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樓市。 董紅艷/攝
本報記者 董紅艷 北京報道
6月份,武漢新房成交12618套,同比、環比均超過50%,比去年的“萬套”成交來得更早了一些。而除了新房成交上的回溫,武漢也再次拿出珍藏地塊,其中江岸區新興街住宅地塊的土拍溢價被推高至54.36%。
對此,業內專家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政策疊加市場上第四代住宅的集中亮相,帶動了市場成交量環比不斷提升。按照規劃新政打造的項目供銷兩旺,叫好又叫座,激活了住房需求釋放,成功提升了企業投資信心,優質地塊頻頻引發激烈爭搶,好房子建設已經成為推動武漢房地產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所在。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武漢的新房價格表現較為疲軟。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武漢新房價格環比下降0.7%,同比下降4.2%,僅在3月份環比回升0.1%之后,再次進入環比連跌狀態。前些年高價拿地,但是配套、產品等競爭力不足的新房項目,特別是郊區項目,面臨著“以價換量”的局面,跌破樓面價的項目依然存在。
對于房價走勢,業內專家預測,短期內武漢新房均價層面大致還將保持穩定或微跌態勢,但有結構性回調機會。面對武漢樓市“內熱外冷”的局面,上述專家建議進一步加大外圍高庫存區域的補貼力度,加大收購遠郊庫存房源,改造為保障性租賃住房。
新房月成交破萬套
近期,武漢樓市成交情況良好,數據持續攀升。據武漢住更局數據,6月30日,武漢新建商品住房成交940套;6月新房共計成交12618套,為今年首次破萬套的月份,成交套數環比5月上漲約65%,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近58%;2025年上半年,武漢新房共計成交43667套。
不僅僅是6月份,今年5月份,武漢樓市成交也表現不俗。據武漢住更局數據,5月武漢新建商品住房成交7653套,面積88.28萬平方米,環比分別增長44.56%和39.69%。
高成交背后是樓市政策的持續發力。相比前幾年“限購、限售、限價”的“三限”階段,目前,武漢所剩的樓市政策工具并不算多。不過,在今年“五一”假期之前,武漢住更局頗有誠意地拿出了多條刺激政策,對青年群體購房提供支持,對公積金政策進行優化,推行“賣舊買新”家庭契稅補貼,對多子女家庭購房進行補貼等。這系列舉措被市場稱為“漢九條”。
目前,“漢九條”已經執行近2個月的時間,對于政策落地后的市場反應,業內給出了較為積極的評價。6月27日,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漢九條”從供給端與需求端雙向發力:從需求側來看,多孩家庭購房補貼,疊加“賣舊買新”契稅全額補貼,顯著降低改善型購房成本,市場效果較好;從供給端來看,收購二手房用于租賃或安置,通過“以舊換新”打通存量與新房市場循環,也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
同時,當前“好房子”政策導向下,新房的產品力得到明顯的升級,四代住宅是市場交易的明星。根據網簽數據,6月份,萬科光谷錦上網簽231套,金地大成樂府網簽227套,超過20個四代住宅網簽均超過10套。
“政策疊加市場上第四代住宅的集中亮相,帶動了市場成交量環比不斷提升。”張波指出,今年4月到5月武漢集中上市30余個升級類住宅項目,主打智能化、大陽臺、配套升級等賣點,帶動市場成交量提升明顯,此類項目開盤去化水平普遍會更好,例如光谷改善型項目的高關注度,以及經開區第四代住宅高成交量都和這個有較大關系。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和去年年底類似,近期武漢樓市成交回暖背后也有“集中備案”項目的功勞。例如,此前備案速度較慢的硚口區漢樾臺項目,在近期加快了備案。6月27日,新房中介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漢樾臺項目剩余的房源已經被團購,目前沒有房源可對外銷售了。一位武漢資深房產人士向記者指出,武漢硚口區漢樾臺、后湖星河2049等項目剩余的房源已經被“收儲”,后續可能會用于保障性住房。
土拍再現高溢價
除了住房成交量上的提振,武漢土拍市場也出現了久違的熱鬧場面。6月30日,武漢市舉行土地公開出讓,共成交6宗土地,成交總金額達到29.06億元。
其中,位于江岸區新興街的049號住宅地塊,吸引了中海、華潤、保利、招商局、綠城、武漢凱德等14家企業競爭,競價106輪后,最終由杭州綠城旗下的武漢旭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66450萬元總價競得,樓面地價27920元/平方米,溢價率為54.36%。江岸區049號地塊為近年罕見的高價地塊,樓面價僅次于2020年華潤二七濱江地塊創下的30558元/平米最高紀錄。
另外,位于武昌區的傅家坡047號住宅地塊,吸引了保利、華潤、杭州綠城、廈門建發等7家企業參與競買,競價45輪后,最終由廈門建發旗下的黃石悅發房地產有限公司以122020萬元總價競得,溢價率為22.42%,樓面價16055元/平米。
對于本次土拍,中指研究院華中分院分析師李國政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按照以需定供原則,武漢市優化土地供給結構,重點加大優質地塊出讓,尤其是主城區低容積率的“小而美”地塊,總價可控,適合打造高品質改善性住房。本次出讓的江岸區049號地塊,位于漢口主城歷史風貌區范圍,容積率僅為1.30,可以打造主城區老洋房產品,具有稀缺價值,因此得到企業追捧。
“整個上半年,武漢樓市亮點突出,尤其按照規劃新政打造的項目供銷兩旺,叫好又叫座,激活了住房需求釋放,成功提升了企業投資信心,優質地塊頻頻引發激烈爭搶,可以說,好房子建設已經成為推動武漢房地產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所在。”李國政總結道。
價格回彈仍然乏力
不過,從成交價格方面來看,武漢樓市的整體“氣溫”并不是很高。根據統計局數據,今年5月份,武漢新房價格環比下降0.7%,同比下降4.2%;二手房價格環比下降1%,同比下降7%。新房價格在今年3月份環比回升0.1%之后,再次進入連跌狀態,新房價格已經連續17個月同比下跌。
正如有些購房者所言“之前買郊區的價格,現在已經可以考慮主城區”。記者了解到,武漢降價銷售的新房樓盤不算少,跌破樓面價的情況也還在發生。例如,市場資料顯示,位于光谷中心城的城投南山長投領峯,樓面價高達20798元/平米,在2022年6月開盤銷售,精裝備案均價約31000元/平米,開啟光谷新房單價“3萬+”時代。但是,之后配套產品競爭力較弱,面臨去化困難,目前以毛坯價1.38萬元/平米的低價進行銷售。
在當前成交活躍、土拍走熱的背景下,武漢新房的價格是否有整體回調的可能?對此,業內認為存在結構性回調的可能,但是整體預期相對保守。張波認為,大力激活核心改善市場的策略推動了上半年資金向江岸、江漢等成熟板塊集中,核心區域價格上行預期的確存在。
但整體看來,價格回調的難度很大。張波指出,目前武漢樓市外圍區域的壓力較大,雖然采取了明顯的激勵性政策,但遠郊樓盤為去化普遍采取“以價換量”策略,庫存壓力下,遠郊區價格難現實質性反彈,短期內下行的壓力依然存在。因此,綜合看武漢整體表現,漲跌互現應該是當下最主要的體現,新房均價層面大致還將保持穩定或微跌態勢。
當前,武漢樓市政策保持寬松,6月30日,武漢住更局發布通知,對于此前“給予階段性購房優惠支持”有關政策適用期限延長至2025年12月31日,首套新房契稅全額補助,二套新房契稅給予50%補助。
在“外冷內熱”的結構性分化局面下,武漢樓市仍然具備一定的政策調整空間。張波建議,一方面,武漢可以進一步加大外圍高庫存區域的補貼力度,尤其是加大對新市民,包括畢業3年內大學生,以及技能人才實施更大幅度的定向補貼,以帶動去化。另一方面,可擴大存量房轉保障房規模,尤其是要加大收購遠郊庫存房源,改造為保障性租賃住房。對城投托底拿地形成的庫存地塊,優先用于保障性租賃住房、人才公寓、產業配套用房建設。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