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地區有著悠久的種茶、制茶歷史,孕育了獨特的茶文化。“十四五” 規劃明確提出 “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非遺與旅游、教育、科技融合。然而在現代快節奏生活和多元文化沖擊下,傳統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面臨挑戰 。6月27日,浙江樹人學院“睦州茶香探源”調研實踐團奔赴千島湖探尋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創新傳承當地茶文化,讓茶成為共富路上的“金葉子”。
一、淳安博物館:千年文脈與山水傳奇在此交織
在張星海教授的帶領下,實踐團首先前往淳安博物館。師生們在歷史廳見證山越先民的古老印記、方臘起義刻石的歲月滄桑;領略商輅“三元及第”的傳奇與海瑞的清廉風范;了解鳩坑茶具從古樸茶碗到精致茶盞盡顯淳安千年制茶技藝傳承。接著,在移民廳隊員們深入了解到新安江水庫建設的歷史背景與戰略意義,深刻感受到移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為支持國家建設毅然背井離鄉的堅定信念和無私情懷。這種"顧全大局的愛國精神、萬眾一心的協作精神、舍己為公的奉獻精神"深深觸動著每一位實踐團成員。此次博物館之行,以文物為橋梁,以歷史為脈絡,不僅讓師生們觸摸到淳安深厚的文化肌理,更在精神傳承中汲取奮進力量。張星海教授總結道:“歷史的溫度需要青年去感知,文化的薪火更需要青年去傳遞。希望同學們將這份感悟轉化為行動,成為傳統文化的守護者與時代精神的踐行者。”
二、宋村鄉:“黨建+服務”模式,助力鄉村共富
淳安縣宋村鄉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 思路,通過抓隊伍建設、產業發展、生態打造、鄉村治理等舉措,推動當地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浙江樹人學院“睦州茶香探源”實踐團與宋村鄉人大代表聯絡站的“民呼我為”督政會暨夏秋茶產業發展工作展開座談會。鄉黨委邀請茶葉專家就茶葉種植,加工,營銷等方面建言獻策,助力當地茶農增收,推動鄉村振興。會上,全國高校黨建“雙帶頭人”張星海教授與宋村鄉人大代表們展開深度研討。張教授精準把脈,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首要舉措是打造沉浸式文旅茶村體驗,開發蘊含宋村特色的茶主題伴手禮與文創產品,以此提升游客參與度與消費意愿;其次推動茶葉品類多元化發展,在精進傳統龍井品質的同時,因地制宜探索種植白茶等適銷新品種,滿足市場多層次需求。宋村鄉充分發揮“黨建+服務”模式的聚合效應,有效整合人大代表、高校智庫、農技骨干及本土茶農等多方力量,將組織優勢切實轉化為發展動能。此次座談會彰顯了創新是突破傳統的關鍵鑰匙,綠色生態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科技為傳統農業注入新活力,文化為鄉村振興厚植底蘊。
三、茶企:多元化茶產業的突圍之道
實踐團進入浙江豐凱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開展走訪調研。企業負責人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水平,正與《關于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強化科學技術支撐”的政策導向形成生動呼應。在生產領域,企業展現出強大的多元化發展能力,業務范圍不僅覆蓋全自動單機及流水線生產線,還延伸至農機、電加熱設備等金屬制品生產。隊員們見證了企業自主研發迭代的新型茶機,將政策中“研發推廣先進裝備”的要求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效能,企業的成功發展路徑為理解茶產業科技賦能提供了生動樣本。“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引擎。”該負責人表示,未來企業將繼續深耕技術創新,為茶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隨后,在杭州綠潤制茶有限公司的調研中,實踐團成員從董事長葉總的講解中了解到這家茶企從傳統茶社到國際化企業的發展歷程。三代茶人以“一片葉子” 為載體,將淳安鳩坑種茶的地域特色與現代化生產體系深度融合,用數十年時間在全球 40 余個國家鋪設 “別有香” 品牌網絡,讓中國茶以 “有機、健康、高品質” 的形象扎根國際市場。調研中,實踐團成員深刻體會到企業 “雙輪驅動” 的發展邏輯:一方面用科技破解 “茶葉陳化”“品種單一” 等行業痛點;另一方面堅守傳統工藝精髓,形成 “機器標準化生產 + 手工匠心賦能” 的互補模式。這種 “以新護舊、以舊促新” 的思路,讓 “別有香” 在俄羅斯國際食品展等平臺連續多年保持 30% 以上的訂單增長率,成為中國茶品牌參與全球競爭的典型樣本。實踐團成員的核心收獲,不僅是一家企業的發展經驗,更是中國傳統產業 “借科技破局、以文化鑄魂、靠韌性出海” 的縮影。正如企業從 “賣茶葉” 到 “創標準” 的跨越,認識到在全球化競爭中,唯有將本土特色、技術創新與社會責任深度融合,才能讓“中國品牌” 真正走向世界舞臺中央。
四、富文雪坑古茶樹群:歲月沉淀的茶香瑰寶
淳安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積極探索“三茶”統籌發展之路,茶產業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實踐團走進千島湖富文雪坑古茶樹群,古茶樹作為茶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記錄自然生態變遷的“活化石”,也是承載杭州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的綠色“國寶”。科學做好古茶樹的保護與合理利用,不僅能保留珍貴的古茶樹資源,還能促進古茶樹產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以此為機,期待進一步挖掘、發現、保護更多古茶樹資源,弘揚茶文化,擦亮“杭為茶都”品牌。
在千島湖的青山碧水間,一場以“茶”為名的暑期社會實踐,串聯起千年文脈與時代命題。實踐隊員們沿著古茶樹生長的足跡、循著博物館文物的脈絡,不僅探尋到茶文化的深厚底蘊,更在產業發展的一線,觸摸到共同富裕的生動實踐。點燃了實踐隊員以青春之力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熱情,立志在時代的浪潮中書寫屬于自己的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