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值四姑娘山游玩的高峰期,許多游客都不遠萬里的來到這里避暑,但是就在人們沉浸在這里的美景時,四姑娘山突然傳出了有人滑墜的消息。
六月是四姑娘山最美的季節,無數游客涌入這里,尋找一絲清涼,但這份熱鬧,在6月30日被一個消息徹底打破:
在通往二峰峰頂的最后一段、也是最險的埡口,一名十六歲的少年,生命戛然而止。
同行者后來回憶,男孩當時可能只是想歇歇腳,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沒站穩,身體一晃就在眾人的視野里消失了。
滑墜的速度快得讓人來不及反應,只留下一聲短促的驚呼,被風卷走再無回音,連盤旋在空中的無人機,都沒能捕捉到他墜落的軌跡,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么憑空沒了。
搜救隊趕到時,現場只有一塊石頭上那抹刺眼的紅,和雪坡上一道觸目驚心的凹痕,就在今天上午,當地回應找到失聯人員時,已沒有任何生命體征。
一般來說來四姑娘山的游客都是有專業的人帶著的,這個十六歲的少年也不例外,但是既然有專業向導帶領,又怎么會眼睜睜看著這樣的意外發生呢?
問題可能就出在那根救命的繩索上,據知情人回憶,就在男孩滑墜前的片刻,向導剛剛解開了連接兩人的安全繩,轉身在背包里翻找東西。
正是這短短的幾秒鐘,這個看似無傷大雅的窗口期,就成了死神降臨的契機。
在平地上,你轉身拿個東西,最多是耽誤幾秒鐘,但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陡峭雪坡上,腳下是冰雪混合著碎石的死亡地帶,任何一個微小的疏忽,都可能被無限放大,最終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在當時可能只是為了一個方便,就暫時解開了那個繩子,但是沒想到卻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人以為四姑娘山和那些城市周邊的公園一樣,可以隨意溜達,但事實上,四姑娘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山下的雙橋溝、長坪溝,風景秀麗,尋常游客可以自由進出,那是天堂,而需要登記、組隊、聘請向導才能進入的高海拔區域,則是另一個故事。
這次出事的二峰埡口,就是地獄的入口,那里的美,是要命的,陡峭的山體近乎垂直,常年被冰雪覆蓋。
看似平整的雪面,不過是一層薄脆的糖衣,下面藏著鋒利的巖石和深不見底的冰裂縫,在這里行走,每一步都像在刀尖上跳舞,考驗的不僅是體力,更是經驗和判斷。
即便是身經百戰的向導,走在這段路上也得萬分小心,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們深知,這座山從不和人開玩笑,它用最極致的美景誘惑你,再用最嚴酷的環境考驗你。
這道海拔線,清晰地劃分了游客和登山者,也劃分了悠閑與危險,跨過去就要做好把命交出去的準備。
隨著戶外熱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涌向雪山,渴望征服的快感,但很多人其實連最基本的準備都沒做好。
他們把高海拔攀登,想象成了一場艱苦點的郊游,以為只要有雙好鞋,有件沖鋒衣,再加一腔熱血,就能登頂。
真正的登山,是一項極其嚴肅和專業的運動,它需要系統的訓練,去掌握平衡、結組、滑墜制動等技術。
需要專業的裝備,去應對零下幾十度的低溫和突變的天氣,更需要對自身能力有著清醒到近乎殘酷的認知。
一個平日里缺乏鍛煉的普通人,突然被扔到五千米的海拔,身體的反應是劇烈的,失衡、脫力、判斷力下降……這些在高海拔地區都是家常便飯。
如果心理上再準備不足,一點小小的挫折就可能引發恐慌,導致動作變形,最終失足。
把攀登雪山當成一項時髦的挑戰,把登頂發朋友圈當成終極目標,這是對登山運動的曲解,更是對自己生命最大的不負責,你以為你在挑戰自然,其實你只是在挑戰自己的運氣。
山從來不會被任何人征服,它只是靜靜地矗立在那里,億萬年不變,它接納你的到來,也默許你的離去或者永遠地留下。
真正的登山者,從不說征服,他們說的是拜訪,是仰望,他們心中裝的不是虛榮,而是對自然的敬畏,他們懂得,真正的強大,不是登頂那一刻的振臂高呼,而是懂得在何時轉身,安全下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