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問題:你身邊的親人,究竟是對外人態(tài)度好,還是對家里人態(tài)度好?
相信屏幕前的各位,肯定會搖頭感慨,他們都是對外人的態(tài)度好。
這就讓人不理解了,家里人,明明是更親近的存在,為什么他們會對外人好,而對家里人不好呢?
也許,這就涉及到“人性心理”的弱點和缺陷了。
按照一廂情愿的想法,來理解人性心理,這是行不通的。唯有現(xiàn)實一點來分析,才能得出真正的答案。
對外人阿諛奉承,而對親人脾氣暴躁,基本都是這幾類人。
一、欺軟怕硬之人。
相比于外人,家里人其實更好欺負(fù)。
由于不清楚外人的底細,所以人們不敢輕易欺負(fù)外人。
可由于清楚家里人的底細,也知道他們肯定會原諒自己,所以人們都會欺負(fù)家里人。
這就是典型的“欺軟怕硬”。
很多人都覺得,欺軟怕硬,只會在職場中出現(xiàn)。殊不知,在家庭當(dāng)中,欺軟怕硬之事兒,也屢屢發(fā)生。
這跟親不親情無關(guān),只跟人性有關(guān)。
你的好,你的寬容,你的原諒,未必可以得到家里人的珍惜,還有可能招惹來家里人的“欺軟怕硬”。
二、認(rèn)為“別人家的XX好”之人。
相信屏幕前的各位,都聽過一句話,還是別人家的孩子/另一半好。
這種“還是別人家的XX好”的話術(shù),不就是對于外人的推崇,以及對于身邊人的蔑視、瞧不起嗎?
這一點,看看你的另一半就知道了。
如果你是妻子,那你的丈夫肯定覺得,還是別人家的老婆溫柔賢惠。
如果你是丈夫,那你的妻子肯定覺得,還是別人家的老公會賺錢,有本事。
隨著這種“瞧不起身邊人”的情緒愈發(fā)加劇,不就會導(dǎo)致“對身邊人脾氣暴躁”的情況出現(xiàn)嗎?
別人家的XX,未必好。只是我們都沒有接觸過,就一廂情愿認(rèn)為別人好罷了。本質(zhì)上,人與人之間都是差不多的。
三、偏向于“遠香近臭”之人。
有一個詞匯,遠香近臭。
意思是,認(rèn)為遠處的人與事兒,都是香甜的。而認(rèn)為近處的人與事兒,都是惡臭的。
舉個例子。你天天吃牛肉,那你就會覺得牛肉不好吃。而你沒有吃過大白菜,所以你會認(rèn)為大白菜很好吃。
大白菜,真的比牛肉要好嗎?肯定是比不過的。
之所以你認(rèn)為牛肉不好吃,而大白菜好吃,就是因為你吃慣了牛肉,而沒有吃過大白菜罷了。
這就是所謂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現(xiàn)實的情況是,遠處的人與事兒,未必是香的。近處的人與事兒,未必是臭的。也許,你的身邊人,要比外人,更加好,只是你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
四、習(xí)慣于“窩里橫”的人。
有一個說法:“窩里橫,外面慫。”
在家里邊,那是特別驕橫、有脾氣、了不起的。而在外邊,基本都唯唯諾諾,就像是鵪鶉一樣。
這就涉及到一個概念,踢貓效應(yīng)。
老板罵了一個中年人,中年人回家打罵了孩子,孩子踢了家貓一腳,家貓跑到了馬路上,間接導(dǎo)致司機急打方向盤而造成車禍。
踢貓效應(yīng),揭示了一個真理:消極的情緒,總是從上邊,一直往下邊傳遞的。
同樣的道理。那些在外邊受了氣的人,回到家,肯定就會找身邊的親人出氣。本質(zhì)就是,將外邊受的氣,發(fā)泄到親人的身上。
窩里橫,外面慫,這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常態(tài)。很難改變,因為這是無法克服的人性。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