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匾儀式
6月28日,廣州二沙島珠水一畔,嶺南會展覽館在歷經十八載春秋后嶄新亮相,以高漲的熱情再續嶺南文化的薪火。下午4時,在一眾老領導、有關主管部門、理事、文藝界多位藝術大家、理論家等的共同見證下,嶺南會展覽館舉行了隆重且莊嚴的重啟儀式。同一時間,“墨聚嶺南——當代中國畫大家邀請展”也在嶺南會展覽館拉開帷幕。陳新華、蘇百鈞、李勁堃、林天行、林若熹、鄭阿湃、方向、王紹強、丘挺、林藍共10位國內藝術大家應邀參加開館系列展“嶺南新語”第一回展。
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廣州市政協原主席陳開枝致辭
薪火永續文化方舟駛向未來
2007年,在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創會會長葉選平同志的主持下,嶺南會展覽館落成啟用。她承載著各界對嶺南文化、藝術發展的厚重期許,肩負著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彰顯嶺南藝術精粹、促進友好交流的神圣使命。歷經十八載的發展,展覽館對廣東地區乃至全國的文化建設做出了一些貢獻,產生了一些影響力。2024年,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理事會經過嚴謹討論后,對嶺南會展覽館進行了全新的戰略布局及場館改造規劃。如今,在2025年6月的盛夏中,嶺南會展覽館向大眾展開新顏。洗盡鉛華,重鑄方舟,她將以更優雅、更富內涵的姿態,向大眾敞開懷抱。
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香港會員分會主席林天行致辭
嶺南會展覽館并非以歲月長度丈量價值,而是以歷代建設者傾注的心血、以無數在此綻放光彩的藝術瑰寶,搭建成南中國其中一座文化橋梁。此番更新,正是對初心的深情守護與一次應時代變遷的升華,是傳統與現代的優雅共舞,是嶺南的脈搏與世界的呼吸同頻共振。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中國畫學院院長丘挺致辭
2025年6月28日,珠水漣漪,見證了嶺南會展覽館這座文化方舟的再次啟航。她是過往輝煌篇章的鄭重續寫,更是面向未來發出的清越邀約。在重啟盛典上,嶺南會展覽館發言人鄭重表示:“作為嶺南文化的傳承者、推動者,嶺南會展覽館始終以‘拾遺補缺、濟弱扶傾’為發展方針,以學術梳理嶺南文化、藝術遺珍為己任,以當代創作與現代科技轉化為未來,推動民族文化現代化發展。同時,關注‘新苗澆灌’,把未來交予年輕文藝創作者。在時機成熟之時,設立青年藝術家孵化計劃,提供創作駐留、非遺研習、國際交流三重階梯,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薪火相傳。更將以學術策展串聯工藝美術、當代創作與數字科技,打造立體文化生態圈,讓傳統與未來跨界共生。”
傳承,是根植于沃土的使命;創新,是面向未來的呼吸。
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會長吳小茜致辭
墨聚嶺南當代大家共譜藝術華章
開館系列展“嶺南新語”第一回“墨聚嶺南——當代中國畫大家邀請展”同步啟幕。本期展覽以“墨聚嶺南”為核心主題,下設“南韻北融”“嶺表心印”兩個篇章,意在呈現嶺南畫學體系在當代語境下的傳承與創新,以及南北藝術的對話與融合。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蘇百鈞致辭
展覽匯聚了陳新華、蘇百鈞、李勁堃、林天行、林若熹、鄭阿湃、方向、王紹強、丘挺、林藍共10位國內藝術大家的精美作品,著重呈現出自嶺南的藝術家們在當下藝術格局中的不同面貌,既是階段性的回顧,亦是向未來的展望。也許沒有哪一種風格能完全代表嶺南,但正是在這樣的不同價值觀、藝術理念的碰撞中,向大眾展現了嶺南美術從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化,在當代藝術家的筆墨揮毫之間,交織出一幅幅嶺南文化的基因圖譜。
開幕式現場
在陳新華的繁復世界中,充滿旺盛生命力的風物與馬賽克鑲嵌的手法既體現了八五新潮對第一批生于新中國的藝術家的影響,又隱含了百越文化“不服周禮”的天馬行空和桀驁不羈。作為嶺南畫派以宋元為宗的畫學精神傳承者,蘇百鈞北行之后的畫風因直接接觸宋人堂奧而更趨雅正博大,多年的教學工作則進一步使其作品在法度和格調方面多有考究。李勁堃早期作品氣勢恢宏而常含有歷史性思考,通過大山大水出入各種文化意象而又狀物精微,近年來逐漸跨界至不同媒介。林天行借反復詠嘆的母題表達其對現代主義的理解,糅合了山水花鳥以及抽象表現的背后,隱含都市和自然環境在人的本體上的折射。林若熹屬于最早進行跨界實驗的工筆畫家之一,其文學、哲學方面的涉獵與積淀通過多重視覺形式框架作用于繪畫之上,明顯跳脫出了區域和材料的限制。
參加活動的部分嘉賓合影
鄭阿湃以寫生為突破點,改良了過往偏重制作性的學院工筆體系,近年來在山水畫的實踐經驗進一步地支撐了他在大型花鳥畫創作方面的語言表達豐富性。作為早慧型的藝術家,方向沒有再三流連原先已非常強烈的個人視覺風格,北行之后大膽挑戰水墨的多種可能,在紛繁的都市題材中尋覓山水的一方澄凈。從設計與美術館領域切入水墨創作的王紹強,無疑具備更為多維度的創作立場,尤為難得的是,在哲理化和符號化的架構下依然保持著對質感和肌理的感性把握。丘挺可謂走出嶺南的傳統一脈集大成者,京津、江浙、嶺南三地的學術理念和脈絡在其創作中均有深厚呈現,而個人的審美追求則進一步推動其走向極凈素樸中見廣大天地的境界。兼具多重學術身份的林藍,亦在知識體系上跨越多個學科,早年定下的金碧臺上見素盞的水墨風格在近年來衍生出更進一步的宏大視覺框架,展開了耐人尋味的可能性。
展廳現場
“墨聚嶺南——當代中國畫大家邀請展”自2025年6月28日起,展出至2025年7月31日,展期約一個月,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提供了一次欣賞和學習中國畫藝術的機會。歡迎廣大市民前往嶺南會展覽館參觀,親身體會嶺南文化藝術的紛繁精彩與可愛可觀之處。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
陳新華
吉日
92cm×138cm
紙本設色
2017年
蘇百鈞
幽蘭空谷
紙本設色
302cm×202cm
2018年
李勁堃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338cm×1082cm
紙本水墨重彩
2019年
林天行
百荷呈祥(一)
97cm×181cm
水墨設色
2023年
林若熹
193cm×530cm
紙本設色
2024年
鄭阿湃
知返
200cm×180cm
紙本設色
2025年
方向
景山
180cm×288cm
紙本設色
2023年
王紹強
碧峰
48cm×45cm
紙本水墨
2021年
丘挺
曉山青
50cm×100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藍
雨水·玉堂春
33cm×137cm
紙本設色
2022年
創于2014,相伴已成為習慣
平臺已進駐網易、搜狐、今日頭條同步更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