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還記得去年奧運會時的巴黎嗎?
人人堵在香街拍圣火,加油聲此起彼伏,連鐵塔都是全球直播的背景板。
轉眼來到2025,這個夏天的巴黎依舊熱鬧,因為奧運會留下的濃厚“回憶濾鏡”,將為法國迎來后奧運時代的旅游高峰期。
根據法國旅游部和法國旅游發展署(Atout France)的統計,今年夏天外國游客對法國的興趣持續升溫,2025年6月至8月間,預計國際航班入境法國人數較去年同期增長4.7%,其中巴黎尤甚——不少人表示,自己來巴黎旅游的動因,就是“回味奧運氣氛”。
只不過巴黎今年的焦點,已經從運動員變成了……你。
沒錯,中國游客正成為這個夏天巴黎街頭最受關注的“頂流”。
不僅被法國官方冠上了“高貢獻游客”的稱號,還被專門出了一本厚厚的“服務手冊”,從吃喝住行到買買買,巴黎人正一頁頁地學怎么對你好一點、再好一點。
這話可不是亂說,最近,巴黎工商會(CCI)和巴黎大區投資促進局(Choose Paris Region)發布了2025年最新版的(《Do You Speak Touriste?》
此冊子一出,法國商家們立刻集體背起小詞典,練起中文“您好”,研究支付寶微信怎么接入店里的POS機。
因為這份官方旅游指南明確指出,今年的重點客戶群體是:
美國游客,平均每日消費375歐/人
阿聯酋游客,平均每日消費450歐/人
中國游客,平均每日消費445歐/人
對,就是你。
比起預算緊張的歐洲背包客,或者拍拍照就走的旅行團,咱們中國游客不僅愿意花錢,還愿意多花點錢體驗點高級感和文化味。
所以法國人一合計,決定今年旅游旺季的關鍵詞就是四個字:好好招待。
在這本指南里,法國對中國游客的“人物小傳”是這么寫的:
文化控:85%的中國游客會進博物館、宮殿和文化遺址,不只是拍照打卡,而是真的想聽講解。
美食愛好者:38%會去品嘗法式美食,愿意預約、排隊,嘗試米其林,只要菜好吃。
買得講究:54%會購物,但目標不只是大牌,更在意品質、性價比和服務體驗。
簡而言之,中國游客想得很明白:不是非要花很多錢,但必須花得值得,真正體驗“法式生活”。
相比之下,美國游客更重視“性價比”和服務效率;阿聯酋游客追求“極致舒適”與“服務定制”;中國游客則介于兩者之間——既追求文化深度,又愿意為優質體驗買單,但對價格依然敏感、對服務要求更精細。
為此,巴黎努力做起了“功課”,并做出了改變。
比如,百貨商場和奢侈品牌店陸續更新支付系統,確保主流中國支付方式能用;酒店、博物館甚至部分地鐵站,新增了中文標識和語音導覽;
餐廳服務員學會了“這道菜有牛肉”的多語表達;導游會主動告訴你哪里可以退稅、怎么避坑、怎么避人。
指南中明確寫道:“中國游客愿意為好服務買單,但不接受被‘套路’或‘宰客’。”
所以法國人這回開始認真琢磨怎么“做得像樣”。
這本服務指南還有個小彩蛋:法國人不是在學習怎么“討好”,他們更像在研究怎么打造一套“讓人愿意再來”的旅行系統。
像是推動預約制參觀,減少景點排隊時間;鼓勵導游和酒店為高貢獻游客提供“巴黎日常地圖”——除了鐵塔還有哪些街角值得走;
還推出了“沉浸式文化體驗”:手工面包課、街區導覽、私人藝術工作坊等;順便推廣小團游、深度游、定制游,滿足你想“玩得慢”的愿望。
一句話:巴黎正在把服務做精、把歡迎做真。不僅僅是“歡迎來”,而是“歡迎留下來多看看”。
雖然2024年的奧運已經過去,但它帶來的“世界目光”還沒散。巴黎很清楚這一點,不能讓奧運的熱度只停留在朋友圈打卡里,要把這股勢頭,變成長期吸引力。
所以如果今年夏天你來,就會看到:
奧運象征性火炬依然立在巴黎市中心,Tuileries花園上方;景點周邊、機場、百貨店繼續維持“國際接待”標準;各大商圈加大了多語言導購、多語種指引與線上服務整合的投入;城市整體在往“智慧旅游城市”靠攏,比如智能導航、預約制入場、熱力圖避人流等措施。
法國旅游發展署明確表示:這次要把“看過巴黎”的游客,變成“還想回來”的回頭客。
也正因如此,他們在2025年夏季重點推了“高貢獻游客”戰略。
不是狹義“有錢”,而是廣義“愿意認真旅行、愿意體驗”的游客——你懂文化、愛探店、會計劃、喜歡被理解。
而中國游客,全中。
所以,中國游客到底在意什么,在巴黎找什么?法國人研究得透透的。
比如,他們知道中國游客最怕什么:迷路、語言不通、被騙、被偷;
比如,他們研究過中國游客如何選服務:先查點評(大眾點評/馬蜂窩/小紅書)、再查是否中文友好、能不能在線付款、退稅流程麻不麻煩;
他們甚至了解中國游客喜歡的接待語氣:不要太冷、不要太熱,禮貌克制、有幫助但不過度打擾,是最理想狀態。
指南中說得很明白:“中國游客期待的不是千篇一律的景點行程,而是多元、有溫度、易于參與的體驗。”
“中國游客并不是越貴越好,而是越符合預期越滿意。越用心設計的細節,反而越能打動他們。”
這和以前那種“堆奢侈品牌+拍照打卡”的模板行程,已經完全不是一個邏輯了。
這也再一次說明,法國不想當一個高冷打卡地,而是一個讓人真正想再來的目的地。
其實,強調“服務高貢獻游客”并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法國旅游行業意識到現在的全球游客,不再是“去一個地方”這么簡單,而是希望“被理解、被回應、被照顧”。
而法國盡管每年接待超1億游客,卻也面對嚴峻現實:
服務口碑參差不齊;基礎設施壓力大;競爭國家(西班牙、日本、阿聯酋等)已經在服務細節上遙遙領先。
所以,他們正在努力回應游客的期待,從機場到酒店,從餐廳到博物館,每個環節都必須更透明、更流暢、更友善,才能撐起一個“值得再來的巴黎”。
有人可能會問:這是不是就是為了讓游客多花錢?
是的,也不是。
從某種角度說,每個國家發展旅游業的本質當然是GDP,但游客變了,巴黎也就必須得變。
總之,2025年這個夏天,如果你來到巴黎,或許會發現——這里依然古老,但在慢慢學會怎樣以全新的姿態歡迎你。
(PS,家人們,今天的熱浪你們還撐得住嗎!)
Ref:
https://www.leparisien.fr/paris-75/americains-chinois-emiratis-a-paris-les-commercants-formes-pour-choyer-les-touristes-a-haut-pouvoir-dachat-01-07-2025-MO34LCWTMZDTPELB6YRGN5SK7M.php
https://pro.visitparisregion.com/conseil-et-accompagnement/ameliorer-l-experience-de-vos-visiteurs/besoins-et-attentes-des-visiteurs/dispositifs-do-you-speak-touriste/do-you-speak-touriste-edition-2025/do-you-speak-touriste-edition-2025
文|閃電
點「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