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多天的沉默,終于換來了中方的雷霆一擊。
韓國對我國某個領域增加關稅的時候,當時中方并沒有時候反應。
但在6月30日中國商務部突然宣布——繼續對韓國部分產品征收反傾銷稅。
就在中韓關系陷入僵局之際,韓國領袖李在明的一個舉動引發關注。
那么他究竟做出了怎樣的“明智選擇”?
韓國對華征加關稅
2025年上半年,美國對華關稅戰再度升級,創下了自193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
根據路透社6月30日的獨家分析,亞馬遜平臺上的中國制造商品價格漲幅已經超過了通貨膨脹率,這是關稅開始向美國消費者傳導的明確信號。
特朗普政府自1月20日上任以來,通過多輪加征措施,將對華平均關稅率從原本的約20%一路推高。
2月4日和3月4日,美國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分別加征10個百分點的關稅。
最夸張的是4月份,美國對華關稅一度飆升至145%的峰值,雖然后來經過日內瓦談判降至30%,但這仍然是極高的水平。
據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測算,當前17.8%的平均有效關稅率是1934年以來的最高點,這些關稅最終都會轉嫁給美國消費者。
而國際上給中國增加關稅的可不止美國一個國家,韓國也不“安分”。
6月26日,韓國政府正式宣布對中國進口的不銹鋼厚板征收21.62%的反傾銷稅,征收期五年。
消息一出外界都在關注中國會如何回應。
結果中方保持了5天的沉默,直到6月30日,中國商務部才發布公告。
宣布對來自歐盟、英國、韓國和印尼的不銹鋼鋼坯和不銹鋼熱軋卷繼續征收反傾銷稅,同樣是五年。
這個時間點挺有意思的,原本中國對這些國家征收的反傾銷稅正好在7月1日到期,商務部選擇6月30日宣布延續,時間掐得剛剛好。
說白了這不是什么突然的報復行動,而是一個正常的期終復審程序。
早在2019年,中國就已經開始對這些國家的不銹鋼產品征收反傾銷稅了,現在只是到期后決定再續五年。
其實翻翻過去的記錄就會發現,中韓在鋼鐵領域的摩擦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韓國之前就對中國的熱軋鋼板、碳素鋼板、二亞硫酸鈉等產品征過稅。
這次對不銹鋼厚板下手,不過是又添了一筆,而中國這邊,除了鋼鐵,對韓國的丁腈橡膠、太陽能級多晶硅也都征收著反傾銷稅。
但鋼鐵這個行業確實特殊,它是基礎產業,上下游牽扯的企業太多了。
一旦被低價進口產品沖擊,整個產業鏈都會受影響,所以各國都會想方設法保護自己的鋼鐵產業,這本來也無可厚非。
問題是保護過頭了就容易引發貿易摩擦。
李在明的兩難抉擇
李在明上任后的第一次國會施政演說,用了“絕望”這個詞來形容韓國經濟。
一個國家領導人用這么重的詞,可見情況確實不妙。
看看數據就知道了,2024年韓國經濟增速只有2%,今年第一季度GDP還萎縮了0.1%,這可是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韓國央行已經把今年的增速預期從1.5%大幅下調到0.8%,連1%都保不住了。
更讓人揪心的是老百姓的日子,去年一年,韓國有近100萬個個體經營者和法人單位申報停業,創下歷史新高。
街頭巷尾的小店一家接一家地關門,這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生計。
韓國人自己總結了“三高”——高物價、高利率、高匯率,這三座大山壓得普通人喘不過氣來。
在這種背景下,李在明提出了“實用外交”的理念,他說得很直白,外交要以國家利益為唯一標準,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這話聽起來挺有道理的,哪邊對韓國有利就跟哪邊合作多實在,可現實哪有這么簡單?
就拿這次鋼鐵征稅的事來說,韓國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接近23%,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
按理說跟中國搞好關系對韓國經濟復蘇至關重要,可為啥還要對中國產品征稅呢?
這里面有美國的因素,其對韓國的汽車和鋼鐵等商品增加的高額的關稅,但談判病不順利。
李在明的處境確實挺難的,一邊是占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國市場,一邊是提供安全保障的美國。
兩邊都得罪不起,只能想辦法在夾縫中求生存。
所以你看他的做法挺有意思的,一方面執行對華征稅。
另一方面又派國會代表團訪華,推進AI合作,對中國企業進行考察,表示還是想搞好關系的。
中韓這場鋼鐵貿易摩擦,表面上看是你征我稅、我征你稅的簡單對抗,但背后反映的問題要復雜得多。
兩國都在強調要“繼續對話與合作”,這不是客套話,而是大家心里都明白,真要是撕破臉對誰都沒好處。
韓國經濟真正的出路在哪?我覺得有幾個方向值得考慮。
產業升級,韓國在半導體、顯示器、電池等領域有不錯的基礎,但創新能力還不夠強。
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這些前沿領域,韓國跟中美的差距在拉,。要是能在這些領域有所突破,韓國經濟就能找到新的增長點。
還有就是區域合作,中韓自貿協定談了這么多年,一直沒有實質性突破。
如果能在這方面有所進展,對兩國都有好處,東亞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程度還不夠高,跟歐洲、北美相比差距明顯。
如果中日韓能夠加強合作,整個地區的競爭力都會提升。
說實話,中韓之間的經貿聯系太緊密了,想完全脫鉤也不現實,2023年中韓貿易額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超過3000億美元。
韓國對華貿易逆差確實不小,但這是產業分工的結果。
韓國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后再出口到全球市場,這種模式對韓國經濟發展功不可沒。
希望中韓兩國能夠以此為契機,探索出一條超越零和博弈的合作之路,這不僅關乎兩國的利益,也關乎整個東亞地區的未來。
中國日報網2025-07-01——商務部:對原產于歐盟等地的進口不銹鋼鋼坯等繼續征收反傾銷稅
中國報道2025-06-30——政府采購領域四類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工作將啟動| 新聞早班車來了
來源:我的鋼鐵網2025-06-30——韓國對華不銹鋼熱軋中厚板征收21.62%反傾銷稅
中國新聞網2025-06-30——李在明說“絕望”,韓國經濟怎么了?
環球網2025-06-26——韓國總統李在明發表施政演講,談及內政外交政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