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1.5T+雙電機、100km純電續航、21kw放電)
目前傳統皮卡市場仍被非承載式車身的車型占據,吉利雷達地平線希望打破皮卡工具車的刻板印象。雷達地平線采用新能源架構打造,早期推出了純電版本,如今又推出了混動車型,那么新能源乘用車架構下的皮卡實用性如何?還能保留傳統皮卡的功能嗎?和城市SUV的差異又有哪些?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融入了城市SUV的駕乘基因,。
承載式結構的混動皮卡剛度夠嗎?
傳統皮卡大多采用非承載式車身結構,其獨立大梁結構賦予車輛不俗的抗扭性能,比如牧馬人(參數丨圖片)、普拉多等硬派越野均采用此類結構,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問題,比如整車質量增加,導致鋪裝路面行駛時舒適性降低,過高的重心也削弱了操控靈活性,非獨立懸掛在經過減速帶時振動傳導到車內。
雷達地平線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技術路徑,也就是城市SUV常見的承載式一體化車身。這種結構將底盤與車架融合,實現輕量化與低重心優勢,整備質量降低大約15%,車身高度下降,更低的重心讓過彎側傾減小。
對于皮卡的老用戶來說,可能會質疑這種設計的剛性,主要是因為傳統承載式車身抗扭剛性較弱,難以應對惡劣路況,經過炮彈坑等復雜路況時,車身扭轉發出咯吱聲,長期越野讓整車車身變形。但地平線通過兩項創新設計增加了剛度,首先電池殼體強化結構,底盤嵌入的電池包外殼與縱梁形成剛性框架,其次使用了二次加強技術,比如在原有的A柱、門檻等區域,內置590MPa高強度鋼板,整車扭轉剛度增加到30300Nm/deg,甚至超過部分非承載式皮卡。
懸掛系統采用前麥弗遜后多連桿式獨立結構,相較于傳統皮卡的前雙叉臂后整體橋非獨立懸掛,載貨能力下降,但乘坐舒適度和操控性都有所提升,城市通勤時,濾震細膩度接近普通SUV,告別傳統皮卡的顛簸感。
戶外穿越中,815mm涉水深度與95%空載爬坡度意味著這款車也有一定的通過性,配合全系標配的智能電動四驅,自動調節四輪扭矩,濕滑路面不怕打滑。額定載重450kg+3噸拖掛能力,讓這款車保留了一定的工具屬性。
插混皮卡和傳統皮卡有哪些不同
雷達地平線插混版本采用1.5T+雙電機以及3DHT的解決方案,出現在吉利的多款車型上,
260kW綜合功率和914Nm的峰值扭矩超過了一些柴油V6的數據,達成空載6.3秒破百的能力,改寫皮卡需要10秒以上的加速認知,雖然不及福特猛禽等高性能皮卡,但動力和油耗之間取得了平衡。電驅優先策略使綜合油耗降至1.5L/100km,CLTC純電續航100km覆蓋日常通勤。
大電池的插混皮卡還有戶外擴展能力,21kW外放電功率可同時驅動電磁爐、工業級電鋸、投影等,戶外露營不怕沒有外接電源,19.09度的蜂巢能源電池可以滿足一整夜的對外放電。當然動能回收也是區別于傳統皮卡的一點,長下坡載貨時回收系統替代機械制動,減少剎車熱衰減。
作為一款新能源架構的車型,自然不能避開輔助駕駛,比入門款貴1萬的智能版擁有L2級駕駛輔助功能,輔助駕駛芯片處理120°前視感知攝像頭采集的數據,可以在250米遠距內識別目標,提前預判風險。擁有全速域自適應巡航、主動剎車、前方碰撞預警、開門預警、后方碰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等功能,即使作為工具車,長途拉貨也更輕松。
通過復雜路面,通過雷達與攝像頭融合識別沙地/泥地,自動調節扭矩分配,如沙地模式限制低扭輸出防陷車。540°全景影像+透明底盤消除5.3米車長帶來的盲區,越野路面實時顯示輪胎接地壓強,讓人更有信心。
選車偵探觀點:雷達地平線EM-P是場景融合者,承載式車身在30300Nm/deg剛性加持下,模糊了越野與城市的界限,插混系統帶來914Nm的扭矩和21kW對外放電,在某些時刻,用途超越了傳統的燃油承載式皮卡。中配車型就有L2級智駕,長途駕駛不再累人。但同時也存在缺點,比如載貨能力下降,缺乏真正的越野能力,后期改裝潛力小。大家覺得插混皮卡怎么樣?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