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年輕人不想生,而是上一代人,已經悄悄放棄催生了。
比“不婚不育”更猛的社會信號,正在悄然醞釀——
不是Z世代的“我不想”,而是70后一代的:“我不等了。”
一個正在發生的現實:父母,開始不催了
“她想一個人過就一個人過吧”
“結不結婚無所謂,過得舒服最重要”
“生不生孩子我們不干涉,也不催了”
你以為這只是北上廣的“進步家庭”?錯。
這已經是全國范圍的、真實可見的態度轉變。
據國家人口研究中心2025年調研顯示:
全國70后父母中,有67%不再主動催婚生子
一線城市中,有63.5%的父母表示“完全尊重”子女婚育選擇
就連三四線城市,也有近三成父母“主動閉嘴”
這不是“想開了”,是現實打臉后的集體沉默。
70后父母“松手”的背后,是一個時代的告別
說白了:不是他們不在意,而是知道自己“無能為力”了。
? 【錢不夠幫】
一線城市三口之家月均開支超2.3萬元,房子動輒幾百萬。
他們自己都還在背房貸、供養老人、攢養老金,哪有底氣再扛一個新家庭?
? 【人力也幫不上】
以前是“幫帶娃”,現在是“先保自己”。
70后是中國最典型的“夾心層”——上養父母,下顧孩子,還要對抗自己的衰老。
? 【話不敢說】
一開口就被懟“你那套早過時了”;
一插手就被嫌棄“你干涉我自由”;
一次次碰壁后,他們選擇閉麥,不是釋懷,而是累了。
所以他們選擇“放養式祝福”:你不婚不育,我也認了。
?? 你以為是“寬容”?其實是對未來的“默認放棄”
這不是溫柔的轉變,這是一整代人集體不再指望下一代為家庭延續出力。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
2024年出生人口跌破920萬,生育率僅1.07,全球墊底。
專家直言:
“70后一代放棄對下一代的婚育期待,是中國人口危機‘被默認接受’的開始。”
說白了,不只是年輕人不生,連父母也開始不想讓你生了。
這是從“催你生”到“你別為難自己”的全盤撤退。
更可怕的是——這種態度,正悄無聲息地擴散成社會主流情緒。
這到底是清醒,還是集體躺平?
有人說:這很清醒,終于不被傳統觀念束縛。
有人說:這是悲哀,父母放棄了希望,年輕人就更不會主動承擔責任。
你怎么看?
在這個時代,沒有簡單的對與錯。
但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不催婚”不是自由的開始,而可能是希望的終點。
? 未來該怎么辦?不是沉默,而是重構
【家庭端】:70后父母不是不能“放手”,但不要斷聯。你可以不逼孩子婚育,但別斷掉引導與溝通。
【社會端】:別再用“結婚=孝順,生子=成功”這套標準壓人,也別干脆“躺平接受”,要有新的支持系統。
【政府端】:光喊口號沒用,要真金白銀補上缺口,讓年輕人敢生、敢養、敢去期待未來。
? 評論區一起聊:
你有沒有感受到爸媽從“催婚催育”到“你高興就好”的轉變?
你覺得這是放手、覺醒,還是妥協、投降?
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真實經歷和看法,也轉發給朋友一起看看:
我們的父母,到底是想通了,還是“想不動”了?
別忘了點贊+收藏,轉發給那個曾經被催婚、現在被放養的T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