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匠心杯”2024年度
優(yōu)秀文保工程案例揭曉
紹興市級文保單位——七星龍局
(現(xiàn)陽明故里消防救援站)
修繕加固工程榮登榜單
千年古城紹興的上大路,一幢沿街而建的民國風格建筑,跟老街上的臺門風格顯得特別醒目。然而,這幢民國風格建筑,卻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經(jīng)過兩次蝶變后,如今以嶄新的面貌亮相,變身為陽明故里消防救援站,承擔守護陽明故里景區(qū)及周邊社區(qū)的安全和便民服務等工作。
百年望火樓
這幢民國風格建筑前身是箔錫業(yè)七星救火會的望火樓,始建于1921年,為上世紀七十年代前紹興最高樓,一直延續(xù)著發(fā)現(xiàn)火情報警和救火的功能,又有著“七星龍局”的獨特身份,是當時古城內(nèi)的地標建筑。
走進陽明故里消防救援站,看到進門的墻上醒目位置張貼著“箔錫業(yè)七星救火會”、七星龍局(望火樓)簡介,各類物品整齊擺放。
七星龍局
為什么叫七星龍局?據(jù)了解,“七星龍局”采用德國進口的水泵設備,共配有七支“水龍”,這里的水泵是當時紹興唯一用汽油做動力的壓力泵。龍,有水龍、消防之意。所謂的局,指的是單位。合在一起指的是“七支最先進的專業(yè)消防隊伍”。
但僅有設備不夠,及時發(fā)現(xiàn)火情才是關鍵。于是,五云門、塔山、府山、蕺山、鎮(zhèn)東閣五座高聳的鐘樓在古城關鍵位置立起,專人日夜輪值,警惕的目光掃過全城。
王陽明的“防火經(jīng)”
七星龍局,現(xiàn)名陽明故里消防救援站,因其緊鄰陽明故里而得名。
明正德五年(1510年),王陽明在江西廬陵當知縣。時逢大旱,火災頻發(fā),一場大火燒毀了上千間民房。王陽明親赴現(xiàn)場查看,準確找到了問題根源:街巷太窄、房屋太密,火災發(fā)生時難以施救。
災后重建時,王陽明果斷推行新規(guī):要求臨街住戶讓出空間拓寬道路,房屋之間必須留出防火巷子,并籌集資金砌筑隔火墻。這套系統(tǒng)規(guī)劃消防通道的辦法,體現(xiàn)了這位先賢的務實智慧。他“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與一樓展區(qū)里七星龍局引進先進設備、建立預警網(wǎng)絡的實干做法不謀而合,共同展現(xiàn)了守護家園安全的智慧。
警鐘密碼
最震撼人心的時刻,莫過于在頂樓親手執(zhí)起那沉甸甸的鐘槌。當“亂鐘三十下”的急促節(jié)奏從掌心震動傳出,再依次敲響那承載著百年智慧的方位密碼——“東二、南三……”,槌擊鐘壁的嗡鳴聲,仿佛穿透時空,將當年那份枕戈待旦的緊張與責任,直抵心間。
煙火存檔
拾級而上,這里流淌著上大路往昔的市井煙火,錫箔的銀光、錢莊的票影、五金的鐵色,共同交織成望火樓日夜守護的繁華圖景。三層露臺處,“北海龍局”、“誠昌錫箔莊”等老字號招牌與龍局旗幡,仿佛時光碎片,將人瞬間帶回民國街巷的熱鬧喧囂。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老照片
隨著紹興城市建設發(fā)展,1973年,“七星龍局”瞭望臺關閉,從此失去了瞭望報警功能。后該建筑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幢百年建筑得到了保護。2022年下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將這個歷經(jīng)兩次蝶變的民間救火會址修繕一新,化羽重生,建成陽明故里消防救援站,讓這個曾經(jīng)的消防樓又恢復了百年前的功能。
新時代下的消防救援站
陽明故里消防救援站實用面積223平方米,設有分指揮中心、消防車庫、學習室、會議室、寢室等庫室,消防車庫里停放著1輛四輪摩托車、2輛兩輪摩托車和2輛電動自行車,配有專人執(zhí)勤。
陽明故里消防救援站致力于“滅火救援、防火巡查、消防宣傳、服務便民”的能力提升,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jīng)驗,深化“五前工作法”,用好“三聯(lián)兩員一前”機制,承擔陽明故里景區(qū)以及下大路社區(qū)、西小路社區(qū)、鐵甲營社區(qū)、府山社區(qū)、越都社區(qū)的消防安全重任,今年以來,指導社會單位整改火災隱患215處,開展消防宣傳教育430次,處置各類救援任務65起,全面當好群眾的“貼心人”。
來源:紹興消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