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卓廠商已經實現折疊屏手機商業(yè)化整整 6 年之后,蘋果入場的消息終于傳出來了。
有媒體援引供應鏈消息指出,一向以「后發(fā)制人」聞名的蘋果,正在加速推進其首款折疊 iPhone 的開發(fā)進程。
根據《電子時報》(DigiTimes) 的供應鏈信源,蘋果已經于 6 月啟動了折疊 iPhone 的初步原型 1(Prototype 1/P1)階段。
如果按照蘋果的傳統(tǒng)產品開發(fā)時間表,這臺折疊屏手機預計將在 2025 年底完成主要的原型測試階段,隨后進入工程驗證測試 (EVT) 階段。發(fā)布目標預期最早可能在 2026 下半年。
十五年磨一劍的技術布局
至于這是一臺小折疊(豎折)還是大折疊(橫折),原報道并未提到。
蘋果對折疊屏技術的探索,其實比外界想象的更早。早在 2011 年,蘋果就申請了第一項名為「柔性顯示設備」的折疊手機專利 US8787016B2,主要涉及折疊鉸鏈技術。
此后,蘋果陸續(xù)在 2014 年、2016 年、2018 年等多個時間節(jié)點申請了折疊屏幕設備專利。2024年,蘋果甚至申請了一項「自愈合」屏幕專利,能夠自動修復折疊屏幕的折痕
但專利歸專利,產品化又是另一回事。多年來,業(yè)界對蘋果何時推出折疊 iPhone 的猜測從未停止,時間點從2020年推遲到2022年,再到如今的2026年。這種「一推再推」可能是蘋果對產品完美主義追求的體現,但也彰顯了在蘋果標準下量產折疊屏技術的復雜性。
供應鏈全面就位,但挑戰(zhàn)依然巨大
供應鏈人士告訴《電子時報》,蘋果的 P1 階段將持續(xù)約兩個月,隨后將依次進入 P2 和 P3 階段。蘋果的供應鏈合作伙伴將進行小規(guī)模試產,隨后富士康、和碩這兩家主要 iPhone 代工廠將會接手 (EVT) ,驗證生產良率和可制造性。
通常,P1 到 P3 會在大規(guī)模生產 (MP) 之前約一年進行。這也是為什么行業(yè)估計這臺新設備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上市目標會在 2026 下半年。
不過,蘋果在折疊屏產品線上仍然面臨不小的挑戰(zhàn)。原報道指出,蘋果已經擱置了了原本計劃與折疊屏 iPhone 同期推出的折疊屏 iPad 項目。擱置的理由包括制造困難、柔性顯示技術帶來的生產成本增加,以及消費者對大屏折疊設備的需求不足。
2026 年的蘋果,將面對一個已經相當成熟的折疊屏手機市場。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 等主要競爭對手早已打磨了多年折疊屏技術。其中三星已經做了 6 年,國產廠商更是加速追趕。
如今,大折疊手機已經比旗艦 iPhone 直板機更薄。可能這也是為什么蘋果準備在今年推出超薄直板機的 iPhone 17 Air,從而讓直板機產品線和未來的折疊屏產品線之間形成足夠的區(qū)別。
蘋果一貫的策略是「雖遲但到」,也即等待技術成熟后再推出產品。從音樂播放器到智能手機,蘋果從來都不是相關品類的開創(chuàng)者,但都成功打造了足以定義品類的標桿產品。
當然,即便原型和試產流程順利,一切也還要等到 2026 年才能見分曉。在此之前,蘋果需要解決的技術挑戰(zhàn)和產品定義挑戰(zhàn)還有很多。
比如,人們會對蘋果有這樣的期待:折疊 iPhone 不應該只是「又一款」折疊屏手機,它必須要有足夠的創(chuàng)新點來證明蘋果「遲到」的合理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