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照明行業巨頭三雄極光董事會內斗一事逐漸顯現激烈態勢,令投資者感到震驚。
三雄極光的創始人是4位華南理工大學的杰出校友。當年他們一同創業的故事,還一度成為行業流傳的佳話。然而,時過境遷,再堅固的同學情誼,在利益面前也顯得脆弱。
6月27日,三雄極光第六屆董事會首次會議召開,卻因董事長選舉中罕見的“2 VS 2”對決,將公司內部分歧暴露于大眾視野之下。
從公告來看,四個創始人基本形成了2 VS 2的局面。其中,張宇濤擔任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張賢慶則是第六屆非獨立董事。林巖支持張宇濤繼任,而陳松輝支持張賢慶,希望董事長能夠實行“輪值”。
具體來看,提案1的內容是選舉張宇濤為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本提案獲得了最大單一股東林巖的明確支持。林巖在提案二中表示“本人斟酌提案1較好”。提案1中,張賢慶和陳松輝投了反對票。張賢慶認為張宇濤在任期間管理混亂,致使公司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降,費用卻不斷上升,2025年第一季度還出現虧損,人效也處于行業較低水平。
提案2的內容是選舉張賢慶為董事長,陳松輝投了贊成票。但張宇濤和林巖均投了反對票。即便陳松輝對提案2投了贊成票,其本意也是“認為輪值合適”。
此外,在上述兩個議案中,提案1無人選擇棄權;然而,提案2卻有3名董事棄權。
總而言之,張賢慶意圖擔任董事長(即嘗試奪權),僅獲得了陳松輝的贊成票;而陳松輝的贊成票,贊成的是“輪值”這一形式。董事會其他成員,均是支持張宇濤繼續擔任董事長,維持目前的權力結構基本穩定不變。
同樣地,第六屆董事會各專門委員會的提案,與上述結論大致相似。張賢慶和陳松輝想要獲取更大董事會權限的愿望,均未能如愿以償。至此,這家知名照明制造商董事會日益激烈化的內斗現狀,再次被公之于眾。股吧內的投資者們也紛紛發表各自的看法,有的支持保持穩定,也有的支持實行輪值。還有投資者表達出對公司的失望情緒,提及“對公司好失望”,“連一點點分紅都延遲那么久”。
1991年,張宇濤、張賢慶、林巖三人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1987級無線電工程系,他們放棄了穩定的工作機會,選擇了自主創業。1993年,同校校友陳松輝加入,形成了“四駕馬車”的格局。
很快,幾位創始人成功研發出了電子鎮流器產品,并在廣州番禺的一處農田旁建立工廠投入生產。這款產品上市后,獲得了巨大成功。
1993年,公司注冊了“三雄”商標。1996年,正式啟用“極光”品牌。2000年,“三雄”與“極光”品牌合并為“三雄極光”。2008年,成為公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當時三雄極光成功中標北京奧運“鳥巢”等十多個場館照明工程,一舉奠定了其在工程照明領域的龍頭地位。此后,經過多年的發展,2017年三雄極光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4位創始人都維持著一致行動人的架構。這其中,既有同學情、校友情的天然互信基礎,又有共同的利益關系作為紐帶。最為重要的是,從2017年至2020年,三雄極光的營收總體上保持著增長的態勢,凈利潤也能維持在2.3億-2.5億元左右。
2020年4月,四人解除了《一致行動協議》。自解除一致行動協議之后,公司內部的各種暗流開始涌動。
2022年5月,三雄極光發布公告,張宇濤將其持有的5.56%股權轉讓給其子張鈞鍔。轉讓完成后,張宇濤的持股比例降至16.68%,其子張鈞鍔則擁有5.56%的股權。
2023年,張鈞鍔分12次將其持有的三雄極光4%的股份轉移至廣金美好星宇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中。盡管張宇濤的持股有所分散,但張宇濤、張鈞鍔加上廣金美好星宇1號的持股比例總和,依然是公司最大的股東群體。
2023年7月,張賢慶也有所動作。他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向其一致行動人廣發資管申鑫利39號轉讓了公司總股本的1.9834%,試圖借此方式鞏固其自身影響力。
陳松輝似乎同樣有所圖謀,2025年4月份意外增持了63.43萬股,使得其個人持股比例從8.79%提升至9.01%。
據天眼查最新數據顯示,陳松輝仍在持續增持,其最新的持股比例已達到9.34%!
然而,截至2025年6月30日,張宇濤、張鈞鍔加上廣金美好星宇1號的持股總比例為22.29%,依然是實際上的最大股東群體。
但是,三雄極光目前依然沒有實際控制人。
具體到公司管理層面,張宇濤擔任董事長,負責統籌管理與戰略決策;林巖擔任副總裁,負責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張賢慶負責生產制造與品質控制;陳松輝負責市場營銷與渠道建設。
其實,董事會的矛盾在2024年末已開始顯性化。2024年12月,陳松輝對組織架構調整議案投下了唯一反對票,批評此次調整“未經充分溝通”,將會導致“雙頭管理、權責混亂”。這其實已經拉開了風暴的序幕。
從最終結果來看,此次試圖奪權的張賢慶未能成功。一方面,他和陳松輝二者的持股比例相加不足21%,不及張宇濤家族的持股比例;另一方面,董事會其他成員也并不支持“奪權”行為。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三雄極光的內部矛盾根源或許在于近年來業績不佳、股價長期低迷。至此,曾經由華南理工大學四個“同學會”創業的佳話也落下帷幕。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三雄極光營收從27億元,降至2022年的22.64億元,2023年小幅反彈至23.52億元,2024年再度回落至20.78億元,創下自2017年上市以來的最低記錄。
同時,凈利潤也出現了大幅度的回落。2020年凈利潤為2.35億元;2021年則暴跌88%,降至2635.63萬元。2022年回彈至9522.674萬元。2023年再度反彈至2.05億元。然而,2024年再度暴跌76%至4808.69萬元。
經過統計,從2017年至2020年總凈利潤達9.16億元。但是自2020年4位創始人解除一致行動人協議以后,2021年至2024年三雄極光的總凈利潤僅為3.75億元。也就是說,最近這4年相比于前4年,盈利總額下降了60%!
更為糟糕的是,2024年一季度三雄極光營業收入為3.34億元,同比繼續下滑15.82%;凈利潤為-1531.34萬元,同比暴跌207.88%。這也是張賢慶在董事會中要求改選,反應極為激烈的一個重要原因。
外部市場環境不佳,內部幾個股東卻又人心不齊。當董事會的反對票成為常態,公司的決策又該如何得以有效貫徹執行呢?
而在資本市場方面,公司股價自2017年3月30日創下65元的新高之后,便一路下跌直至2019年。此后,股價便一直在低位徘徊。截至6月30日收盤,三雄極光股價11.89元/股,三雄極光股價已經低迷了5年有余,市值相較最高點下跌超過80%,市值蒸發大約136億元。
轉自:泛家居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