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lián)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據(jù)《宋史蜀世家》記載,孟昶“每歲除,命學(xué)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學(xué)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孟昶在除夕讓學(xué)士在桃木板上寫的這兩句,成了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一副春聯(lián)。
歷史趣對小故事
1、紀(jì)曉嵐和乾隆的妙對
紀(jì)曉嵐在乾隆十九年中進士后當(dāng)了侍讀學(xué)士,陪伴乾隆皇帝讀書。時間長了,不免思念起河間老家來。乾隆皇帝也看出紀(jì)曉嵐的心事,便說:“紀(jì)曉嵐,看你面色悒郁不樂,必有心事在懷,讓我替你猜詳一下如何?”紀(jì)曉嵐問:“陛下如何猜詳?”乾隆說:“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紀(jì)曉嵐立刻跪下說:“皇上說得很對。如蒙陛下恩準(zhǔn),給假回鄉(xiāng)省親,紀(jì)曉嵐衷心感戴圣恩。我便:
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乾隆皇帝見紀(jì)曉嵐對仗工整,應(yīng)答如流,不覺圣心大悅,恩準(zhǔn)假期,讓紀(jì)曉嵐回鄉(xiāng)省親。
2、李調(diào)元妙對唐伯虎
清代,蜀中才子李調(diào)元到山中寺廟游玩。長老說有事相求。原來,寺廟里有幅荷花圖,是長老師傅所畫。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請他在畫上題字。唐伯虎就提筆寫下了一句題詞:
畫上荷花和尚畫
寫完后對老和尚說:“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對出下聯(lián),此人必是當(dāng)今奇才!”
李調(diào)元一看,便發(fā)現(xiàn)了這上聯(lián)的妙處:它屬于回文對聯(lián)又兼用諧音,字的讀音反讀正讀完全相同。最后他在唐伯虎上聯(lián)旁寫出了下聯(lián):
書臨漢帖翰林書
這七個字反過來讀,字的讀音和正讀完全相同,與唐伯虎的上聯(lián)珠聯(lián)璧合,長老拍手稱奇。從此,這幅畫成了這座寺廟的鎮(zhèn)寺之寶。
3、諸葛亮還擊周瑜
相傳,周瑜自命不凡, 有一次,他以諸葛夫人黃氏面丑為題,向諸葛亮呤道:
有目也是瞅,無目也是丑,
去掉瞅邊目,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難挑一個妞。
(“瞅”的古漢語的寫法,左偏旁為“目”,右邊為“丑”)
諸葛亮聽罷微微一笑,即刻對道:
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橋,
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成嬌。
江東美女?dāng)?shù)二喬,難保銅雀不鎖嬌。
周瑜聽罷大怒,諸葛亮還是勝了一籌。這種傳說是否真實,就不得而知了。
4、鄭板橋見聯(lián)濟貧
鄭板橋當(dāng)縣令時微服私訪,見一戶人家的破舊大門上貼的對聯(lián)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批:又是一年
鄭板橋見聯(lián),忙令隨從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戶主得濟含淚道謝。
5、梁啟超妙對張之洞
傳說梁啟超去見湖廣總督張之洞。張之洞想給梁啟超一個下馬威,剛見面即出一聯(lián)讓梁對: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武漢舊稱江夏)
梁啟超從容做對: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生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真正的讀書人,要有膽識和氣節(jié)。“不敢在前不敢在后”,體現(xiàn)了一種謙虛又不卑不亢的精神。
6、“不如不說”與“何必多管”
傳聞某縣有一主事官喜歡議上司是非,抨擊時弊。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視察縣衙,有人將此事上告,御史叫來這個主事官痛斥一頓,并忿忿道一上聯(lián):
說人之人被說人之人說,人人被說,不如不說。
主事聽了心理不服,答下聯(lián):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7、農(nóng)民巧對地主追債
相傳有個農(nóng)民欠地主的債無法償還,于是請人寫了一副對聯(lián)貼在門上,對聯(lián)是:
借新賬,還舊賬,借賬還賬,賬還賬
拆東墻,補西墻,拆墻補墻,墻補墻
橫批:老(沒有里面一“點”)
地主上門討債見聯(lián),不覺詫異,自語道:“這橫批的“老”字,說“考”又不象,說“老”又沒有一點?”話音未落,只聽農(nóng)民說:“老(字)要是有一點,早就還你了!”
8、撇捺人生
對聯(lián)的高明之處更在于字形于字義完美結(jié)合,有一幅對聯(lián)甚是有趣,如下:
上聯(lián):若不撇開終是苦;
下聯(lián):各自捺住即成名。
橫批:撇捺人生
其妙處在于,“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 “各”字的捺只有收住才是“名”字; 一撇一捺即“人”。 凡世間之事,撇開一些利益,看開了就不苦了;方寸之間,能按捺住情緒才是人生大智,豈不妙哉!
9、接對聯(lián)
書圣王羲之的字千金難求,一年除夕,他在家門口貼的對聯(lián)幾次被人揭走,于是生出一計,貼出一副對聯(lián):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這樣便沒人敢揭了,但畢竟是春節(jié)不能不吉利,便在后面加了幾個字,令人叫絕: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10、三國名人入對
四川內(nèi)江有座嘉靖年建造的三元塔,塔中有一聯(lián)說景,實則諧音含三國六個人名:
身居寶塔,眼望孔明,怨江圍實難旅步;
鳥在籠中,心思槽巢,狠關(guān)羽不得張飛。
其中含有孔明、姜維(江圍)、呂布(旅步)、曹操( 槽巢)、關(guān)羽、張飛六個人名。 其字面意思可解為:鳥兒被圍在寶塔之內(nèi),眼望塔孔中的亮光,只怨江堤圍困,難以出去旅行;被囚籠中,心中思念舊巢,只恨雙翅被關(guān),不能夠展翅飛翔。
11、進退兩難
從前,有位秀才在結(jié)婚的當(dāng)天早上,父親突然去世,只好喪事喜事一起辦。按風(fēng)俗,喪事喜事都要貼對聯(lián),秀才犯了難,有位文人卻寫了一副對聯(lián):
臨親喪,作新郎,哭乎?笑乎?
細思量,哭笑不得
辭靈堂,入洞房,進耶?退耶?
再斟酌,進退兩難
這副對聯(lián),描繪了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12、上下“憑”等
針對封建社會“上尊下卑”官氣十足,有人戲一聯(lián):
上司開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對對對
下級陳詞達千言,始終嗯嗯嗯,噢噢噢
橫批:上下憑等
13、唐伯虎嘲諷商人
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寫一副對聯(lián),他欣然揮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財源似水流
沒想到,商人嫌發(fā)財?shù)暮x不濃,唐伯虎見他是一俗夫,便又寫一聯(lián)嘲笑道:
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蟲隊進隊出
夜里銅錢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這下,商人反而大喜,原來他就愛這種不倫不類的對聯(lián)。
14、蘇過應(yīng)對蘇軾
半夜二更半;(蘇軾)
中秋八月中。(蘇過)
傳言,蘇軾有一年與家人中秋賞月,時至半夜,蘇軾想試試兒子們的才學(xué),遂吟出了上聯(lián),并要三個兒子作對。其第三子蘇過反應(yīng)敏捷,隨即對出了下聯(lián),真是“虎父無犬子”呀。
15、蘇軾和黃庭堅互對
蘇軾和黃庭堅是好友,兩人經(jīng)常互對:
書房好似藥室;(蘇軾)
學(xué)士乃是郎中。(黃庭堅)
蛤蟆水上真書出;(蘇軾)
蚯蚓泥中草寫之。(黃庭堅)
(聯(lián)語互譏對方書法之弊病。)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蘇軾)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黃庭堅)
據(jù)說,一日,蘇軾與黃庭堅在松樹下對弈圍棋,忽然有幾顆松子落在棋盤上,蘇軾順口吟出上聯(lián)。黃庭堅抬頭環(huán)顧一看,見湖邊有一漁夫在柳樹下釣魚,遂對出下聯(lián)。一個說松子有意,一個道柳絲有情,用的是擬人手法,聯(lián)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畫意,興味盎然。
朔雪飛空,農(nóng)夫齊歌普天樂;(蘇軾)
晚霞映水,漁人多唱滿江紅。(黃庭堅)
蘇軾和黃庭堅乘舟出游,至晚方歸。時值晚霞映水,煞是壯觀。黃庭堅出口吟出了下聯(lián)。蘇軾正沉迷于景色之中,被黃庭堅的出句引發(fā),隨后續(xù)出了上聯(lián)。聯(lián)中“普天樂”和“滿江紅”既表現(xiàn)出了彼時彼地的情景,又是“詞牌”名。二人吟罷,不約而同地拍掌大笑。
各省趣對
對聯(lián)文化在中國有千年歷史,當(dāng)這種文化與各省特色相結(jié)合的時候更加妙不可言:
內(nèi)蒙古上聯(lián):碧草氈房,春風(fēng)馬背牛羊壯;
黑龍江下聯(lián):蒼松雪嶺,沃野龍江豆谷香。
西藏上聯(lián):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新疆下聯(lián):天山南北“烏魯木齊”。
山東上聯(lián):泰山日,孔子仁,人文典范;
山西下聯(lián):壺口煙,關(guān)公義,天地奇觀。
云南上聯(lián):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海南下聯(lián):瓊海獨具大手筆,五指擎天。
廣東上聯(lián):南海風(fēng)清,講述春天故事;
廣西下聯(lián):漓江水碧,飄來三姐新歌。
寧夏上聯(lián):紅黃藍白黑,五珍獻瑞;
陜西下聯(lián):字史酒醫(yī)詩,諸圣流芳。
香港上聯(lián):荊花吐艷香江瑞;
澳門下聯(lián):蓮蕊臨風(fēng)鏡海清。
貴州上聯(lián):苗寨黔山黃果樹,茅臺赤水;
四川下聯(lián):川肴蜀繡錦官城,花徑草堂。
吉林上聯(lián):車輪飛轉(zhuǎn)東西南北追風(fēng)去;
遼寧下聯(lián):鋼水奔騰春夏秋冬入眼來。
重慶上聯(lián):朝天門喜迎天下客;
天津下聯(lián):塘沽港笑納萬國風(fēng)。
福建上聯(lián):品鐵觀音,香飄兩岸;
臺灣下聯(lián):拜媽祖廟,情系一家。
青海上聯(lián):水澤源流江河湖海;
甘肅下聯(lián):金銀銅鐵鉻鎳鉛鋅。
安徽上聯(lián):黃山為九州增色;
江西下聯(lián):瓷器與中國同名。
湖南上聯(lián):八百里洞庭憑岳陽壯闊;
湖北下聯(lián):兩千年赤壁覽黃鶴風(fēng)流。
河北上聯(lián):萬里長城山海關(guān),龍頭為首;
河南下聯(lián):獨門絕技少林寺,天下無雙。
挽聯(lián)
除了一些有趣、激勵人心的對聯(lián),也有一種用來哀悼死者的挽聯(lián)。
著作有千秋,此去震驚世界;
精神昭百世,再來造福人群。
三登慶元三人第;
四入熙寧四輔中。
——蘇軾挽韓琦
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
獨彈古調(diào),每逢暮雨倍思卿。
——蘇軾挽知音侍女朝云
據(jù)《惠州六如亭懷古聯(lián)》載:蘇軾懷才不遇,終生不得權(quán)貴賞識,但其兩名侍女卻對他的文章道德,壯志抱負,深為欽佩,使蘇軾視為知音。這兩名侍女的學(xué)名一叫“朝云”,一叫“暮雨”。有一年,朝云不幸早逝,蘇軾如失姐妹。悲痛之余,他親書挽聯(lián)。
此聯(lián)不僅把兩名侍女的名字巧嵌聯(lián)中,既有真情實感,又充分表露了對死者的痛念之情。寓意雙關(guān),借題發(fā)揮,感嘆“人間少知音”。又有傳言說,蘇軾曾納朝云為妾,故亦有稱此聯(lián)為“挽妾聯(lián)”。
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凈;
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林兆龍題廣東省惠州西湖朝云墓
當(dāng)然也有些人的挽聯(lián)帶點諷刺調(diào)侃色彩,湖南軍閥譚延鎧一生的處世哲學(xué)集一“混”字,最后混到了國民黨的行政院長,由于處世圓滑,又得了一個“水晶球”的綽號。他死后,有人給他寫了如此一副對聯(lián):
混之為用大矣哉,
大吃大喝,大搖大擺,命大福大,大到院長;
球的本能滾而已,
滾來滾去,滾入滾出,東滾西滾,滾進棺材。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云上文化「ID:yunshangshuhua」
溫馨提示:推廣的內(nèi)容如有侵權(quán)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tài)圈,我們崇尚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