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睿捷;通訊員:鄒亞琴 李潔
“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好好陪伴家人,享受這久違的自由呼吸。”6月30日,因塵肺病而接受雙肺移植手術的向先生,術后三月回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胸外Ⅱ科(肺移植中心)復查。在得知檢查結果一切正常后,他不禁發出感慨,“自由呼吸的感覺真好!”
向先生今年46歲,自2008年被診斷為塵肺三期后,生活質量急劇惡化:患病初期活動后便胸悶氣短,后期即使靜息也需持續吸氧維持,甚至曾因嚴重缺氧而生命垂危。今年3月初,他慕名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求診。經該院胸外Ⅱ科(肺移植中心)主任林慧慶教授主持多學科評估,其信息錄入中國人體器官分配系統。在焦灼的居家等待后,4月初,一個合適的愛心肺源出現,點燃了他重生的希望。
4月4日,這場生命接力賽正式打響。林慧慶教授介紹,塵肺移植的復雜性遠超想象:術中胸腔粘連嚴重,大血管被“石頭樣硬”的塵肺團塊緊密包繞,操作空間極度狹小,稍有不慎即引發致命大出血;同時供肺與受體胸腔存在大小差異。林慧慶教授帶領江文洋副主任醫師、楊堅堅醫師等肺移植團隊,在麻醉科手術室劉志剛教授團隊、ECMO李光教授團隊通力協作下,憑借精湛技藝,對供肺進行精細裁剪并行支氣管成形,沉著應對每一道險關。手術自清晨持續至深夜,終獲成功。
術后,重癥醫學科團隊24小時嚴密監護,精心照護。向先生恢復迅速:4月5日上午9時成功脫離ECMO,下午4時順利脫機拔管;4月7日轉回肺移植病房,在李潔護士長團隊指導下進行康復。就在術后恢復的關鍵期,4月10日,向先生迎來了他的46歲生日。胸外Ⅱ科(肺移植中心)醫護人員齊聚病床前,為他送上精美的生日蛋糕和真摯的祝福。搖曳的燭光映照著向先生濕潤的眼眶,也溫暖了整個病房。這份超越常規醫療服務的關愛,成為他戰勝術后挑戰、堅定康復信念的重要精神支撐。
在專業團隊的指導下,向先生堅持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及體能訓練,護理團隊提供無微不至的照料與用藥指導。出院后,他嚴格遵循醫囑,堅持居家康復訓練,按時服用抗排斥藥物,定期返院復查。
6月30日,是向先生術后三月復查的日子。這次全面復查結果令人振奮:肺功能關鍵指標(如FEV1)已達預期良好水平,血氣分析結果正常;胸部CT檢查顯示雙移植肺清晰,手術吻合口愈合良好,未見明確排斥反應或感染征象;體能狀態顯著改善,向先生已能輕松完成日常活動,與術前判若兩人。談及重獲新生的感受,向先生笑容滿面,“感覺重新學會了呼吸!”
“向先生的順利康復,是肺移植技術日益成熟、多學科團隊(MDT)無縫協作的典范,也離不開患者及家屬的堅強配合與信任,”主刀醫生林慧慶教授回顧道,“在病房為他慶祝生日,是我們對‘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信念的踐行。我們傳遞的不僅是醫療技術,更是對生命的尊重與溫度。”
林慧慶教授同時強調,塵肺等職業病的預防至關重要,需加強粉塵防護與勞動者教育,從源頭減少疾病發生,社會也應給予患者更多關注與支持。
據悉,肺移植是治療終末期肺病唯一有效的手段,被譽為胸外科技術“皇冠上的明珠”。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自2016年全面開展肺移植,2023年9月正式成立胸外Ⅱ科(肺移植中心),由林慧慶教授領銜,其完成的肺纖維化、慢阻肺、塵肺、支擴等肺移植手術的數量與質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