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球水利設施建設數量最多、效果最為顯著的國家之一,截至2024年末,我國有9.5萬座水庫大壩散布在4.5萬余條江河的重要節點,總庫存超過1萬億立方米,較好地實現了水資源的合理調配。其中,現有的16座百億級庫容的超級水庫,多以大型綜合性水利樞紐的姿態發揮了巨大作用。
重要流域、水系悉數在列,云南涉及5座
從庫容量來看,200億立方米以上庫容的水庫有6座,三峽水庫以393億立方米的庫容領跑,位居第二的丹江口水庫也屬于長江流域,其水域面積也均超過了1000平方公里。
從所屬流域或水系來看,16座超級水庫基本位于世人熟知的長江、黃河、瀾滄江、錢塘江、金沙江、鴨綠江、珠江、松花江、雅礱江等流域或水系的重要節點。部分省區的區位優勢愈發明顯,比如云南就全部或部分擁有5座超級水庫,湖北則因有三峽水庫而坐享豐沛的水資源、電力資源、航運資源。
建設時間跨度較大,功能因定位有所不同
以三峽水庫為代表,16座超級水庫基本上都是具有防洪、灌溉、發電、航運、旅游等多種功能的大型綜合性水利樞紐。區別在于,部分超級水庫因區位的差別或定位的不同,只聚焦部分重要功能(多以發電、防洪為主),其中丹江口水庫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
從建設時間來看,水豐水庫、豐滿水庫兩座東北地區的超級水庫可以追溯至數十年前,歷經多次重建改建擴建。目前,每年各大超級水庫的巡查和修繕都是重點工作,在此期間,快速發展的無人機、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超級水庫場景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巡查、修繕等工作的效率與效果。
因地制宜,大型、網絡型水利設施建設在路上
頂層設計重視水利設施的合理規劃與建設,一個典型的成果就是,近十余年來,有關防洪防汛的新聞,所涉及的城市越來越小、級別越來越低,造成的危害損失也越來越少,除非突然遭遇“百年一遇”級的降水,大多數城市都能較好應對洪澇災害,這其中即有水庫等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在建的超級水庫還有黃河流域的古賢水利樞紐,庫容達129億立方米,待建的云南龍盤水利樞紐、庫存371億立方米,寧夏黑山峽水利樞紐、庫存114億立方米。上述超級水庫因各種原因處于建設周期前端或暫時緩建,但興建大型水利工程的態勢不變,每年頂層設計下撥的水利發展資金都高達數百億元,其中有相當份額將和部分地方資金一道投入到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與維護上。
從全球范圍來看,在庫容和水域面積上超過我國的超級水庫就有歐文瀑布水庫、沃爾特水庫、威利斯頓水庫等多座,但從綜合性、體系性、網絡性來看,我國的超級水庫群組所發揮的功效更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