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曾聽過這樣一個笑話,上世紀80年代,美國人造衛星在福建山區拍到一群形態各異的不明建筑物,它們或呈圓形,或為方形,外形與洲際導彈發射井極為相似。
CIA據此推測,這些“極有可能是中國人的洲際導彈發射井,或者是核基地”。由于建筑數量眾多,CIA還一度因此如臨大敵。
直至多年之后,他們才搞清楚,這些所謂的“神秘建筑”實際上是福建客家人居住的土樓。
(初看上去,確實很像導彈發射井)
當然,這是一個網傳的虛構故事,因為洲際導彈發射井位置向來極為隱蔽,極難被衛星察覺。
而且在隱蔽之外,它們的規模更是讓人嘆為觀止,僅僅是一個井蓋就足足有著120噸之重,而且堅硬至極。
哪怕在被人廢棄以后,它也完全可以充當末日堡壘,讓人在里面呆到地老天荒。
(導彈發射井)
龐大而堅固
先來說說,洲際導彈發射井為什么規模這么龐大,又為什么如此堅固?
規模龐大的原因很簡單,主要就是為了容納洲際導彈龐大的身軀以及與之配套的一系列復雜設備。
要知道,洲際導彈作為國之重器,普遍集成大量的先進元件,體型極其巨大,僅長度可能就有數十米左右,直徑也有數米之巨。
(洲際導彈發射井內的導彈)
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當然需要一個足夠寬敞的空間來進行垂直存放。
而且,發射井內不僅要安置導彈,還要配備導彈的燃料儲存與加注系統、發射控制系統、通信指揮系統、環境監測系統等眾多輔助設備。
這些設備由于要滿足“確保導彈處于最佳待命狀態”的任務需求,通常也會集成大量的精密儀器和復雜線路。
(洲際導彈發射井內的導彈)
比如,燃料儲存與加注系統需要配備各種壓力傳感器、流量計和閥門等等。發射控制系統涉及大量的電子電路、計算機芯片、操作終端,需要穩定的電源供應、良好的散熱環境,以及抗干擾的結構布局,通信指揮系統要安裝各種天線、信號收發裝置以及通信加密設備。
還有環境監測系統,要實時監測發射井內的溫度、濕度、氣壓、輻射等環境參數,必須要安裝大量的傳感器、數據采集裝置和顯示終端。
滿打滿算算起來,幾乎每一個都需要空間。這么多綜合因素綜合起來,發射井不修大一點,那能說得過去嗎?
(洲際導彈發射井)
當然修大了也有修大了的煩惱,越是龐然大物,受重力力矩的影響也就越大,越容易扛不住自身體重而坍塌。
再加上戰略導彈作為國之重器,本來就是戰場上最拉仇恨的存在之一。一旦戰爭開始打響,就隨時有可能遭受敵方的集火。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本來和平年代就可能因為自身過重而面臨坍塌危險的建筑,如果戰時再遭遇集火,那后果簡直不堪設想。
所以,洲際導彈發射井在規模龐大的同時,還必須具備超乎想象的堅固程度。
(碩大無比的導彈發射井)
是什么讓導彈發射井如此堅強?
那么這個問題是怎么解決的呢,首先就是在材料的選擇上的精益求精,要做到“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材料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發射井的主要材料就是鋼筋混凝土,別一提到這五個字就覺得沒什么了不起,甚至想起豆腐渣工程。
鋼筋混凝土不僅是常見的民用建筑材料,在軍事領域也有極大用處,出現豆腐渣工程其實都是不良商人缺斤少兩偷工減料導致的,在發射井這樣的國之重器方面,絕不可能如此將就。
(導彈發射井)
而且軍用級別的鋼筋混凝土,也和普通的鋼筋混凝土不同,尤其是發射井所用的材料,不僅具有高強度、高密度的特性,而且添加了多種特殊成分,據傳硬度甚至超過了航母所用特種鋼材。
要知道,當初美國將小鷹級退役航母“美國號”作為靶艦一頓霍霍,在經過了一個月時間的??諠撨B環立體打擊,才勉強將“美國號”給擊沉。
而“美國號”所用鋼材也不過只有0.15米的厚度,而硬度在它之上的發射井特殊材料,厚度直接達到了它的十倍,試想到底需要何等強大的力量,才能對這發射井造成實質性破壞。
(導彈發射井內的導彈)
而除了材料以外,發射井在結構設計上,也完全做到了精益求精。
它充分考慮了重力力矩和外部攻擊的影響,采用了圓筒形設計,以均勻地分散壓力,減少應力集中現象。
同時,在井壁的內部,還設置了多道環形加強筋和縱向支撐柱,用于增強井壁的整體穩定性,同時支撐著井壁,防止發射井因為自重而坍塌。
(導彈發射井)
同時,為了抵御敵方的集火攻擊,發射井的防護措施更是做到了極致。除了井壁本身的堅固防護,還在井壁外部設置了多層防護層。
最外層可能是偽裝層,用于迷惑敵方的偵察設備,中間層是防爆層,它采用特殊的防爆材料,可防止核彈級別的打擊,能夠吸收和分散爆炸產生的沖擊波,減少對發射井內部結構的破壞。
最內層則是屏蔽層,用于屏蔽核輻射和電磁脈沖,保護發射井內的電子設備和人員免受輻射和電磁干擾的影響。
(發射井內檢查武器狀況的軍人)
甚至就連一個“小小的”井蓋,都已經做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一般來說,洲際導彈發射井的井蓋通常是由鋼筋混凝土、碳鋼以及合金鋼骨架等具備高硬度特質的材料精心打造而成,而且由于要承受巨大的壓力、沖擊力以及極端環境的影響,所以它的重量極大,甚至可以用“變態”二字形容。
冷戰結束以后,烏克蘭銷毀國內175個發射井和17個指揮室。在這些被銷毀的發射井中,部分井蓋竟然重達120噸,屬實讓人瞠目結舌。
(導彈發射井的作用)
廢棄導彈發射井的作用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即便在被人廢棄以后,堅固無比的洲際導彈發射井依然有著巨大的潛在價值。
它完全可以被改造成一個多功能的地下避難所,等到大難年頭來臨,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全的庇護場所。
它也可以改造成一個地下能源儲備中心,儲存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在能源短缺或危機時刻,為社會的正常運轉提供重要的支持。
(導彈發射井)
甚至,由于結構堅固和隱蔽性突出,加上內部環境穩定,發射井還可以改造成一個地下數據中心,防止數據因自然災害、戰爭等因素而丟失。
所以,導彈發射井毫無疑問是人類千百年來的智慧結晶,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導彈發射井)
參考資料
1、環球網《洲際導彈原來這樣裝到發射井 好擔心會砸下來》
2、環球網《到烏克蘭參觀核導彈發射井》
#優質作者流量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