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成長中擁有更健康的“情緒內核”,是兒童友好城市的內核。這個暑假,楊浦區婦兒工委辦持續深耕“兒童+”服務項目,創新推出“兒童+游樂”主題,將目光投向那些最尋常的游戲場景,致力于讓每一次“玩樂”都成為一次高質量的成長。近日,楊浦區婦女兒童服務指導中心創享島的多彩空間里,孩子們手中一塊塊小小的積木,不僅是玩具,更化身一把能開啟溝通之門、解鎖情緒密碼的神奇鑰匙。
“我的心情,搭給你看”
當抽象情緒變得具體可感
多彩空間里,一場名為“情緒解碼——實景化游戲坊”的活動正在進行。這里沒有傳統的課桌講臺,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張鋪滿了樂高積木的桌子。孩子們三五成群,時而專注思考,時而熱烈討論。這正是楊浦區婦聯創新推出的“兒童+游樂”服務項目的系列活動之一,旨在將專業的社會情感學習與兒童喜愛的游戲無縫結合。
“請大家用積木,搭建一個能代表你今天心情的模型。”活動伊始,在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陸友的引導下,孩子們迅速投入其中。
“我搭的是全家人,”一個孩子指著自己的作品介紹道,“外公在做飯,爸爸陪著太太去看病,媽媽去上班了。”他挨個介紹著家庭成員,但話語間,引導師敏銳地捕捉到了一絲落寞。
“你看,大家好像都在忙自己的事,那你這時候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孩子沉默片刻,輕聲說出兩個字:“孤獨。”
這個瞬間,是整場活動的縮影。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陸友解釋道:“很多孩子有情緒,但不一定能順暢地表達出來。積木在這里就充當了一種投射工具,幫助孩子們將內心想象的、抽象的情緒,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實物表達。”
正如這個感到“孤獨”的孩子,他在介紹家庭成員各忙各的日常時,才突然意識到并清晰地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隨后,在引導師的鼓勵下,其他小朋友紛紛出謀劃策為他化解孤獨,而這個孩子自己也想到了辦法——他用積木搭了一個乒乓球,說可以通過打球來高興起來。
這個過程,不僅讓孩子正視并找到了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也讓同伴間的支持與理解自然發生。
活動中,這種“具象化”的巧思隨處可見。引導師會邀請孩子們通過給不同顏色的積木賦予特定情緒含義,如紅色代表憤怒、藍色代表平靜,幫助他們建立情緒與顏色的認知鏈接,更直觀地“看”到和表達情緒。
“安全之所”
在團隊協作中構筑內心力量
活動的另一個核心環節是“建構安全之所”。孩子們以小隊為單位,共同用積木搭建一個能讓他們感到安心、放松和被保護的理想世界。
在這個環節,積木從個人表達的工具,變成了團隊協作的橋梁。孩子們熱烈地討論著自己的想法,有人負責地基,有人負責裝飾,分工明確,創意無限。當一個團隊的作品因積木不夠或想要的顆粒被其他組拿走時,一些孩子的情緒出現了自然的波動。
“這正是學習的機會,”陸友表示,“我們會引導他們察覺到自己的情緒反應,并告訴他們,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無法如我們所愿,這很正常。”通過調整搭建方案或與別的團隊協商,孩子們不僅在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在無形中提升著自己的情緒調節能力和社交技巧。
項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活動與傳統的模型搭建課程不同,更強調自由拼搭和即興創作,旨在全面促進兒童在合作、社交、情緒、創意、認知乃至運動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兒童+”
一個項目撬動的區域服務“大棋局”
這場別開生面的積木游戲坊,是楊浦區婦兒工委辦“兒童+游樂”服務項目的一個生動切片。
“兒童+”的背后,是對兒童友好理念的深度實踐。項目以兒童和家庭的真實需求為出發點,充分盤活和發揮區域內現有的兒童友好場所的功能與作用。
無論是這次活動的舉辦地——以人生拼圖為設計構思的楊浦區婦女兒童服務指導中心,還是未來將納入版圖的更多公共空間,都將成為孩子們“在游樂中學習、在游樂中成長”的廣闊天地。
從一場活動,到一個品牌項目,再到一個區域的服務生態。楊浦區婦兒工委辦正通過“兒童+游樂”這樣的創新形式,將專業的心理支持、前沿的教育理念,潤物無聲地融入孩子們最喜愛的游戲之中。
活動結束時,孩子們共同舉起他們合作搭建的“安全之所”,在鏡頭前留下了自信的笑容。對他們而言,這或許只是一次有趣的下午;但對城市而言,這卻是一次對兒童精神世界悉心觀照與科學滋養的成功探索。未來,“兒童+”項目將持續挖掘更多元的創意活動,為更多家庭帶去溫暖與歡樂。
來源:上海楊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