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慈禧狼狽逃竄至山西首富家,臨行時,慈禧讓喬家借她10萬兩,喬致庸撲通一聲跪倒在地:“30萬都行,但您得拿一樣寶貝換。”喬致庸細說要求,慈禧大笑:“這有何難!”
光緒二十六年夏,天色還未大亮,天空中發出一聲炸響,慈禧頓時驚坐起身,她拍著胸脯問外面發生了什么事情,沒想到,就有太監著急忙慌的進來哭喊道:“老佛爺不好啦,洋人要打進來了。”
這話一出,慈禧驚出一身冷汗,她沒有多做猶豫,吩咐手底下的人趕緊收拾貴重東西,即刻御駕西行。
而就在山西的喬致庸也在7月底聽到了這樣的消息,“兩宮西狩,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咱們喬家名聲在外,還要早做打算才好。”
喬致庸在這風云際會中能將喬家的光輝繼續發揚光大,靠的當然也是超乎常人的決斷力和前瞻性,太后和皇上還未到來,他就已經預想到了各種可能。
在兩宮還未到達之時,喬致庸總是盯著門外的黃昏落日發呆,等票號掌柜叫他的時候,他才回過神來,此刻,他的眼中已然蓄滿了淚水:“難道我大清氣數將盡?”
他不是為兩宮傷心,是為我中華民族的危亡擔憂,雖然他只是一個商人,但是他的的確確心系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
“我們五千年的泱泱大國,竟要落入夷狄之手?”外邦入侵,這當然比國家內部動亂更加嚴重,但票號掌柜還是提醒他“現在咱們已經沒有時間傷心了,兩宮不知何時到達,咱們如今之計只有關張南逃了,許多票號都已經行動起來了,咱們要早做打算。”
這事,喬致庸其實早就想過了,他的早做打算便是:迎兩宮入晉。
他不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不是為了兩宮,而是為了自己的民族氣節,他斬釘截鐵的說:“我的根就在這里,我們喬家的百年基業也在這里,我要去哪里?洋人要是打進來,那我就和他們玉石俱焚。”
一個商人能有這樣的勇氣令人驚嘆,看到他這樣,底下的掌柜跪地懇求他收拾東西走,但他還是搖頭拒絕,甚至還決意要穿上自己的官服。
他撫摸著官服說道:“這是當年太后強賣給我的,一直沒有機會穿,這下好了,洋人要是敢來,我就穿著這衣服去會會。”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他沒有等來洋人,反而等來了兩宮,消息早早就遞來了:“太后要在你們這里歇腳,這是你們幾輩子修來的福分,要好好準備著呀。”
當然,還有一事便是借錢,這個事本來是李蓮英同當地官員去說的,結果,當地官員將當時山西有頭有臉的票號掌柜都抓來了,壓根沒有人愿意借。
“這大清看樣子是不行了,現在將錢借出去,往后還能有還的可能嗎?”
“就算是大清虛驚一場,但回過頭來想想,他們娘倆平日里的做派,恐怕這錢也怎么都要不回來,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呀。”
商人趨利避害很正常,但是這個節骨眼上,如果沒有人借,那不就要出大事了嗎?
但最后喬致庸答應了,其實此前慈禧太后沒少給他使絆子,甚至他在太后手底下也算是“死過好幾回了”,就沖這些過往,他能借,簡直令人敬佩。
喬致庸想:拋開他們的身份不談,他們與我們一樣,是中國人,是同胞,如今落了難,來到咱們這個地方,咱們不幫說得過去嘛,更何況,不管她做事怎么樣,咱們要厚道待人,將來人家提起咱們山西人,都能有個好印象。
于是,忠厚赤誠的喬東家給了,他知道這錢打了水漂,但他還是給了,如今他已經八十多歲了,沒有多少年頭了,但他一聲不想叫自己后悔。
兩宮來了之后,在他這里好好享受了一番,高興之余,將喬東家叫到身前詢問他要什么賞賜。
喬東家四個字就能滿足,要問這四個字是什么,那便是“福種瑯嬛”,這其中包含了美好的祝福,也展現了喬東家人性的至真至善。
信息來源:《喬家大院》朱秀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