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張愛萍將軍家里來了一個前來拜訪的客人,這人不僅聲稱是張愛萍將軍的學生,還口口聲聲的說,張愛萍將軍是他的救命恩人。
對此,張將軍十分納悶,看相貌自己好像不認識這個人,直到對方說起一樁往事,這才讓張愛萍將軍知道了這人到底是誰。
而與此同時,隨著此人的到來,也讓張愛萍將軍想起了一樁發生在延安時期的往事。
一、戴笠派去潛入延安的特務
來拜訪張愛萍將軍之人的名字,叫做沈之岳。
提到這個名字,相信熟悉近代史的人會有一定印象,并且應該也聽說過關于此人的傳言,即此人是當初曾受戴笠指派,秘密潛入延安,伺機準備對我黨領導人實施行刺計劃。
那么這個傳言到底屬實與否呢?這么說吧,一半真一半假。
沈之岳此人,當年也是復旦大學的高材生,并且在畢業之初,也是一個滿懷理想的熱血青年,并且他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還曾積極參與過學生、工人運動。
但在不久之后,因為被國民黨反動派盯上,所以最終遭到拘捕。
被捕之后,沈之岳一度遭到嚴刑逼供,與此同時,軍統的特務頭子戴笠在聽說抓了一個復旦大學的高材生后,覺得其是個人才,所以就對沈之岳百般利誘,最終,成功說服其參加了軍統組織。
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沈之岳正式成為了一名軍統特務。
1937年,在經過軍統的一系列培訓之后,沈之岳按照戴笠的指示,化名沈輝,隨一個參觀團抵達延安,之后,在參觀團離開時,他假意自己是進步青年,堅決要參加革命,由此便留在了延安。
而他之后的經歷,便有些人吹噓的神乎其神,比如,有說沈之岳備受信任,還擔任過要職,甚至還有說法說他一度是毛主席的秘書。
那么這個說法真實度有多少呢?其實該說法根本經不起推敲,只需要查一查毛主席在延安時期的秘書都有誰,就知道該說法有多荒唐了。
截止到抗戰結束前,毛主席在延安期間曾有過好幾個秘書,包括葉子龍、胡喬木等,但這個沈之岳,是在1937年時才到的延安,并且是在1939年因為身份暴露離開了延安,滿打滿算,前后也就是一年多一點。
而在這個時間段中,擔任毛主席秘書的人中,根本就沒有沈之岳。
并且,作為我黨的領導人,毛主席的安危歷來是中央極為重視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是有嚴格的挑選標準和程序的,不是說隨便一個人都能成為毛主席秘書的,進一步講,一個才來到延安不久的人,怎么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成了毛主席的秘書?
更重要的是,臺偽“國防部”也沒敢說這個沈之岳當過毛主席的秘書。
1979年時,臺方出版了一本叫做《戴雨農先生全集》的書,這套書主要是講戴笠的人生經歷,其中,就有提到過沈之岳受戴笠指派,秘密潛入延安這件事。
但是,在這本書里,記載的沈之岳在潛入延安后的職務里,只有抗大學員小隊長、八路軍留守兵團參謀,并未有機要秘書之類的職務。
很顯然,這本所謂的《戴雨農先生全集》,是一本為戴笠涂脂抹粉的書,因此從這個角度去看,若是這個受戴笠指派潛入延安的沈之岳,真的有過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經歷,豈能不寫在書中,好為戴笠“增光添彩”?
但該書沒寫,那么基本可以斷定,所謂沈之岳備受信任,擔任過毛主席秘書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并且因為實在是太過離譜,臺方都不好意思寫。
沈之岳之所以后來會在1939年離開延安,主要是身份有暴露的危險,在1939年初,我情報人員得到消息,稱當時有一批來自軍統漢訓班的特務正隱匿在延安,準備伺機行刺我黨領導人。
之后,我情報人員根據線索順藤摸瓜,先后抓到了不少特務,沈之岳正是在這期間,看到形勢愈發對自己不利,所以找了個機會逃走了。
逃走之后,沈之岳回到重慶,被任命為軍統第一處處長,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到了1955年,他居然在一種十分特殊的情況下,與自己潛入延安并在抗大學習期間,與當時給自己上課的老師見面了。
沈之岳的這個老師,正是張愛萍將軍。
二、一江山島戰役
1936年年中,張愛萍進入紅軍大學學習,到了1937年,他開始擔任抗日軍正大學軍事教官,正是在這期間,沈之岳潛入了延安,并在抗大學習了一段時間。
這也就是為何在沈之岳拜見張愛萍將軍時,會說張將軍是他老師的原因。
不過對此,張愛萍將軍并沒有什么印象,畢竟當時在抗大的學員多了,他也不可能一一記住,而沈之岳說張愛萍將軍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又是咋回事呢?
這得說到新中國成立后,我軍首次陸、海、空協同的那次作戰。
這次作戰,便是發生在1955年一江山島戰役,當時國軍雖說敗退出了大陸,但野心不死,因此就盤踞在浙江沿海的部分島嶼上,企圖借此為跳板,一方面屏障臺灣,另一方面謀劃著對我沿海地區襲擾。
而我們都知道,在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朝鮮戰爭便爆發,為保護邊境,我軍赴朝作戰,因此在當時,對國軍盤踞在沿海的力量只能暫時放在一邊。
正是因為,所以國軍在這個時間段里沒少在沿海島嶼加強力量,經過幾年的經營,不僅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防御體系,同時還組建了一支兵力達2萬余人且裝備美械的部隊,同時成立了所謂的“大陳防衛區司令部”,由該司令部負責這支部隊的行動。
這其中,沈之岳當時就擔任大陳聯絡站站長、督查專員等職務,其辦公地點,則在“大陳防衛區司令部”中。
而從1951年開始,張愛萍將軍便開始擔任浙江軍區司令員兼第七兵團司令員,鑒于國軍在浙東沿海的小動作,張愛萍將軍就曾在1952年建議,先打大陳、后解放一江山島。
到了朝鮮停戰之后,美國因為沒有在朝鮮戰場上占到便宜,因此就把目光轉向臺島,在1953年至1954年,不僅多次在沿海一帶挑釁,同時與蔣氏還簽訂了所謂《美蔣共同防御條約》,企圖把手伸向閩浙沿海。
鑒于此,為解放大陳、一江山等島嶼,同時也為了打擊蔣氏氣焰,在1954年7月,毛主席做出重要指示,“做準備打大陳”。
隨后在當年8月,彭總召開了解放閩浙島嶼作戰會議,而浙東前線指揮部也正式成立,司令員正是張愛萍將軍。
前指成立后,張愛萍將軍遵照軍委指示,計劃以陸軍攻占一江山島,以海、空軍拿下大陳島,由此,一江山島戰役便進入了準備階段。
戰役準備階段,從當年8月持續到當年12月,在這幾個月的時間里,我軍除了對敵情進一步摸排之外,同時也發起了多次小規模的戰斗,取得了不錯戰果,更重要的是,通過準備階段的小規模戰斗,我海、陸、空部隊有了進一步的磨合,這就為后續總攻奠定了堅實基礎。
到1955年1月18日,隨著張愛萍將軍的一聲令下,總攻一江山島戰斗正式打響。
三、雷霆攻勢
當天8時,我軍正式發起總攻,這次作戰,不僅是我軍海、陸、空首次協同的正式作戰,同時也是在世界軍事史上,第一次在白天發起的三軍登陸作戰。
從開始進攻到我軍登陸,前后僅用了不到6個小時,并且在先頭部隊登陸之后,在海、空部隊的掩護下,又只用了35分鐘,就攻克了一江山島主峰,最終在當天17時30分,勝利結束戰斗。
一江山島戰役結束后,盤踞在大陳島的國軍徹底暴露在我軍的炮火射程之內,而在親眼見證了我軍的雷霆攻勢下,自然是再也沒有一絲囂張氣焰。
在這種情況下,美軍仍不死心,派出了其第七艦隊的數十艘軍艦、上千架飛機,企圖趁此機會制造混亂。
鑒于美軍行為,遵照軍委最新指示,我軍對其實施了強有力反擊,最終,時任美國國務卿的杜勒斯找到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請他從中說和,希望能讓我軍暫停攻擊,以便讓尚在大陳島上的國軍撤走,條件是大陳列島所轄的16個島嶼一并交給我方。
而為了避免傷及島上無辜百姓,最終中央同意了這一方案,正因如此,包括沈之岳在內的不少國軍軍官才得以從大陳島撤走。
1990年,沈之岳因患上腎病前來大陸就醫,正是在這期間,他拜訪了張愛萍將軍,聲稱自己是特地來感激張愛萍將軍的救命之恩的。
而在弄清楚原委后,張愛萍將軍哈哈大笑,當場就回答,“你得感謝毛主席,要是我,就不會放了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