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導彈不是某一種單一的導彈,而是一整個系列。中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搞這個東風系列,名字聽著挺威風,實際上也確實是咱們國家軍事力量里的重頭戲。從短程彈道導彈到洲際彈道導彈,型號五花八門,比如東風-21、東風-26、東風-31、東風-41等等,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定位和用途。
簡單來說,東風導彈就是中國用來保家衛國的一把利器。短程的可以打附近的目標,中程的能覆蓋亞太地區,洲際的甚至能打到地球另一邊,比如美國本土。這玩意兒不光是武器,更是一種戰略威懾,告訴別人:別隨便惹我,我有還手的本錢。
標題里提到“4000枚東風導彈”,這數字聽著挺嚇人,但咱們得先問一句:這數字從哪兒來的?中國自己從不公開導彈的具體數量,軍事機密嘛,誰也不會把家底兒全抖出來。所以這個“4000”多半是外界的猜測或者某種說法。
俄羅斯既然說了這話,可能是有他們的情報來源。不過咱們看看其他公開信息,比如美國國防部每年都會出一份關于中國軍事力量的報告。
2024年的報告里提到,中國大概有3100枚彈道導彈,包括900枚近程、1300枚中程、500枚中遠程和400枚洲際彈道導彈。這3100枚里頭,東風系列占了絕大部分,因為中國的彈道導彈基本上就是以東風為主打。
但你注意到了沒?3100枚跟4000枚還有900枚的差距。這900枚哪兒來的?一種可能是俄羅斯把中國的巡航導彈也算進去了,比如長劍系列,但標題明確說是“東風導彈”,巡航導彈不歸東風系列管。另一種可能是,4000枚是某種預測,比如算上了未來幾年的生產計劃。畢竟中國這幾年在擴充導彈力量,速度不慢。
還有一種情況,干脆就是夸張了點。畢竟“4000”比“3100”聽著更震撼,標題嘛,總得吸引眼球。不管咋說,咱們就先用這個“4000”作為討論的基礎,但得提醒一句:這數字不一定是板上釘釘的真事兒,可能有水分。
接下來得說說“天價”這回事兒。造導彈可不是小打小鬧,尤其是東風系列這種高精尖的家伙,研發、生產、部署、維護,每一步都得燒錢。
拿東風-41這種洲際導彈來說,它能打1萬多公里,帶核彈頭,還能機動發射,技術含量高得嚇人。對比一下美國的類似導彈,比如民兵III,每枚生產成本大概700萬美元,但那是老型號了。新一代的三叉戟II D5潛射彈道導彈,每枚得3000萬美元。
中國的成本肯定不一樣,畢竟人工和材料價格比美國低,但東風-41這種頂尖貨色,算上研發攤到每枚上的費用,估計一枚少說也得1000萬到2000萬美元。短程和中程的導彈便宜一些,像東風-21或者東風-26,可能一枚幾百萬美元。
500億美元聽著是天文數字,但得看怎么比。2025年中國的國防預算估計在1.5萬億人民幣左右,換成美元大概2100億。500億攤到10年甚至20年,每年也就二三十億,占國防預算的1%-2%,不算離譜。跟美國比,美國2024財年國防預算都快9000億美元了,中國這點花銷還真不算夸張。
所以說“天價”是有點聳人聽聞,但確實是一筆大錢。可問題是,這錢花得值不值?
東風-41這種洲際導彈,射程能覆蓋美國全境,帶核彈頭的話,誰也不敢小瞧。中國核彈頭數量不算多(估計500枚左右),但有了這種遠程投送能力,就能保證“第二次打擊”的底氣。啥意思?就是萬一挨了第一波核打擊,還能還手,讓對手投鼠忌器。
這在冷戰時期叫“相互確保摧毀”,現在中國也得玩這套。面對美國這種超級大國,沒點硬家伙不行。
東風-21和東風-26這種中程導彈,射程能打到日本、韓國、關島的美國基地。尤其是東風-21D,外號“航母殺手”,專門對付美國航母戰斗群。航母是美國在亞太的核心力量,一艘值100多億美元,還不算艦載機和護衛艦。東風-21D一枚幾百萬美元,就能讓航母頭疼,這買賣劃算得很。
東風-26還能打更遠的目標,甚至威脅到澳大利亞北部的美軍基地。這種區域拒止能力(A2/AD),讓對手不敢輕易靠近中國周邊。
東風系列里有些型號能裝常規彈頭,比如東風-16,精度高,能點命打固定目標,比如敵方的指揮部、機場、雷達站。數量多的話,還能搞飽和攻擊,壓過對方的防控系統。這種能力在臺海或者南海這種地方,太關鍵了。
導彈技術不是光為了打仗,研發過程中還能帶動其他領域。比如東風用的火箭技術,跟航天發射是一個路子。中國的北斗導航、嫦娥探月、空間站建設,多少都沾了導彈科技的光。這種溢出效應,值不少錢。
從這幾點看,4000枚東風導彈可不是擺設,而是中國軍事戰略的支柱。尤其現在中美關系緊張,臺海問題、南海爭端時不時冒頭,導彈多點心里才踏實。
既然這么有用,為啥還有人覺得浪費呢?
4000枚聽著確實多,美國現役洲際導彈也就400多枚(民兵III),俄羅斯的洲際導彈數量也差不多。但別忘了,美國還有幾千枚核彈頭裝在潛艇和轟炸機上,常規導彈更是多得數不過來。中國這4000枚是彈道導彈的總和,里頭大部分是中短程的,跟美俄的洲際導彈不是一個概念。
不過話說回來,4000枚要是都部署好了,確實能打一大片地方。有人可能會覺得,夠用就行,多出來的錢干點別的不好嗎?比如修路、建學校。但國家安全這東西,沒人嫌多,尤其對手還盯著你。
500億美元能干啥?建幾十所大學、修幾千公里高鐵、給全民發點福利,都夠了。尤其中國還有不少地方經濟不發達,有人覺得國防花太多,民生花太少。但這得看優先級,安全不保,啥發展也談不上。
再說中國軍費占GDP才1.7%,美國都3.7%,俄羅斯4%,咱這比例不算高。經濟還在漲,國防跟著漲也正常。
導彈多了,鄰國和美國肯定不舒服。日本、印度、澳大利亞都盯著呢,美國更不用說,直接把中國當頭號對手。這4000枚導彈可能會讓軍備競賽更激烈,大家都加碼,最后錢花得更多。但反過來想,不發展導彈,別人就會放過你嗎?未必。
但為啥說“浪費”?可能是俄羅斯有自己的算盤。比如他們覺得中國資源多投在導彈上,別的領域(比如買俄羅斯的武器)就少了。或者就是某些俄羅斯專家隨便一說,想挑個話題。畢竟“4000枚”這種說法,俄羅斯自己也沒啥官方背書,可能是媒體放大了。
再看看美國和俄羅斯。美國核彈頭總數6000多枚,洲際導彈、潛射導彈、巡航導彈加起來好幾萬枚,每年軍費燒掉幾千億。俄羅斯核彈頭也有4000多枚,導彈技術不比誰差。中國這4000枚彈道導彈,數量上不算離譜,成本上更不算夸張。
再說航母,美國一艘福特級航母造價130億美元,帶上艦載機和維護,一輩子得花好幾百億。東風-21D一枚幾百萬,就能讓航母忌憚,這性價比誰高誰低一目了然。
東風系列里還有高超音速導彈,比如東風-17,能以10倍音速飛行,還能變軌,導彈防御系統基本攔不住。這種技術領先美國好幾年,美國現在還在追趕。研發這東西貴,但一旦成功,戰略優勢不是錢能衡量的。
說了這么多,回到問題本身:這4000枚東風導彈是不是浪費?從中國角度看,不浪費。這錢花在國防上,買的是安全和底氣。面對美國這樣的對手,沒點硬實力,誰跟你講道理?
當然,外人可能有不同看法。覺得數量多了點,錢可以干別的,或者干脆覺得中國這么搞威脅太大。但站在中國立場上,這4000枚導彈是戰略需要,不是亂花錢。
至于“天價”,是貴,但跟收益比,不算離譜。導彈不光是打仗用的,更是避免打仗的籌碼。有這東西在,誰想動你都得掂量掂量。
其實這事兒吧,跟咱們普通人關系挺遠,但又挺近。遠的是造導彈這種大事兒,咱們說了不算;近的是國家安全好了,咱日子才過得安穩。這4000枚東風導彈聽著嚇人,但背后是實打實的需求。
最后,俄羅斯提這茬兒,可能就是隨便一說,咱們也別太當真。導彈多少、錢怎么花,中國自己有數。值不值,不是別人說了算,而是看它能不能保住咱們的太平日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