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農歷六月初六,一場承載著千年康養智慧的民俗盛宴——張掖市“六月六·曬肋巴”大型民俗活動,在臨澤縣金沙灣沙漠旅游景區火熱開啟。熱沙包裹身軀,陽光傾瀉而下,這場與太陽的古老對話再度上演,在新時代煥發出全新活力。當地民眾以沙療、日光浴等獨特方式,傳承著蘊含千年養生智慧的民俗瑰寶,吸引了數千名游客前來沉浸式體驗與觀摩。
活動當天,7大主題活動、15項分項活動精彩紛呈,共同編織出一場熱鬧非凡的民俗狂歡畫卷。非遺項目展演中,一個個精彩絕倫的非遺節目輪番登場,讓傳統技藝綻放耀眼光芒;沙漠康養專題講座上專家們深入淺出地講解,為人們揭開沙療康養的神秘面紗;“八段錦”展演推廣,行云流水的動作,展現著傳統養生功法的獨特魅力;還有激情四溢的篝火晚會、如夢如幻的璀璨煙火秀等活動,為這場民俗盛會增添了無盡樂趣。
“六月六曬肋巴”是臨澤縣板橋鎮濠洼村特有的民俗傳統,承載著當地人世代相傳的生活智慧。“肋巴”在當地方言中意指“身體”或“筋骨”,“曬肋巴”便是當地人民對沙療的生動稱謂。這一習俗源于當地村民長期的生活實踐,人們發現盛夏時節在烈日下以熱沙覆體,能有效祛除體內濕寒、緩解關節疼痛。
沙療并非簡單的日光浴,而是融合天文、地理、醫學的古老康養體系,體現了古人“天人相應”的健康理念。沙漠熱沙中富含礦物質,陽光中的紅外線能促進血液循環,這與現代醫學的光熱療法原理不謀而合。正如當地人所言“埋進沙里的不只是身體,還有祖輩傳下來的‘金方子’。曬一天,冬天腿腳就舒坦多了。”
當都市人群用高倍防曬霜隔絕陽光時,張掖人卻以獨特的智慧擁抱日光,巧妙利用沙漠自然資源實現低成本養生,展現出適應環境的生存創造力。他們將古老的醫療實踐轉化為歡樂的節慶活動,使寶貴的康養傳統在現代化浪潮中生生不息。?
今日的金沙灣沙海中,埋藏著河西走廊人民世代對抗濕寒的集體智慧。當城市在空調房中與自然漸行漸遠,張掖人俯身埋入沙海的姿態,恰是對“天人合一”最生動質樸的詮釋。“曬肋巴”從樸素的生存智慧演變為文化儀式,不僅體現了民眾對自然的敬畏與善用,其蘊含的“預防為主”“自然療愈”理念至今仍有啟示意義。
來源:張掖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特別聲明:
1.微游甘肅內容文章旨在宣傳甘肅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由于條件所限,在轉載之前無法與所有權利人聯系授權,可能出現部分原創圖片或文字未署名,請聯系添加。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