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性高血壓患者總在糾結:既要控血壓,又要護腎臟,光靠吃飯夠不夠?要不要加點營養補充劑?其實,對這類患者來說,補充劑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選對才有效”——選對了能幫腎臟減負、輔助控壓,選錯了可能變成“傷腎炸彈”。今天就來聊聊哪些能吃、哪些堅決不能碰。
一、這3類補充劑,對癥吃有幫助
1. Omega-3脂肪酸:幫血管“減壓”,還護腎
腎性高血壓的核心問題之一是血管炎癥和硬化,而深海魚中提取的Omega-3脂肪酸(如EPA和DHA)能幫上忙:
? 它能減輕血管壁的炎癥反應,讓血管更“柔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 研究發現,適量補充可輔助降低血壓(尤其收縮壓),還能減少尿蛋白,減輕腎臟過濾負擔。
怎么補:每天攝入1-2g為宜,優先選擇純度高的魚油制劑(避開添加過多輔料的產品),吃前最好查一下血脂,高血脂患者更適合。注意:有出血傾向或正在吃抗凝藥的人需遵醫囑。
2. 維生素D:調節血壓,從“根”上幫忙
很多腎性高血壓患者存在維生素D缺乏——腎臟受損后,活化維生素D的能力下降,而維生素D不足會影響鈣磷代謝,間接導致血壓升高。
? 維生素D能調節體內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這個系統紊亂是腎性高血壓的重要原因);
? 還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讓血壓調節更“靈敏”。
怎么補:先查血液中維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值時,在醫生指導下用活性維生素D制劑(如骨化三醇),別自己吃普通維生素D片(普通劑型需要腎臟活化,可能加重負擔)。
3. 膳食纖維:腸道“排毒”,減輕腎臟壓力
腎性高血壓患者常因水鈉潴留和代謝廢物堆積加重病情,而膳食纖維是“腸道清道夫”:
? 水溶性纖維(如菊粉、果膠)能結合腸道內的鈉,促進排出,輔助降血壓;
? 還能調節腸道菌群,減少代謝廢物(如尿素)被身體重吸收,幫腎臟“減負”。
怎么補:優先從食物中補(燕麥、芹菜、蘋果等),若攝入不足,可選擇低磷、低鉀的膳食纖維補充劑(如菊粉),每天10-15g即可,避免過量引起腹脹。
二、這2類補充劑,碰一次傷一次
1. 高劑量蛋白粉(尤其是植物蛋白)
很多人覺得“腎不好要補蛋白”,其實大錯特錯!
? 腎性高血壓患者的腎臟過濾功能差,過量蛋白質會產生更多尿素、肌酐等代謝廢物,加重腎臟負擔;
? 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補充劑)往往伴隨較高的鉀、磷,可能引發電解質紊亂,反過來升高血壓。
提醒:若醫生沒說“低蛋白血癥”,千萬別吃蛋白粉,每天從雞蛋、瘦肉中獲取優質蛋白即可(每公斤體重0.6-0.8g)。
2. 含“腎毒性成分”的中藥補充劑
有些宣稱“降壓護腎”的中藥補充劑暗藏風險:
? 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等含馬兜鈴酸,會直接損傷腎小管,加重腎功能衰退;
? 人參、鹿茸等溫補藥材,可能升高血壓或引起上火,讓血壓更難控制。
提醒:任何中藥補充劑都必須經過腎內科醫生評估,別輕信“偏方”“秘方”。
三、補充劑吃對的3個前提,缺一不可
1. 先查身體狀態:補之前查腎功能、電解質、維生素水平,缺什么補什么,不盲目跟風;
2. 劑量“寧少勿多”:腎性高血壓患者對營養素的代謝能力弱,過量易蓄積中毒(比如過量維生素C可能引起高草酸血癥,傷腎);
3. 永遠“食物優先”:補充劑只是輔助,日常飲食要做到低鹽(<5g/天)、低鉀低磷(根據腎功能調整)、適量優質蛋白,這才是控壓護腎的基礎。
腎性高血壓患者的營養補充,核心是“不給腎臟添亂,幫血壓穩場”。不管吃什么補充劑,先問一句醫生——對這類患者而言,“安全”永遠比“效果”更重要。#腎性高血壓##奕健行##營養補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