乘用車也好、奕派科技也罷面臨的市場是廣闊的,但競爭也是激烈的。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再次握緊拳頭的東風汽車及新成立的奕派科技會如何出招,將很值得關注。
(本文由【車界】新媒體編輯部原創出品,本文所涉及銷量數據來源于乘聯會或第三方平臺發布的行業綜合銷量數據,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具體請以官方信息為準。本文作者藍湛,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