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里頭的蛋白質,那是實打實的優質營養,補鐵補血,增強體質,尤其是天氣轉涼,一碗熱乎乎的燉牛肉下肚,暖胃暖心又滋補,渾身都透著舒坦勁兒。一說起燉牛肉,不少朋友就搖頭嘆氣:"燉一回柴一回,塞牙費勁不說,味道也進不去,遠不如飯店那軟爛噴香的勁兒!" 更有性子急的,牛肉一切好,"嘩啦"一聲就倒進滾水里焯,或者干脆切完直接扔鍋里加水開燉。這么做,牛肉不柴誰柴?硬得能當橡皮擦用了!
為啥直接焯水和直接燉是大忌?
尤其是剛從冰箱拿出的牛肉塊,內里溫度低,肌肉纖維也緊繃著。猛地丟進滾燙開水里,表面蛋白質"唰"一下就凝固收縮了。這一收縮可壞了事!像給牛肉穿了層緊身衣,把里面的血水、雜質死死鎖住,腥臊味跑不掉不說,燉煮時湯汁的味道也甭想滲透進去。結果就是:牛肉又腥又柴,嚼著費勁。直接下鍋冷水燉呢?隨著水溫慢慢升高,這"緊身衣"效應同樣會發生,效果一樣糟糕。
那飯店軟爛入味的秘訣是啥?核心一招這就教給你——"溫柔相待,耐心守候"。 具體有三步
第一步:溫柔清洗,去濁留鮮
1、新鮮牛腩或牛腱子肉切大塊后, 找一個大盆,注入足量冷水,把牛肉塊完全浸沒。這一步極其重要!冷水能慢慢誘導出肉塊內部殘留的血水。浸泡至少1小時,中途勤快些,換水2-3次。泡到水色清亮,牛肉看著有點發白,血水就去得差不多了。
2、泡好的牛肉撈出,稍微瀝瀝水(不必完全瀝干)。撒入1-2大勺普通面粉,再淋上1小勺白醋或米醋。用手充分抓揉按摩牛肉塊3-5分鐘。面粉有強大的吸附力,能粘走肉表面的雜質和多余油脂;醋則能進一步去腥,并讓肉質纖維開始產生微妙變化,為后續的軟嫩打基礎。抓揉完畢,用大量流動的清水徹底沖洗干凈,直到水變清澈。
第二步:冷水下鍋,溫柔焯煮
1、處理干凈的牛肉塊,放入燉鍋中。一定要加冷水!水量要完全沒過牛肉。再加入幾片生姜、一段大蔥蔥白、1-2個八角(可選),以及1-2湯匙料酒或黃酒。關鍵點來了:全程保持大火未開的狀態!讓牛肉和水一起,從冷到溫,再慢慢燒開。
2、隨著水溫上升,水面會逐漸浮起一層灰褐色的浮沫(血沫和雜質)。這時需要你拿個小勺子,把這些浮沫徹底撇干凈!撇沫要持續到水徹底燒開,湯水變得比較清澈為止。這是保證湯汁清澈、牛肉不腥的關鍵一步。
【第三步:熱水慢燉,入味軟爛】
1、撇凈浮沫后,此時可以加入足量的熱水。水量要一次加夠,大致是牛肉的2-3倍。
2、再次燒開后,立刻轉成最小火,蓋上鍋蓋(留條小縫更好)。 砂鍋慢燉至少需要2-2.5小時(牛腩時間稍短,牛腱子可能更長)。高壓鍋雖然快(上汽后約40-50分鐘),但風味沉淀不如慢燉醇厚。
3、燉煮時間過半或接近尾聲時(比如1.5-2小時后),再根據口味加入鹽、生抽等咸味調料。加鹽過早會使肉質變緊,影響軟爛度。最后如果湯汁較多,可以開大火適當收濃,讓味道更醇厚。
每一塊牛肉都吸飽了濃郁的湯汁,入口輕輕一抿,軟爛化渣,醇香四溢,絕無半點柴澀塞牙的困擾。下次燉牛肉時,把"直接焯水"和"直接下鍋"的沖動收一收,試試這"溫柔相待"的一招——當香氣彌漫廚房,家人嘗到那軟爛入魂的滋味時,一切等待都值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本文由“秀廚娘”原創,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