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小米汽車頗有點一拳超人中琦玉的感覺,強得可怕。
6月26日,此前充滿爭議的小米YU7正式上市,十八個小時內,這款新車的鎖單量就超過了24萬輛。并且在經歷了上市后的首個周末后,YU7的訂單還在快速增長。知名汽車博主孫少軍則表示,YU7上市72小時,新車均店新增鎖單800至900輛,鎖單率高達75%至80%。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也在6月30日發文稱,鎖單遠超預期。
24萬輛,這是一個極為夸張的數字。
去年3月,小米推出首款產品SU7時,24小時鎖單量大約為8萬輛,YU7 18小時的鎖單量就達到了SU7的3倍以上。同時回顧過去十余年的中國汽車市場,相當一部分二線豪華品牌從始至終沒有觸及到24萬輛的年銷量,近十年風生水起的造車新勢力企業中,也僅有理想和零跑觸及到24萬輛的年銷量。
爆火的YU7再次將小米汽車和雷軍捧上神壇,在YU7上市后的第二天,小米港股一度上漲至61.45港元,創下近期的新高。
和去年的SU7相比,YU7上市前的掀起了更多波瀾。5月中旬,雷軍一直在微博上為YU7預熱,其中大部分海報都出現了采用“寶石綠”配色的YU7車型,至5月23日YU7正式亮相前,法拉利中國在其官方社交媒體上發文為皮耶羅·法拉利(Piero Ferrari),并配上老爺子專屬的綠色Purosangue圖片。
由于YU7和心有靈犀的造型設計,YU7也被戲稱為“法拉米”,和Purosangue的心有靈犀不僅讓YU7一亮相就充滿了話題,還讓法拉利久違地登上熱搜。
前有SU7“保時米”,后有YU7“法拉米”,小米現有的兩款產品的造型總是充滿話題。爭議之下,小米打向汽車行業的“前兩拳”不僅掀起了軒然大波,爆單的銷量也讓不少友商老板夜不能寐。
盡管實現了銷量爆表,但從配置定義、產品技術的應用等多個方面的變化來看,YU7上體現了很多SU7所不具備的特質,這也在佐證小米汽車仍處于高速進步之中。
SU7雖然成功,但它的配置定義存在相當明顯的瑕疵。2024年,中國純電汽車開始邁入了全面800V的時代,小鵬、極氪等多款新品,均全系標配800V電氣架構。而小米SU7(參數丨圖片)的標準版和Pro版車型,均采用了400V的電氣架構。
在當年3月上市時這似乎并不是什么大問題,但考慮到時至今日小米SU7仍有相當一部分訂單尚未交付,且小米似乎并沒有對SU7進行改款的打算。那么在800V全面開花,900V、1000V架構都開始逐步出現的當下,SU7中配和低配車型還會繼續沿用400V架構,這顯得有一些落后于時代。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小米汽車在當時錯誤預估了中國汽車市場的迭代速度,在電氣架構這方面,并沒有留夠應對未來競爭的冗余。
這一現象也體現在智駕方面,作為汽車領域的“新軍”,讓小米一開始就在智駕領域追上華為、小鵬等領先企業并不現實,但基于小米的投入,其智駕系統的表現,應該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以OTA的形式實現逐步的進化。
但智駕的問題出現在硬件上。在SU7標準版上,小米僅配備了算力相對較低的Orin N系列芯片,且并沒有配備激光雷達,這也就意味著SU7標準版車型未來迭代高階智駕的能力會相對更弱。
雖然國內全民智駕的浪潮在2025年伊始掀起,但實際上在20萬元以上的純電汽車市場,早已是全民智駕的“汪洋大海”。蔚來、小鵬、極氪等新能源汽車品牌早已在旗下產品上標配了高算力單元,即便受制于各種因素智駕迭代較慢的特斯拉,其Model 3和Model Y也均具備迭代FSD的硬件。
而此前曾采用純視覺和低算力芯片的理想,也在今年全面迭代了L系列產品,實現全系激光雷達的標配。并且今年開始,一批15萬元左右的產品都開始標配了Orin X芯片,這更顯得采用Orin N的SU7標準版有些落后于時代。
客觀來說,拋開營銷的優勢,SU7產品本身更多的亮點還是在于造型、智艙、人車家等領域,且部分可玩性較高的選配也滿足了相當一部分用戶的痛點、癢點,但在電氣架構、智駕等方面的定義上,小米顯然是低估了后續市場的迭代速度。
同時SU7更像是一款基于“對標”思路開發出的產品,在這款產品的核心技術和配置上,并沒有太多的與眾不同,作為品牌的首發車型,SU7在上市時缺乏了一些獨有且明顯領先的核心技術和配置。
換言之,拋開造型和品牌光環,在SU7上有的核心配置,在其他品牌產品上也同樣能找到,不同的是小米潑天的流量,讓這些產品點被更多的放大,信息差造成了看似領先或先進的效果。
但到了YU7,SU7上的各種優點幾乎都被一脈相承,但不同的是,YU7上有了更多先發或獨有的配置。相比于SU7兩個版本的智駕,YU7全系標配了激光雷達,在主要競品仍在堆積Orin芯片的時候,YU7率先采用了更新且更強的Thor系列芯片(不過YU7全系標配激光雷達或許也意味著SU7標準版后續智駕迭代的困難)。同樣的YU7也不再使用400V電氣架構,而是全系標配了800V電氣架構。
此外,YU7領先于寶馬,率先在量產車上應用了天際屏全景顯示系統(寶馬和小米的顯示是基于投影,而阿維塔的遠端屏是真的屏幕)。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YU7座艙并沒有采用當下主流的高通驍龍8295P芯片(也是SU7同款),而是出人意料的應用了消費級的驍龍8 GEN3芯片。其好處在驍龍8 GEN3作為當前移動設備的旗艦芯片,CPU單核性能比8295P提升35%,AI算力更是達到后者的2.3倍。缺點在于,消費級的芯片對于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可靠性,遠不如車規級芯片。
不過,小米宣稱,通過車規級封裝工藝改進,成功解決了消費級芯片在高溫環境下的穩定性問題,實現了"性能-成本-可靠性"的平衡,且不論小米的車規級封裝工藝改進是否真的奏效,但和一大批使用8295P的友商相比,YU7的確做出的能夠改變體驗的差異化。
相比于技術上有些和友商同質化的SU7,YU7有了更多差異化的嘗試,同時在細節上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譬如SU7的中控臺上用于安裝支架的螺絲孔,YU7上增加了20W的無線充電模塊,蘋果用戶可聯動手機支架充電,不用再單獨拉線。
說完小米汽車為什么更強,再來說說小米汽車為什么“沒有禿”。
近期的汽車市場,確實有些乏善可陳。在極致的內卷當中,相當一部分中國車企,都將目光放在了三排座大空間家用SUV,新推出或即將推出的產品包括但不限于理想i8、樂道L60、問界M8、領克900、深藍S09等,即便是小鵬G7這樣的五座產品,也志在用更大的空間來吸引家庭用戶。
而YU7卻采用了和法拉利FUV相似的造型,起后排空間在這一種大三排或大空間五座產品中并不具備優勢。此外,SU7這樣的運動型轎車不同,中國市場上采用溜背或者相對低趴設計的SUV從來都不是熱銷產品,無論是大眾的多款Coupe SUV還是造型有些勝似的馬自達CX-4都沒有在中國汽車市場掀起過大的波瀾。
在孫少軍的72小時快報中也指出,YU7的客戶畫像為22~35歲,雖然較SU7有所增大,但也是以95后和年輕家庭為主。
不過就和強到無敵的琦玉老師一樣,如今堅持悅己、堅持運動的小米也許也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節點“變禿,變油膩”。
YU7上市前,網上已然出現了小米下一款三排座SUV車型的諜照,這款被稱為YU9的SUV使用了當前大三排SUV必備的增程動力總成,偽裝車相對方正、霸氣的造型,也讓網友們在保時米、法拉米之后,增加了對于“年輕人第一臺攬勝”或“凱雷米”的期待。
“去年和今年都是年輕人在搶,明年YU9出來一群中年男人也要瘋搶;現在是爸爸媽媽給兒子、女兒搶,明年是兒子、女兒幫爸爸搶。”一位網友這樣評論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