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頭茬高溫要來了,中東部玉米大豆正拔節,可經不起毒日頭曬。6月南方雨多成災,廣西湖南等地農田泡過水,好在北方降水接檔,華北旱情剛緩解。
但7月畫風要變,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10來個省份,后天開始沖37℃,大日頭底下,葉子卷邊、土皮開裂,這就是莊稼喊渴了。北方呢,7月首周雨水要鋪開,京津冀后天先下小到中雨,2號北京天津還可能暴雨,剛喝飽水的玉米地,得防著水漚根。先說高溫區的田管。
地里種玉米的老鄉,葉片卷成筒就是缺水信號,別等全田發黃再動,早晚拎著噴壺澆根,別潑葉子上,正午澆水容易燙壞根。
大豆苗嫩,曬狠了花莢會掉。
有條件的扯遮陽網,沒網的趕緊薅點雜草鋪根下,老一輩說“草蓋根,旱不昏”,這法子管用,但別蓋太厚悶著苗。
再說華北暴雨區。山地梯田要檢查田埂,去年河北有村子沒加固,雨水沖垮田埂,半畝玉米全沖走了。平原地塊挖排水溝,壟溝挖深兩指,水往溝里走,別積在苗腳。
有人問:“剛施完肥就下雨,肥會不會白瞎?
”我個人覺得,復合肥撒后3天下雨影響不大,要是尿素,最好趕在雨前3天施,不然一淋全化水里跑了。山區老鄉注意,云南四川持續下雨,坡地作物旁邊挖導流溝,尤其種烤煙的,地邊雜草除干凈,免得滑坡帶泥沖了地。去年貴州有戶人家,就是沒清溝,雨水帶泥沙埋了半畝辣椒。
黃淮流域后天轉晴,麥田茬口種的夏玉米,這時候最怕旱。村里有位張大爺,去年高溫前給玉米鋪了秸稈,比沒鋪的地塊畝產多30斤,這土辦法值得學,秸稈剁成段,鋪5厘米厚就行。但也別全信老法子,現在有滴灌的老鄉,高溫天隔3天滴一次,比大水漫灌省水一半,苗還長得壯。
農技站說,滴灌帶順著壟鋪,別壓著苗心。
爭議點來了:高溫天能不能打藥?
有人說早上打,有人說傍晚打。
其實大太陽下打藥,藥劑蒸發快,還容易燒葉,最好等下午4點后,蟲子也愛這時候出來,一舉兩得。
社會影響可不小,去年高溫減產的地塊,秋糧賣價低了兩成。今年提前護苗,就是保秋收口袋鼓不鼓。
尤其種大棚蔬菜的,棚頂記得拉防曬網,去年江蘇有棚戶沒拉,一茬番茄曬壞半畝,損失上萬。
數據也得看,農業局統計,提前3天做遮陽措施的地塊,抗旱能力提升40%。
別覺得麻煩,現在動動手,下月少發愁。延伸想想,氣候變化快,老經驗得結合新技術。比如看云識天氣還是有用,但若手機收到橙色高溫預警,別等云彩變,趕緊下地護苗,雙保險更穩當。
現在該干啥?列個急活清單:后天前,高溫區澆一遍保命水,華北地塊清溝渠,山區查邊坡。
拿不準的,直接打鄉鎮農技站電話,他們有免費上門指導。
留個問題給大家:你們那應對高溫,還有啥獨家土辦法?留言區嘮嘮,讓更多老鄉學兩手。最后說句掏心窩的話:莊稼不會說話,但咱得看懂老天爺的“臉色”,早準備才能少受災,田里多流汗,秋后少嘆氣,這話在理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