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為了讓穩定幣的政策能“連貫始終”,漂亮的住房金融屬(FHFA)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宣布[為借款人使用加密貨幣資產申請住房抵押敞開大門]
這句話是啥意思?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黃毛草民:我要買房,錢不黃毛衙門:你首付能給多少?咱們黃毛村的平均首付比例是12%黃毛草民:我參加過越戰,是不是有首付優惠啊;黃毛衙門:你這個情況首付可以3%,不能再低了;黃毛草民:3%首付的錢也沒有,不過參戰的時候,搶了幾枚比特幣黃毛衙門:那可以抵押這幾枚“大餅”沖抵首付款說白了,之前在美國買房都需要支付“綠紙”,現在買房你抵押虛擬貨幣就可以購房了!那么,這件事有什么值得關注的地方?對中國樓市有啟示性嗎?很多人說這是美國住房金融屬給川老頭“捧臭腳”,為川老頭的穩定幣政策搖旗吶喊!我告訴大家,千萬不要用東大“官場”的邏輯來解讀“大洋彼岸”的玩法!因為,差異太特么大了!今天的文章就給大家說說虛擬幣買房這件事,到底是咋回事?
01
首先,他是誰?大家發現了沒有?在社交媒體上公布這條消息的機構叫:住房金融屬(FHFA)那么,住房金融屬(FHFA)是什么組織?又扮演了什么角色?他啟動加密貨幣作為房地產的抵押物,又意味著什么?住房金融屬(FHFA)全名叫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 FHFA)不僅是一家徹頭徹尾的政府機構,更是美國住房金融體系的核心監管機構。有伙伴看到這里或許會問:這不是和咱們的住建部很像嗎,是不是類似于咱們的住建部啊!我明確的告訴大家,但凡這么問、這么想的伙伴,對中美兩國的房地產市場底層邏輯缺乏基本認知。在中國——土地歸屬于國土資源自然部管轄,例如每年、每座城市的土拍總量就是國土資源部審批的,土地之上的建筑物歸住建部,例如建設什么樣的容積率、什么樣的房子;而土地和建筑物的金融化執行歸屬金融機構、商業銀行,而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執行什么樣的金融化政策往往是央行和財政部確定的所以,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和咱們的住建系統并不是一回事,如果非要橫向拉通對比,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和咱們的國家開發銀行住宅金融事業部有些相似。但其管轄范圍、職能差別巨大。在美國——房屋買賣交易的并不是房屋本身,而是房屋和房屋所在的土地。所以,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最主要的職能不是蓋房子、建房子,而是負責將“不動產土地和房子”金融化。有些伙伴看到這里又疑惑了:“金融化”,那不就是抵押貸款嗎?我告訴大家,這種想法弱爆了!因為美國房地產金融化“玩的”花活太多了。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在美國扮演的角色類似于“美國房地產金融化的推手”。一方面,相當于裁判。美國的住房、房價指數、追蹤價格變動都是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頒布的。換句話說,數據長什么樣,變成什么樣都是“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說了算。與此同時,美國房產的金融化手段主要是抵押貸款、證券化等等,所以押貸款、證券化政策的制定、監管也都是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負責。另外一方面,相當于運動員。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的主要職能就是管理“兩房”。對,就是造成2008年次貸危機的“兩房危機”的兩房,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同時,對大漂亮的住房貸款銀行系統(FHLBanks)進行直接監管。大家看到這里,感覺這兩項職能也是監管,應該屬于裁判,我怎么說他是運動員呢?因為很簡單。雖然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是政府機構,依據2008年《住房與經濟復蘇法案》成立的聯邦政府獨立監管機構,但這個家機構“運轉”的錢,包括員工的工資福利都來自于“兩房”。換句話說,美國住房金融局雖然出生于“美國國會”,但活下去的錢并非國會撥款,而是由其監管的實體房利美、房地美提供。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怎么可能不是運動員呢?這個維度想不清楚,就想想土地財政之下的東方衙門。所以,美國住房金融局是一手托兩家的莊家,一邊是金融化、一邊房產化,牢牢把控美國12萬億左右房貸市場的金融化的流動性換句話說,美國房地產金融化的主要玩法就是美國住房金融局監管的住房抵押貸款打包,證券化]對,就是普通人30年的按揭貸款合同證券化,這玩意在美國叫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稍稍了解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伙伴或許會問:不是崩盤了嗎?不是美聯儲托底了嗎,這種玩法怎么還存在呢?我告訴大家,直至今天,美國這套玩法也沒有變!就在2025年年初,美聯儲還增持了2.5萬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而這“玩意”目前最大的持有機構依然是房利美、房地美,占比到達85%文章看到這里,還要再次和大家重申一個基本邏輯,大家只有明白這個基本邏輯,才能明白——“為啥住房金融屬(FHFA)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宣布[為借款人使用加密貨幣資產申請住房抵押敞開大門]因為——當代房地產最大的特征是金融屬性,不是居住屬性,只不過膚色不同地域不同,玩法各有千秋,但不管哪種玩法,這莊家都是要通吃、通贏的。我明確的告訴大家,看不懂這一點,不要投資,更不要買房,就一輩子”茍活“吧住房金融屬(FHFA)宣布使用加密幣抵押買房就是希望”土地上面的磚頭“可以在買賣端頭”加大金融化“的屬性,推動房地產銷售總額的上漲。那么,大家要問了:怎么推動房地產銷售總額上漲呢?一、免稅美國是一個重稅的國家,加密幣變成美元,再去買房會涉及稅費,但直接用加密幣購買就可以”免稅“了;二、推高房價硅谷和科技企業集中的舊金山和奧斯汀等城市是美國房價最高的區域之一,這些區域的科技人員都持有大量的”加密幣“。現在同意用加密幣抵押買房,有概率推高這些區域的房價。而房價上漲,更利于”兩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的推行,還可以誕生新玩法——“加密資產錨定型MBS”
這種新的”玩法“一定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所以住房金融屬(FHFA)才迫不及待的宣布使用加密幣抵押買房這件事了!我明確的告訴大家,未來十年,房地產疊加加密幣不僅不是新鮮事情,還會讓[房產上鏈],也就是房地產從不動產變成區塊鏈上面不動產,這種玩法會成為大洋彼岸的主流玩法~隨便買房的邏輯已經發生了改變,資產配置推薦閱讀文章《》
02
其次,差別!國內有很多人只要一提美國,就感覺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感覺美國什么都好,”什么美國房子土地都是永久的“,”美國都是大別墅“......針對這種想法,我只能說”傻子共振“強大至愚蠢。在牧羊人面前,沒有什么羊羔的是不同的!如果有羊羔認為隔壁的羊羔更幸福,只不過就是”傻子共振“的信心壁壘而已這個維度,給大家仔細說說來,給大家算一筆賬。——美國2024年美國的新屋+成屋(二手房)的總交易額是1.94萬億美元;美國的總人口是3.41億,這1.94萬億美元的房屋買賣總額就相當于[人均均攤]是5591美元而美國是11萬億到12.8萬億的房貸規模,按照3.41億人口推算,戶均10萬美金,人均3.7萬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居民住房抵押貸款總規模為12.8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2.8萬億元),占美國家庭債務總額(18.2萬億美元)的70.3%——中國中國2024年新房銷售9.6萬億+二手房7.2萬億,等于1.39萬億美金+1.03萬億美金,按照14億人口總量推算,人均均攤是1718美元。中國的房貸規模是38萬億,按照人口來計算人均是3886美元。兩項對比發現了什么?如果以美元計價,中國的人均房貸、人均房屋投資都低于美國。當然,如果按照收入來對比,東大不如大漂亮,所以,在房地產維度就沒有什么”無負債、無壓力”的樂土,都特么是一樣的邏輯!未來,或許很久,或許很短,加密幣+房產=新的加密房產,數字+房產=新的數字房產一定會成為各個部落的新游戲!到彼時,房子價格漲跌的風險就不在銀行系統了,而在所有買入“加密房產”或則“數字房產”的個人手里。隨便買房的邏輯已經發生了改變,資產配置推薦閱讀文章《》
03
最后,簡單說幾點。
1、漲與漲的不同、
但我要提醒大家,未來的房子上漲和過去20年的房子上漲邏輯已經發生了改變,漲的概念已經不同。
之前是普漲,現在是結構性輪動行情,未來是個盤行情!
也就是說,當陽春面100元一碗的時候,對應著所有的東西都會上漲,但未來會出現一條街A項目2萬/㎡,相鄰500米的項目20萬/㎡。
過去,在土地經濟為錨的時代,房價=土地價格+建筑成本+城市能級,說白了,面粉決定了面包!
以債為鈔的背景下,房價=經濟增速+通貨膨脹率+城市化率+城市能級+項目能級,更依賴經濟和城市產業增速。
所以,可以明確:
中國的房子肯定會漲,而且會大漲,
因為中國的經濟和通脹會不斷攀升,但相對于100元/碗的陽春面而言,有些房子的“漲”就是虧,有些房子的漲才是賺!
2、機會
限購、限貸、限售的本質是抑制房產金融屬性,降低流通性,從而拉小貧富差距。
但隨著新一輪限購、限貸、限售的放開,新一輪城市核心資產被瓜分,很多人再上車的難度會變得更加巨大!
我知道很扎心,但真相就是這樣!
此背景下,房子到底應不應該買?怎么買?我會在私域直播中給大家解讀,大家添加我的微信,我會在私域直播時告訴大家,我看好哪些城市的房產。
老實做人,踏實寫文,不鼓吹,不煽動,讓你明白房產這回事!
原創不易 點贊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