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優選觀眾喜愛影片”和浙江電影“鳳凰獎”兩項大獎的電影《好好說再見》,結束了在北京、上海、寧波、杭州、深圳的行程,于6月27日,來成都舉行了六場路演。
受曾在寧波工作時的老朋友,總制片人、編劇陳三俊之邀,我高興的參加了在嘉萊國際影城的活動。近年來,甬產電影堅持深耕品質,打造精品,屢結碩果。《好好說再見》也刷新了甬產電影的藝術高度,可喜可賀!
據悉,這部電影在未上映前便已備受關注,獲得了第六屆金雞創投大會制作單元“報曉榮譽”,并成為第二十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一帶一路” 電影展映單元唯一國產片。在全國各地路演期間,場場開票場場售罄,足以見得觀眾對其的認可和喜愛。
《好好說再見》講述了身患絕癥的單親媽媽應諾(鐘欣潼飾)在女兒丟丟(趙禹睿飾)與父親應大海(林棟甫飾)的陪伴下,在安寧療護中從容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影片將沉重的死亡命題活解為生活化的日常片段,實踐了一部好電影在“娛樂至死”后,還能具備啟迪人生和肩負社會責任的創作真諦。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成都的大雨,并不影響大批觀眾“麻辣燙”式的火爆熱情。總制片人、編劇陳三俊攜主演鐘欣潼與現場觀眾進行了面對面地深入交流。鐘欣潼分享說,自從飾演了“應諾”這個角色,讓她更加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她希望今后的日子里,她和身邊的人都有更多的時間互相陪伴。陳三俊認為“一味地追求生命的長度,跟能夠接受生命其實是不可能永生的這兩種態度。無論它多長,你都能把每一天過好,能夠跟身邊的人好好說再見,那就是完美告別”。
現場觀眾大贊影片故事真實生動,演員演技細膩感人。觀眾賴詩夢說“離別并不意味著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不要被未來的憂慮或過去的遺憾所困擾。”觀眾張若熙說“最好的告別,就是像普通人一樣好好生活。”這種“鼓盆而歌,向死而生”的莊子哲學,使深刻的主題與穿越時空的情感共鳴成為交響,構成了“向傳統致,與時代同行”深度照應。讓這部電影在家族倫理和治愈系類型中開辟了新的審美世界,生如夏花絢爛,終會深情離別。
電影中的角色各具特色,他們分別代表了三代人不同背景的群體,可圈可點。
鐘欣潼飾演的應諾是劇中的靈魂人物,在面對生活磨難和死亡時,她在悲痛中前行所表達出的堅強,展現出了人性光輝。她對“應諾”做出了自己的解讀:她不是簡單的單親媽媽,而是在生命盡頭仍在努力守護愛、追逐夢想的女性。作為扮演者,鐘欣潼看懂了角色背后更深層次的自我,也通過自己的細膩演繹傳達著角色的堅韌,似“應諾”的血肉已經融入身體,這樣的角色完成度值得去大銀幕感受。
可喜的是,鐘欣潼褪去光環,素面出鏡,用真誠細膩的演技,將劇中人的情感變化展現得真實可信,眼神中透露出的無奈與不舍,都讓觀眾為之動容。從出道時的青澀偶像,到經歷人生風浪后的重新站起,到如今能夠坦然面對公眾,僅從表演上講,鐘欣潼在這部電影中完成了“香港風”(偶像)到“寧波雨”(演員)的轉換。只是角色在的“港普”口音,在剛開始時讓觀眾稍有不適,有損可信度,但整體看下來后并未影響敘事完整性。
會畫畫的林棟甫,飾演的父親在表演上的留白張弛有度,運用自如。小演員趙禹睿飾演的丟丟天真自然,她對母親病情的懵懂,以及對親情的渴望,都讓人心生憐愛。演員們對角色的精彩詮釋,賦予了角色鮮活的生命力,讓觀眾仿佛置身于角色酸甜苦辣的情感世界中,感同身受。
讓平淡敘事成為主題的最佳呈現方式,不刻意煽情反而貼近現實情感處理,使編劇的思想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槐花易落,恰如生命脆弱;但花香永駐,正如親情不滅。”人物在困境中閃耀出的人性光芒,觸動我們的內心,在觀眾中引發了情感共鳴,不禁對自己的生活、情感和命運進行反思,這便是這部電影魅力之一。
導演的創意,演員的突破,具有抒情性,如同一幅幅江南水墨畫的畫面和音樂、方言等多方面的精妙融合,營造出了溫暖又悲情的獨特氛圍,讓觀眾沉浸其中,使影片超越了普通家庭倫理劇的范疇,成為一部具有社會議題屬性的準紀實電影。就像劇情中,應諾在菜市場為女兒偷塞的那一顆楊梅,給人啟迪和回味,給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聽審美感受。
電影的美感與價值,最終由觀眾來認定。如果能將生死離別的沉重主題,從表面化的“儀式”展示,深入觸及生者內心真正的傷痛、掙扎與和解話,會不會更顯電影的深意呢?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充滿愛與淚的電影,那么不妨找時間欣賞一下,讓我們一同找尋那份久違的感動,感受人性中最美好的親情。
現場鏈接:分解片名5句話
今天看了這樣一部人間悲歡離合.劇中多少真情的好電影。
就如片名一樣《好好說再見》,分解一下,我覺得第一個“好”是:好感動。在《好好說再見》中體現了對家人的關愛和對生命的尊重。
第二個“好”是:好親切。我曾在寧波工作生活多年.是我的第二故鄉之一。片中的靈橋、三江口、東錢湖可以喚起去過的人的美好記憶,給沒去過的人激發起“要去寧波走一趟”沖動。
第三個是“說”。片中說的方言有意思,寧波話“嗦達嘎”與成都話“莫得事”“不存在”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說出了寧波人的樂觀豁達;一個講出了成都人的開朗瀟灑。電影四兩拔千斤,用方言傳遞了中國人積極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精神風貌。
第四個“再見”,片中的女主角用(演員)“寧波雨”向(偶像)“香港風”說了聲再見;歡眾給電影的再見,并不意味著結束,而是期待另一個新電形的開幕。
總之:江南煙雨三江口,電影《好好說再見》;人間悲歡愁離苦,九九歸一“嗦達嘎”。
(圖片選自成都現場及網絡)
☆ 本文作者簡介:彭長征,漫畫家、書法家、文藝評論家、國家領導人網絡漫畫倡導者和作者、文化策劃人、雄起藝術創始人、創意人物水墨畫開創者。解放軍戰士文藝獎、全軍文藝調演獎、中央電視臺全國漫畫大賽獎、中央電視臺全國戲劇小品大賽獎、日本《讀賣新聞》國際漫畫大賽獎等得主。曾為《解放軍報》《中國漫畫》《南方周末》等哲理漫畫專欄作家,多次出任全國漫畫大賽評委。《快樂》等4幅哲理漫畫入選全國高考作文題和政治題。近年來,出版各類藝術專著十余部,舉辦個人作品展和全國巡展30多場次,策劃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和國際交流百余次,發表藝術評論數十篇。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漫畫藝術研究會會長,成都市慈善總會藝術顧問等。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易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