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唯一一家在北美上市的疫苗企業開啟清倉式分紅,擬在7月8日每股分配55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這家公司早在2019年股票就停牌了,當時股價是6.47美元,此次每股分紅55美元,是股價的8.5倍;
這在整個資本市場都是核彈級分紅,此次分紅高達128億美元(九百多億人民幣)。
提起KX生物,就想起疫情三年被封控的日子,每天定點做核酸,疫苗打了一針又一針;
如今時隔6年,這家公司突然大手筆分紅令無數人感到膈應:我們打針,他們分錢?
關鍵是,這家公司背后實際控股的股東并不都是中國人!
董事長尹某東只占8.89%的股權,另外幾大股東分別是日本的軟銀、鼎暉(中國聯合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資公司)和美國的維梧資本;
也就是說你我每人幾針幫這家企業短時間內積聚的巨額財富就這樣落到了幾個外國人手里了,那么KX究竟在疫情期間賺了多少錢?
在新冠疫情之前,幾乎很少有人知道這家公司,但他們一直在默默研發各類疫苗,比如甲肝疫苗、禽流感疫苗等等;
只是這些疫苗并不怎么賺錢,2019年這家公司歸母公司凈利潤只有四千多萬美元。
疫情開始后,這家公司迅速啟動疫苗研發,僅76天就獲得臨床批件,5個月就開始使用了;
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而KX也拿下全球超100個國家的疫苗訂單,將近30億劑;
2020年,KX凈利潤就增長了145%,2021年歸母凈利潤超84億美元,暴增7571%,成為當時全球最賺錢的公司!
但分紅128億美元幾乎把這家公司賬面資金都分光了,后續研發不投入了嗎?
有人猜測,這可能跟公司控制權有關,畢竟曾發生過7年股權爭奪戰,估計是未雨綢繆吧;
先把錢分了,后面就算失去了控制權也無所謂了!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疫情封控結束后,KX的賺錢能力一落千丈,如今自殺式分紅也可能是要像疫苗一樣停產!
這也加劇了公眾的擔憂,曾經這家公司前董事長潘某華在去年因職務侵占、挪用資金被判有期徒刑13年;
同時另一家公司的董事長楊某明,曾帶隊研發全球首款新冠滅火疫苗的人,也被罷免了;
一時之間,大家對新冠疫苗的擔憂開始由心底打鼓變成了眉頭緊鎖。
尤其是在看到接種疫苗后,許多年輕人猝死的概率變大,民眾的擔憂與日俱增;
事實上,耶魯大學和《Science》雜志都曾報道過,新冠疫苗后遺癥非常多;
比如頭暈、運動不耐受、異常血栓、心臟炎癥、長新冠等,這些都讓人細思極恐!
更具疑云的是,疫情結束后很多醫藥領域大佬被查、被抓,網上流言不斷;
23年9月,紅星新聞報道過原北京衛健委主任魯某落馬,長期違規收受禮品禮金;
這就更加重了大眾的疑慮?但時至今日,誰也不能斷定新冠疫苗完全沒有后遺癥,畢竟不管是科興疫苗還是國藥疫苗都沒有走完滅活疫苗完整的臨床試驗流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